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 要: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确立阶段、成熟发展阶段以及继续发展完善阶段,并简要说明每一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同时,还对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作了简要概括,对其中的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构式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但是这些不足并不会影响认知语言学研究强劲的发展势头,反而会促进其发展完善。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发展阶段 研究领域 不足 发展完善
一、引言
近二三十年来,语言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认知语言学,它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边缘学科。Lakoff在其代表著作《女人、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的前言中提到:“我们正处在思维研究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关键是要纠正我们两千年来关于思维的错误观念”(赵艳芳,2001:1)。至今,国内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有十多年,许多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认知语言学将是未来语言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二、认知语言学
由于认知语言学出现较晚,还在继续发展完善之中,再加上各学派对其理解不同,因此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由两个共识来定义,即概括型共识和认知共识;Taylor使用“认知语言学”这一描述性术语概括当代语言学领域的一场广泛的运动,它包括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取向、方法和侧重点,它们通过一些共同的假设相互连接在一起。
以上是国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国内也有不少学者用汉语来定义认知语言学:王寅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研究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李福印认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李福印,2008:13-14)。以上各种关于认知语言学定义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在阐述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知论,简称经验主义,也可以称为体验哲学,其研究摒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不同于旧的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体验哲学反对英美分析哲学和乔氏的心智观,发展了Putnam的内部现实主义,彻底改变了西方哲学的观点,对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认知语言学集成和发展了经验联系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的一些成果,崇尚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但否定了大脑作为机器的观点,从人的生理基础出发,提出了“身在心中,心在身中”的观点。(赵艳芳,2001:6)
三、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萌芽;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90年代中期以后步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李福印,2008:3)。这是三阶段的划分,但现在来看,应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为1975~1985年,这期间出现了日后公认的四位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中的三位:Langacker、Lakoff和Talmy。Talmy针对英语中的空间关系作了一系列研究;Langacker的著作《认知语法基础》问世;Lakoff的语言格式塔观点和Talmy的“图形——背景”论点相继在此期间提出;此外,Lakoff和Johnson还合著了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为隐喻研究的经典开山之作。
(二)确立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为1986~1995年,在此期间,Lakoff的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World、Langacker的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2相继问世,为认知语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Johnson出版了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一书;Fauconnier发表了Mental Space: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一文;Taylor出版了Possessive Genitives in English一书;Goldberg发表了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Language一文。这些著作及论文初步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大致上确立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1989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及其在第二年創刊的Cognitive Linguistics,标志着认知语言学学派国际地位的正式确立,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的地位在国际上最终得到确认。在此期间,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都得到较大发展。
(三)成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为1996~2006年,在此期间,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是Talmy的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I&II,这两卷本的出版使认知语义学得以系统化。在这一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在全世界展开,各地都纷纷建立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在国外,最早从西班牙开始,随后,在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建立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在中国,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首的6所国内知名高校于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李福印,2008:6)
此外,这一阶段的认知语言学还与相邻学科相结合,發展出新的研究学科,如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诗学和认知意识形态研究等。
(四)继续发展完善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大致为2007年至今,代表著作有Evan&Vyvyan的A Glossa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和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Enterprise:An Overview;Fried&Mirjam的What is Construction Grammar;Greeraerts&Dirk的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and the Sociolog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Gibbs&Raymond 的Why Cognitive Linguists should Care More about Empirical Methods;Gonzalez&Monica的The Empirical 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Kawachi Kazuhiro的Korean Putting Verbs do not Categorize Space Constrstively in Terms of“Tightness of Fit”;Lakoff的The Political Mind:Why You Cant Understand 21st-century American Politics with an 18th-century Brain等。从这一阶段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前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上,出现了许多总述性和介绍性的著作;此外,认知语言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结合而成的新学科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系统,如认知社会语言学和认知意识形态研究等。
国内的认知语言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如高远、李福印的《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罗纳德·兰艾克认知语法十讲》和《约翰·泰勒应用知识语言学十讲》;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等。国内的认知语言学引进了西方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汉语研究,在汉语自身的特点上不断补充完善汉语的认知语言学理解系统。由于国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引进认知语言学,距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在汉语研究方面目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研究系统,但在汉语的研究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及存在的缺陷
(一)研究领域
关于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划分,语言学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Evans将其划分为两大领域: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Fauconnier认为可将其划分为四个方面: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隐喻研究以及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Dirven将其划分为五大领域: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基于现象学的研究、认知语篇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李福印,2008:15-16)
从广义上讲,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语义学(Lakoff,Johnson,Jackendoff,Fillmore)、认知语法(Langacker)、认知语用学(Sperber&Wilson)、神经认知语言学(Sidney Lamb)、认知语音学(Dressler)和认知功能语法(James H-Y Tai)等分支;从狭义上讲,认知语言学仅包括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和认知功能语法。Lakoff和Johnson在《体验哲学》中主要围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词汇、语言能力和普遍性、先天性等方面对认知语言学中最基本的观点进行了论述。(王寅,2001:17)
目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等领域。
1.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它否定传统形式语言学的语音、句法及语用模式,将语义学视为有意义结构的认知表示法。认知语义学研究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义的,其中心是概念内容,认为存在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层次将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这一研究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Lakoff和Tamly是认知语义学的主要创始人,Lackoff主要研究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其《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一书的出版奠定了隐喻研究的基础;Talmy主要研究一般认知能力与语言之间的具体联系。
2.认知语法研究:认知语法一直是认知语言学中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一组体系和描写概念等,对语言成分和结构进行描写。认知语法是Langacker首创的语言学理论,代表作是《认知语法基础》。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些挑战,而认知语法多年来却仍根基稳固。国内关于认知语法的研究较多,不仅仅是对英语的研究,关于汉语的研究也成果颇丰。
3.构式理论研究:近十几年来,关于构式理论的研究开始兴起,构式理论将语义和句法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新的研究模块:“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专注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研究。构式理论内部有不同的派别,在理论框架和研究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传统的构式理论和新构式理论两种。前者以Goldberg为代表,认为有一些意义属于构式意义,不能归于动词的投射作用,动词只是被纳入到构式中,并不能决定句法形式;后者以Hagit Borer和Teun Hoekstra为代表,认为构式的意义是通过句法结构按原则组合得到的,更着力于构建句法特征和构式意义的关系(沈园,2007:8)。在国内,从事汉语构式理论研究的也大有人在,如沈家煊、陆俭明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研究缺陷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目前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对一些理论的研究层面涉及较浅,同时由于各个学派之间所持观点的差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内,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时间较晚,再加上汉语与英语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将认知语言学加以改进以适用汉语研究任重而道远。
五、结语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确立阶段、成熟发展阶段以及继续发展完善阶段,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同时,对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作了简要概括,对其中的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构式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这些不足并不会影响认知语言学研究强劲的发展势头,反而会促进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沈圆.句法—语义界面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寅.Lakoff&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外国语,2001,(4).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翟瑞梅 安徽合肥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2300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