时间:2024-05-08
邓军涛+杨娜
摘 要:系统化的多元需求分析方案是自主开发口译教学语料的前提与依据。以各层次口译教学大纲为参照的教学目标分析为设计与开发口译教学语料提供了指导方向和政策依据;以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者需求分析为设计与开发口译教学语料中的话题选择、重点策略聚焦、配套资源准备、难度把握、媒介组合等提供了最具适切性和说服力的标准;以口译职业从业者为主要参照对象的社会需求分析为语料语言方向比例的把握、典型话题与体裁的挖掘、课堂资源与职场真实任务距离的比较、现实性与前瞻性职业素质的洞悉提供了导向性参考。
关键词:口译教学语料 自主开发 需求分析
务。首先,强化训练是全球口译教学的共同特点,如“欧洲会议口译硕士(EMCI)”课程要求学员课内外口译训练的总时间不少于1000小时,这意味着单一的口译教材不可能胜任这种训练要求;其次,内容的真实性与即时性是口译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这要求口译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并及时收集有价值的口译训练语料;第三,口译教学要求话题与体裁具有多元性,语料难度与学生水平具有适配性,这就要求口译教师不能固守于纸质印刷版的口译教材,而应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语料。同时,自主开发口译教学语料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如何确保语料能有助于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所选语料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符合其知识水平与能力?开发的语料能否反映口译职场的现实(邓军涛,2015:78-83)?面对此类问题,本文将以多元需求分析为视角,探讨口译教学语料自主开发的科学依据。
一、需求分析概述
需求分析也称为需求评价,即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测试等途径找出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在学科教学领域,需求分析被视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必不可少的前奏。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发和教学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需求分析具有以下典型特征:首先是系统性,它必须基于一定的需求分析框架和聚焦于一定的分析主题,对目标群体或个人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其次是范围的伸缩性,即研究的目标群体范围可以大至全球或某个国家范围,小到一个班级甚至個人,但无论范围如何,在教学的需求分析中都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群体。第三是支撑数据的兼容性,即主观的描述性数据和客观的统计性数据都可作为分析的实证参照,且在具体的分析中两种数据常一起使用。第四是持续性,随着时间、环境、目标群体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变化,需求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要保持需求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就必须进行持续性的调查与分析。最后是过渡性,即它是沟通现实状况与目标情形的过渡性桥梁。(邓军涛,2014:60)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间创建的各种需求分析框架为辨识纷繁复杂的需求变量提供了明晰的思路。例如,需求分析“二分法”认为,学习者需求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Hutchinson&Waters,1989:53)。“三分法”认为,需求分析应包括学习者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需求(Masuhara,1998:239)。“四分法”则归纳了英语教学领域的四种需求分析类型:目标情景分析、现实情景分析、教学需求分析和语言特征分析(Songhori,2008:1)。从以上划分可以看出,“二分法”强调需求分析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主张对学习者的现实学习需求与将来的客观目标需求加以区分。“三分法”则将需求框架置于更为宏观的视域之中,强调对学习者外围因素(如教师、社会政治与教育政策因素)的分析。“四分法”的典型特色是把学习材料本身也作为需求分析的对象,主张从词法、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对语言本身进行分析。
上述需求分析框架中包含了各类目标群体,如学习者、教师、教育部门行政人员、专家、职业从业者等。在口译教学语料的开发过程中,究竟应以谁为重点分析对象?这取决于需求分析者的身份。从口译教师的角度来看,需要重点关注三个群体,即学习者、教育部门行政人员与口译职业从业者。首先,学习者是口译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动机、态度与偏好等理应成为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保证教学语料有效性的前提。其次,对教育部门行政人员的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实施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和预期要达成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衡量口译教学效果的目标性依据,因此也应成为需求分析的对象。口译是一门高度技能化的学科,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职业。口译职业从业者的经验、信息与价值判断可以为教师设计与开发教学语料提供贴近市场、紧随时代和源自职场的真实信息。故此,口译教师也有必要适时关注行业动态,对口译职业从业者进行定期的需求分析。下面分别从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与职业需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口译教学语料是口译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因此,自主开发口译教学语料必须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和最终归宿。口译教学目标是指口译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口译教学目标体现在各个层次的口译教学大纲之中。全国性口译教学大纲是各级各类口译教学的最高标准,也是开发口译教学语料最为宏观的依据。