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能源隐喻研究

时间:2024-05-08

刘阳++赵秀凤

摘 要:本研究利用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语料库工具“Wmatrix”考察自建“能源话语”语料库中概念“能源”的隐喻建构。语料来源为近五年公开发表的能源报告。隐喻识别步骤主要依据MIPVU,将获取的隐喻词目进行语义域标注,考察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研究发现11类“能源”隐喻,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5类隐喻依次为“人”“河流”“植物”“军事资源”“金钱”。不同类型隐喻彰显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的多重属性。“人”隐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源域,该类隐喻将“能源”人格化,突显了能源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揭示能源政策背后隐含的能源主张。

关键词:隐喻 语料库 语义域 能源 Wmatrix

一、引言

隐喻研究的局限性一直被人诟病,以往研究者基于脱离语境的例句,通过内省法得出的结论不具备可重复性。近年来兴起的语料库隐喻研究避免了这一缺陷,成为隐喻实证研究新动向。其中,基于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研究是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最新亮点。

“Wmatrix”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语料分析工具,由英国Lancaster大学语料库研究中心Paul Rayson等人研发。迄今,“Wmatrix”已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如政治话语(Debras&L'H?te,2015)、语料库文体学(Balossi,2014)、社会责任报告分析(Mason,2012)、性别和语言研究(Charteris-Black&Seale,2010)等领域。

我国基于“Wmatrix”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孙亚(2012)、孙毅(2013)相继介绍了“Wmatrix”的特点和基本应用方法。孙亚(2014)结合评价理论,利用“Wmatrix”的语义赋码功能考察了概念隐喻的评价意义,把认知隐喻研究拓展到社会评价维度,提升了语料库隐喻研究的价值。李琳(2016)以企业年报中CEO风险话语为语料,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考察CEO风险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对CEO风险认知的预测力,进一步拓展了“Wmatrix”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研究表明,“Wmatrix”的语义域赋码功能可提升隐喻研究的科学化和智能化,使隐喻研究者得以在大量真实语料中相对快捷地提取隐喻词目,降低隐喻源域和目标域的识别难度。本文拟把这一研究方法拓展到能源话语的分析上,基于小型能源报告语料库,考察能源的隐喻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能源”概念的隐喻研究,有助于揭示现代能源产业背后隐含的能源主张和立场。

二、语料、研究问题和方法

(一)语料

本文语料来自国外能源机构和能源公司,如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BP Global、GENI(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IAGS(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等。近五年公开发布的能源报告,内容包括能源展望报告、能源和气候变化报告、能源和空气污染报告、可再生能源前景报告、能源技术报告和能源安全报告,涉及能源政治、能源经济、能源外交、能源规划等多个话题。该语料库形符为103,155,类符8,371 。

(二)研究问题

《能源百科全书》把能源界定为:“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这一概念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物质资源”,指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风、地热、生物、太阳等;二是“能量”,指物质资源为人类提供的各种“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与能源生产、消费、运输、储备等有关的概念,可见能源内涵丰富。能源语篇关注由物质资源的分布、生产、消费及其引发的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國际关系、社会经济等问题,涉及到能源的多维属性和功用。本研究主要考察三个问题:1.国际能源话语用哪些隐喻构建“能源”概念?2.这些能源隐喻具有什么类型性特征?3.“能源”隐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线语料库分析工具“Wamtrix”,其功能包括在线词性标注、语法标注以及语义域标注,统计语料库词频数据和生成词表、主题词表及关键词表,利用“Wmatrix”的语义域赋码功能研究源域或目标域的语义域。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语料清洁并以纯文本格式上传到“Wmatrix”,利用自带的“Claws tagger”和“USAS tagger”进行语法和语义域标注,并生成相应词表。运行“Wmatrix”将自建能源话语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BNC Sampler Written”对比,生成主题语义域词表(LL≥6.63,df=1,p<0.01),在词表中选定与目标域能源相关的语义域:X5.2+(Interested/excited/energetic);S7.1+(In power);O1(Substances and materials generally)。从目标域词表中选出频率较高的类符,如“energy,power,fuel”和它们的下义词“bioenergy,biofuel,hydropower,nuclear power”等作为检索词。根据以上检索词获取目标域能源的搭配词表,得到共计约2300条索引行,从中识别隐喻载体词,识别方法主要依据“MIPVU(Steen et al.2010)”,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词语的基本意义及在索引行中的语境意义;2.确定该词语的基本意义及语境意义是否一致;3.考察该词语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的指称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关系。如果是,这个词语为“隐喻”。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判断词汇基本义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有些词语语义条目繁多,为了消除歧义,我们利用词源词典(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结合语篇语境,明确词汇的基本意义。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性,我们采用隐喻识别步骤应有两位以上研究者共同评定的方法,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其次,解析载体词的源域码,最后根据源域码归类载体词并标注源域,考察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能源]隐喻类型

通过细致的甄别分析,得出[能源]概念的隐喻分布,见表1。

表1显示了“能源”概念隐喻的类别、源域标注结果、隐喻载体词的形式和出现次数、隐喻载体词类符/形符比。能源隐喻共有11类,按照频次,源域依次为:人、河流、植物、军事资源、金钱、食物、地貌/风景、物体、建筑、动物和电。其中,“人”隐喻出现频次约30%;“河流”隐喻约28%,频次远远高于其他隐喻类别;其次是“植物”隐喻和“军事资源”隐喻,分别约为9%和8%;“金钱”约6%;“食物”约6%;“地貌、风景”约3%;“物体”约2%;“建筑”“动物”和“电”约1%。

