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共享”“获得感” 喜迎十九大——从新华社部分迎接十九大报道谈起

时间:2024-04-24

□ 文/徐兆荣

“共享”“获得感” 喜迎十九大
——从新华社部分迎接十九大报道谈起

□ 文/徐兆荣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新华社尽早谋划,扎实推进,有序展开,有效引导,全面宣传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积极评价,实现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举行尽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目标。

十九大 主题宣传 新华社 共享 获得感

2017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九大将于2017年举行,这是有规律无悬念的既定程序。但具体会在什么时间召开,却是没有定数的。尽管如此,新华社也早在去年就开始了有关会前会中会后的宣传报道策划,真正做到了尽早谋划,扎实推进,有序展开,有效引导,实现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举行尽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目标。

一、一场必须打赢的决定性之战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九大如期胜利举行,必将使2017年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年份。作为党的宣传舆论机关,尽早竭力营造好喜迎十九大的良好舆论环境,进而宣传好、传播好党的十九大的内容和精神,是新华社与生俱来的神圣职责。

2016年下半年,新华社就在谋划布局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总结2016年工作、布局2017年工作的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更是把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报道工作作为2017年全部工作的一条主线,把相关报道当作全社新闻报道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作检验全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尺,是必须打赢的决定性之战。提出要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早做准备、尽早策划、节奏有序、宣传有效。一再强调,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是对新华社政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必须用政治态度来对待,用政治标准来要求,用政治纪律来保证。为此,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把握基调导向、锐意改革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发扬优良作风、确保报道安全,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并因此展开一系列相关部署和安排,以确保报道有序推进,决战决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舆论氛围。

□ 喜迎十九大·长三角听新潮,2017年5月29日,俯瞰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飞马水城。作为产业集聚型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特色镇,新桥镇正聚力打造国际“时裳小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新华社始终高度重视迎接十九大报道及相关筹备工作,一次次地部署策划、抓住重点、检查落实、有序推进,尽早进入状态,明确时间任务,抓紧细化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在具体的报道要求上,综合起来重点定位在:深入宣传阐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7·26”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辉煌成就,充分宣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生动展示党的十九大代表风采,深入挖掘在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充分宣传全党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生动局面,突出呈现广大干部群众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实际行动和热切期盼。

二、展开百姓共享获得感背后的生动画卷

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节奏有序、扎实推进、突出重点、逐步升温。而开篇的重点就放在了反映基层发展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的一线报道上。为此,新华社抽调来自各部门各媒体形态的各路记者,展开了“精准扶贫驻村调研”“洋记者”蹲点扶贫调研、小分队专题调研、社情民意大数据调研等系列调研,坚持人民情怀,深入基层一线,落实“扎根工程”,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的调查研究,推出了一批现象级融合传播精品,通过广大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呈现,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生动画卷,从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中有力彰显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扎实布局、扎实调研、扎实推进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变化”“砥砺奋进的五年·新进展”“砥砺奋进的五年·新航程”等重点栏目和板块,重点报道了***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战略、专题部署的重大任务、充分肯定的重大成就以及调研考察过的地方、最牵挂的事、最关心的人,结合典型事例和鲜活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进展,生动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举措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显著变化,全面宣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积极评价。

不仅有重大、重点的重头报道,而且有日常栏目化的系列报道。前者如开篇之作《在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脱贫攻坚纪实》以及《中国反贫困斗争的最后决战——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时代画卷》,后者有《写在人民心里的幸福故事——从百姓获得感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实现》《感受民生新变化之一:上名校机会多了》,以及“看病更容易了”“住得更舒心了”“就业之路更宽广”“让养老更暖心”等等。

不仅有传统形态的宣传报道,而且有新媒体、多媒体、全媒体业态的报道。如充分发挥“第一工作室”、全媒报道平台统筹协调作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精心采写制作推出微视频、微纪录片、动漫、H5、数据新闻等全媒体报道产品,推出一批“现象级”融合传播精品,受到各类媒体和非媒体用户的关注和好评。

不仅有反映国内的视角,而且有世界观察的眼光。如:《惠己及人 助益全球——海外人士点赞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通”与“融”》,借助海外人士的“嘴”,“共享”中国发展变化带来的“获得感”,起到了特殊的引导舆论作用。同时利用新华社自身优势和资源,在《参考消息》上开设 “外媒看中国这五年”“海外展望十九大”“西方民主反思录”等栏目,选登海外主流媒体文章,“借嘴说话”,被各大网站转发,引发热议,在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砥砺奋进的五年·新变化”系列报道的收尾之作《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情怀》,仿佛是对前此有关民生以及人民群众所以能“共享”“获得感”相关报道的回应和解答。

相关“共享”“获得感”系列报道,也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和广泛共鸣,有效引导了舆论。比如多部门、跨区域联合进行的“再看中国西北角”系列区域协作报道就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采写播发的《穿越时空的巨变——再看中国西北角》《再看中国西北角:你看,你看,黄土高原的“脸”悄悄在改变》《新长征路上的“信天游”——来自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脱贫报告》等稿件,被多家媒体广泛采用。还有《瞭望》周刊与相关分社合作策划的封面报道《黄河变清调查》,集中展示了新世纪以来黄河水出现变清态势的大变化,深度分析背后成因,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的建议,刊发后形成新媒体刷屏之效。约100家微信公众号、100多家网络媒体转发转载,《瞭望》、“瞭望智库”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转发阅读量均达10多万。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超过186万,央视、网易、澎湃、界面等各大客户端综合浏览量超过600万,百度搜索热点排名第一。

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新华社迎接党的十九大报道有序展开、亮点纷呈,在全国迎接十九大的宣传报道中起到了龙头压阵的作用,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作者是新华社国内部副总编辑、终审发稿人)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