例如,《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将翻译专业本科的口译教学目标描述为:具备双语转换所必需的双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具备口译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文化;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或学院大纲中的口译“教学目标”比全国性大纲更具院校针对性,如“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口译课教学大纲(总纲)”对口译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掌握基本口译技巧,熟知各种交际环境中的双语表达方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锻炼认知、推理、独立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全国性口译教学大纲与大学(学院)口译教学大纲提供的是相对宏观和概括性的口译教学目标,基于院系的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则给一线口译教师呈现了关联更为密切和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口译教学目标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層次性。从全国性的大纲到各大学或学院的大纲再到基于院系的口译课程教学大纲,都体现出口译教学要求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的内在逻辑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即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第二,级别性。同一层次的口译教学要求呈现出级别差异,如《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就提出了分阶段的四级和八级口译教学目标(陈准民、王立非等,2009:1)。第三,针对性。不同的口译课程类型对所要掌握的口译知识与技能的针对性不同,如“连续传译”的训练重点通常包括短时记忆、笔记、数字听辨与转换、译语输出等方面。上述口译教学目标的三大特征表明,口译教学语料的自主开发既要以全国性口译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为宏观指导,又要结合本校、本院或本系的具体教学目标;既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又要明确不同口译课程所关注的训练重点,这样才能将语料开发的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与适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是口译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为学习者服务。因此,开发口译教学语料必须将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还应贯穿口译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学期之初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让教师客观把握教学的起点,并进而为语料开发中的话题、语言方向、难度等变量提供整体性的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之中对学习者态度、兴趣、口译表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动态化与真实化的语料学习反馈,并进而提醒教师对接下来的语料开发作出相应调整;在学期之末的回顾性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总结语料设计、开发与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并继续指导后续的口译教学实践。
学习者需求分析中涉及诸多变量,如学习者背景、双语能力、知识范围、兴趣爱好、目标定向等。根据上文提及的需求分析“二分法”,学习者需求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前者指学习者在将来目标场合使用语言或技能的客观需要,具体包括需要(necessities,即学习者将来的客观需要,或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差距(lacks,将来的客观需要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和愿望(wants,学习者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三个方面。后者包括学习的物质条件(场所、材料、时间等)、学习者的心理条件(如兴趣与动机)、知识技能条件(如现有知识与学习策略)和支持条件(如教师与学校)。下面以此二元划分为框架,具体分析在口译教学语料开发过程中学习者需求分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如表2和表3所示。
在口译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灵活选用需求分析的工具或途径。例如,在学期之初,教师一般需要查阅学习者以往的成绩记录以初步了解其能力水平,必要时还可通过测试掌握其双语知识和转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个别或小组访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教学语料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表现方面的情况;在学期之末,还可综合运用问卷、测试等方式搜集整学期的语料学习反馈情况。另外,在各个环节的需求分析中,还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尽量保持学习者的参与热情。这需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把握需求分析的频次,过多的访谈、问卷或测试势必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进而令调查效度大打折扣;二是要充分认识各种分析工具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调查和统计工具,使需求分析的结果真实有效。
四、口译职业从业者需求分析
翻译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口译课程的规划与设置也应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口译教学语料自主开发的过程中,英译汉与汉译英语料的比例应如何把握?话题内容应聚焦于国内还是国外、全国还是本地?哪些领域应给予重点关注?课堂现有教学语料与实际口译场景有多大差距?凡此种种,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好应向口译职业从业者寻求。从业者身临口译实践的一线,最能切身体会口译市场的真实需求与瞬息变化。对口译从业者的需求分析有助于缩短口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为教学语料的开发提供职业化的信息参考。