(二)能源隐喻的类型及特征

在自建语料库中,“人”源域使用155次,占比约30%;“河流”出现148次,占比约28%。“人”隐喻出现次数最多。在能源话语中拟人、隐喻多次出现,拟人是一种将客体人格化的思维方式,把能源隐喻为人的活动,赋予能源生命的内涵。能源话语多次出现“generation”,通过考察索引行和搭配词,发现75%的搭配词为能源实体词汇,如“power,electricity,coal,renewable,wind,heat,solar,gas,fossil,fuel”等。词源字典显示“generation”语义源于14世纪,指“出生在近似同一时期的群体”。在能源语篇中,人们用隐喻去构建和理解“能源生产”或“能量再生”的概念。能源生产涉及到能源资源的开采、加工和转换过程,既包括對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对煤炭、石油、油页岩的精选、处理和炼制加工,也包括电能和热能的转换和生产。能源生产涉及多个生产要素和部门,从能源的开采加工到转换为电和热的过程与人类生育和成长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用人类繁衍生息的行为去描述能源实体的开采、提炼和转换过程。实现了通过近身经验对较为遥远陌生事物进行具象的目的,这种从源域(人)到目标域(能源)的映射正是客体人格化的体现。

“河流”隐喻出现频率较高,这是因为能源被人们建构成可以流动的液体,英语中常见“energy flow”这一表达。实际上,能源存在形式多样,可以以固态、液态、气态、混合体四种相态存在。这一隐喻既突显了能源转换形式多样的特点,也突显了能源的液态存在状态,因此,“energy”可以用“source,derive,network”等表达“来源、源头、网络”之义。

(1)How much of Americas gas will eventually flow overseas depends on a myriad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例(1)描述天然气资源空间流动的现象,其中“flow”是“gas”隐喻载体词。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是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资源,能源供需关系的空间分离决定了资源空间流动的可能。区域之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关系不同,能源空间流动可以消除资源空间差异,平衡区域供需关系。能源语篇中“flow”作为隐喻载体词,突显了能源的液态存在状态,人们用水资源的流动去描述和建构能源的空间流动现象,实现了对较为遥远的事物进行具象的目标。

在这两类隐喻之后是“植物”隐喻和“军事资源”隐喻,分别出现46次和44次。能源植物通常是指那些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生物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费世民等,2015)。可见,能源与植物关系密切,植物概念可以用来表达能源的相关概念。能源在军事方面也极为关键,世界范围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国际势力角逐的场地,运用军事相关概念突显能源的战略地位也是该类隐喻的共同特征。此外,能源的“金钱”“食物”“地貌、风景”“物体”“建筑”“动物”“电”隐喻也数次出现。

(三)能源隐喻的意义

以上11类突显能源概念域不同层面的隐喻,揭示了“能源”在战略意义资源框架下被现代国际社会赋予的丰富内涵。从隐喻构建的角度来说,在当代国际语境中,具有丰富概念内涵的“能源”“能量”肯定无法只通过一种隐喻全面地建构出来并进行有效传播,它势必会启用多重隐喻,通过多个始源域,分别映射和彰显能源的不同属性,塑造“能源”的多重价值。正如Lakoff&Johnson(1980)所说,不同的隐喻形式凸显目标域概念的不同特征,表面上可能并不兼容,但这是隐喻的规律性特征,即隐喻必须连贯但不必一致。换句话说,隐喻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隐喻构建同一个概念,可以强调目标域的不同方面。能源概念的多种隐喻构建也印证了Lakoff&Johnson的观点,能源的多重特点通过多重隐喻得到表达,隐喻的使用或是创造了新的含义,或是对固有的理解进行修正或丰富。

四、结语

本文应用语料库工具“Wmatrix”识别和分析能源隐喻,以概念“能源”作为目标域,考察了概念的隐喻载体词和源域。我们发现了11类能源隐喻,它们分别是人、河流、植物、军事资源、金钱、食物、地貌/风景、物体、建筑、动物和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源域是“人”,把“能源”隐喻识解为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具有人的属性特征,一方面凸显能源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彰显石油这一战略资源“延续和更迭”的属性特征。其次是河流隐喻,尽管能源种类和呈现形式多样,但是,其“液态”特征被频繁凸显,强调能源的流动性,映射能源作为战略能源的不稳定性。不同隐喻类型凸显能源的不同特征以及能源生产、消费、贸易等相关的特点。

隐喻研究有助于追溯复杂概念的认识论渊源,可以成为研究国际能源话语的一个切入点。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也是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对能源话语的关注有助于我们探究能源的认知模式和语言形式,更好地解读能源形势和能源政策。

参考文献:

[1]Debras,C.&LH?te,E.Framing,Metaphor and Dialogue: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Party Conference Speeches[J].Metaphor&the Social World,2015,(2):177-204.

[2]Balossi,G.A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 to Literary

Language and Characterization Virginia Woolf's The Wav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4.

[3]Mason C.Up for Grabs: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iscourse in the United Kingdom[J].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2012,(2):123-140.

[4]Charteris-Black,J.&Seale,C.Gender and the Language of

Illnes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0.

[5]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7]Lancor,R.Using Metaphor Theory to Examine Conceptions

of Energy in Biology,Chemistry,and Physics[J]. Science&Education,2014,(6):1245-1267.

[8]孫亚.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研究[J].外语研究,

2012,(3).

[9]孙亚.基于Wmatrix语义赋码的概念隐喻评价意义分析[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14,(5).

[10]孙毅.基于语义域的隐喻甄别技术初探——以Wmatrix语料库工

具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4).

[11]李琳.英美CEO风险话语的隐喻建模研究[J].外语学刊,2016,

(3).

[12]费世民,张旭东,杨灌英,周金星,刘福云.国内外能源植物

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四川林业科技,2005,(3).

(刘阳 赵秀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1022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