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略论闽南方言的曾臻合流

时间:2024-05-08

李 佳

摘 要:本文以泉州方言为主要材料,将闽南方言的曾臻合流现象按等分为两类,并运用音系学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解释,最后结合莆仙方言和原始闽语的研究成果对闽南方言白读an韵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闽南方言 曾臻合流 鼻尾锐化 主元音高低易位

一、引言

曾臻合流,在秦岭-淮河以南(除去粤语)以及晋语区都很普遍,在闽南话中也不例外,但情况却复杂很多。本文以泉州话为代表(材料来源为林连通的《泉州市方言志》1993),分别列出了其真、登、蒸韵读音如表1(仅列舒声,不计声调,举平以赅上去)。泉州话的曾臻合流按等分为两类:登韵与转入一等的真韵唇、舌音字合流为an;同为三等的真韵与蒸韵合流为in,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表1:泉州真、登、蒸韵读音表

01

二、前高元音鼻韵尾对立情况

在切韵格局下,曾臻易于合流的生理基础是:高元音舌位距唇、齿、颚皆近于低元音,因此,对鼻尾的区分度比低元音低。高元音i又是锐音,更易将ŋ同化为同部位的n。

从汉语史来看,上古-iŋ、-in关系密切,郑张尚芳(2003)指出:“黾有弭尽、母耿二切,渑有泯、缅、绳三音,倩有仓甸、七政二切,暝、零都读先、青两韵,奠谐郑通定,臣与铿、辛与騂谐声。从藏文奠ɦding、薪sjing木、臣ging仆人,错那门巴语、独龙语年niŋ看,汉语中古上述-n尾字,上古也应来自-iŋ……”。据此,郑张先生分黾(-iŋ)、节(-ig)于真、质。

闽南话跟其他众多曾臻合流的方言不同,其文白两层皆有-in、-iŋ对立,如表2、表3。

表2:泉州in韵来源表(/表示该地位无字,x表示该地无此读音,后注1表示仅一字,韵目举平以赅上去,下同。谆韵迅sin未列)

02

首先,真韵唇、舌、齿音跟曾梗摄形成文读层的-in、-iŋ对立,如黑框所示。曾梗摄合流的情况,除登韵文读-iŋ外与官话并无大异。

其次,登、蒸、韵及个别梗摄字跟通摄三等形成白读层的-in、-iŋ对立。来源于东三(含虹)、锺韵(以及极少数随之演变的弘、筐等合口字)的-iŋ在白读层跟曾梗摄几乎完全无关,与福州yŋ/øyŋ相比,仅为齐撮之别。

因此,闽南话虽然存在-in、-iŋ对立,但白读确有曾臻摄三等合流的层次。登韵藤、肯两字有白读-in,又有文读-iŋ,我们只能推测-iŋ>-in的演变。

三、an韵的来源

真韵“闽、陈”等唇、舌音字按一等演变,因此,曾臻摄一等合流表现为登真合流。但合流之后,一方面主元音为低a而非高ə,另一方面也不像其他方言进一步跟魂韵合流,形成“曾=尊”(官话进一步=争)的局面。这两个问题是否存在相关性?

登韵来自上古蒸部,王力、郑张尚芳拟音,主元音皆非低、央,韵尾为-ŋ,中古保持稳定。因此,登韵读an是韵尾锐化和主元音低化两个音系演变的结果。-ŋ锐化为-n,如第二节所述,最易由锐元音,即趋近于[+高、+前]的元音同化产生。

实际上,an、aŋ合流在方言中并不多见。宕摄入山摄(洪音)的荆州、监利、长沙等地,也都同时存在着曾(梗)臻合流。潮州话山摄的aŋ(混入唐韵文读和通江摄白读)在两百年前仍为-n尾(李新魁,1993)。闽东宁德-n尾混入-ŋ尾也是相当晚近的音变,吴瑞文、林英津(2007)因而得出共同闽东语亦为-m、-n、-ŋ尾三分的结论。因此我们认为,登韵的韵尾锐化在先,主元音低化在后。登真合流为an,漳泉潮三片相当一致,完全看不出韵尾锐化的条件,但仙游话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如表4:

表4:仙游ɛŋ韵来源表(个别庚摄三等字“婴、盟”未列)

03

表5:泉州an韵来源表(除唇音外韵皆开口,谈韵俗字“喊”、先韵俗字“田”未列,清韵“蛏”字亦未列。“肾”有白读sian)

04

比较表4、表5,仙游ɛŋ韵跟泉州an韵在真、登、青三韵存在系统对应。莆仙方言的性质,一般认为早期属闽南方言,宋置兴化军后逐渐成为沿海过渡方言,其文白异读系统跟闽南方言接近,而声母类化现象跟闽东方言接近。因此我们推论,仙游的ɛ元音代表闽南真、登韵早期的状态,登韵-ŋ尾首先被ɛ同化为-n尾,继而与真韵合流。仙游的鼻尾韵已完全合流为-ŋ ,因此ɛŋ韵的发展轨迹难以判断。

闽南话真韵合流后,主元音又何以变a?Norman(1980:67)曾指出,其构拟的原始闽语ə类主元音韵母,在闽南话中平行地转为a类,而其他闽方言却不甚明显,表6援自罗氏(例字仅限厦门,为笔者所增)。我们认为,真登韵主元音的高低易位跟这一系统性的音变有关,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表6:Norman构拟的原始闽语ə主元音韵母

05

参考文献:

[1]李如龙.福建县市方言志12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新魁.两百年前的潮州音[J].广东社会科学,1993,(1).

[3]林连通.泉州市方言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4]吴瑞文,林英津.闽语方言辅音韵尾今读的历史分析[J].中国语文研究,2007,(1).

[5]郑张尚芳.上古音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Norman.The Proto-Min Finals[A].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字组[C].台北:中央研究院,1981.

(李佳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