将从业者的需求分析应用于口译教学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李德凤(2012:110)曾以我国香港地区为案例,从翻译教学中的课程设置、职业要求与挑战、翻译市场的新变化、在职译员职业培训等角度,以职业译员和翻译公司管理人员为目标对象进行了初步的需求分析尝试。但上述尝试主要是为笔译教学服务的,有关口译教学的内容鲜有涉及。在我国内地,付红霞、郝玫(2008: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全国部分省市招聘单位对口译人才的数量需求与技能需求。对口译从业者进行需求分析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口译教育中心联合会”(简称NCIEC)实施的大型需求分析项目(Cokely,2010;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13)。该联合会于2006年由隶属于“美国教育部康复服务局(RSA)”的“国家口译教育中心(NIEC)”与另外五个区域性口译教育中心共同组建。至今,该项目已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需求分析报告,其中针对口译职业从业者的需求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口译语言与形式、口译场所、客户群体、口译员待遇和教育及培训需求等方面。这些需求分析报告的框架设计和结果分析模式为口译教师分析从业者的需求情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要将从业者需求分析与口译教学语料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是从业者背景。除常规的性别、年龄、学历、从业时间、所在地和职业性质外,还应了解其已持有的口译证书或将来的考证打算。考证需求通常是从业者增加就业砝码的一个重要因素。考何种证、考什么等级的证以及考证的准备细节可以作为设计口译教学语料的一个参考因素,因为在校学生通常对考证也很关注。第二个维度是从业者的职业特征,如口译语言、形式、话题与职业挑战。其中,口译语言方向的比例、口译具体工作形式和涉及的口译话题领域可以为语料设计应重点关注的方面提供参考;口译中的职业挑战,如口译准备前的时间与任务强度压力、行业知识、专业术语、译语风格的把握、临场应变、团队协作等都可为语料任务式设计提供启示。第三个维度是从业者的个人培训与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个人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进修打算、最希望提升的知识与技能。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洞悉学生口译知识与技能培养的薄弱环节,从而在语料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有所侧重。第四个维度是从业者对现有口译课程的看法,包括内容设置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尚需完善的内容和最急需添加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该维度的分析可以找出现有语料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后续设计与开发的调整和需要加强的部分提供借鉴。最后一个维度是从业者对口译市场的看法,包括现状描述和前景预测两个方面,这有助于口译教师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语料开发的方向提供导向性参考。
对个体口譯教师而言,除参考常规的问卷、访谈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获取从业者的需求分析信息。其一,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如“中国翻译协会”“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口译员论坛或博客等发布或讨论的有关行业动态与职场心得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如人才招聘市场中各公司招聘信息中对口译员的招聘要求、人力资源网中有关译员的需求情况或“中国知网”文献中已有的口译从业者需求分析报告;其三,参加翻译(口译)教学研讨会、职业性口译论坛等,一方面获取前沿的行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些场合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对从业者进行现场调研与讨论。最后还有专家法,具有口译从业经验和口译教学经验的“两栖”专家应成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对象,他们可为口译教学语料的自主开发提供深邃独到的见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开发口译教学语料首先应以各级各类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作为方向性指导,同时综合考虑口译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级别性、针对性等特点;对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是确定语料难度、话题、体裁、语言方向、技能训练重点等方面最直观的课堂参考依据;对口译职业从业者的需求分析则为缩短教学语料与口译职场的差距、确定语料开发的内容重点以及弥补知识与技能的薄弱环节提供了现实依据。继前期需求分析之后,口译教师还需要对所选语料进行策略聚焦、难度甄别、语境重构以及应用效果评价,这样才最终构成口译教学语料自主开发的整个流程。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ZA001];中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6年度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语料的深度整合研究”[项目编号:JXZX2016017]。)
参考文献:
[1]Cokely,D.Interpreter Practitioner Needs Assessment Trends Analysis[R].The 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terpreter Education Centers,2010.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53.
[3]Masuhara,H.What Do Teachers Really Want fromCoursebooks?[A].In Tomlinson,B.(eds.),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239.
[4]Northeastern University.Interpreting Practitioner National Needs Assessment of 2012 Final Report[R].The 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terpreter Education Centers,2013.
[5]Songhori,M.H.Introduction to Needs Analysi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ld,2008,(4):1.
[6]陈准民,王立非等.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7]邓军涛.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60.
[8]邓军涛.国外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78-83.
[9]付红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8,(6):6.
[10]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
[11]李德凤.翻译教学: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10.
(邓军涛 湖北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430074;杨娜 浙江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310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