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 要: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2006年产生的172个新词语为例,探讨了新词语的来源、词性、音节、造词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这些新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新词语只有极少数为人们所熟知,而且它们的使用频率和生命力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 构词方法 使用频率
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产生的172个新词语①,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当代汉语新词语进行了考察。关于新词语,已有很多相关的讨论,如对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但都只限于举例式的说明,很少有对一个封闭范围的新词语进行充分研究的。我们认为,对某个封闭范围内的新词语进行描写与说明,有利于推进新词语各方面研究的进程,从而总结新词语的特点与其产生、消亡的机制等。
一、新词语的来源
从新词语产生的来源或所代表事物的性质来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因政治因素而产生的新词,如“废统、倒扁、八荣八耻、国六条”等②,这样的词语一共有17个,占该年新词语总数的9.8%。
2.因科技发明而产生的新词,如“动能车、海绵路、众包、移动商街”等,共16个,占该年新词语总数的9.3%。
3.经济类新词,如“住房痛苦指数、润滑经济、7时代、等额配比基金、囤房捂盘”等,共9个,占该年新词语总数的5.2%。
4.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描写与界定的新词,这类新词又可以分为指人的、指物的或指社会新现象的。指人的如“节奴、卡神、赖校族、半糖夫妻”等,共58个,占该年新词语总数的34.1%;指物或社会现象的如“复古学堂、M型社会、迷卡、灰色技能”等,共72个,占该年新词语总数的40.1%。
从以上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描写社会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的词语占了新词语总数的绝大部分。可见,新词语也是社会发生变化的一个证明。
二、新词语的词性
从新词语的词性来看,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占绝大多数③,共158个,占91.8%,动词只有14个,占8.2%。从这些数字的统计来看,新词语绝大多数是对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相关的描写与说明的,而动作类的新词语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表示新动作行为的机会相对来说较少,原有的动词基本上已能够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相对于动词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很多新兴的事物,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些新兴事物自然需要人们赋予其“名”,于是相应的表示名词的新词就出现了;另一方面,原有的词语已有相关的表达,但人们为了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便创造出了更新颖、更别致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也是名词。如“空调”,原指一种家用电器,现在又发展出了新义,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诸多调整政策均因受到种种明暗抵制而未能贯彻落实”。
三、新词语的音节数量
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较复杂,具体情况见表1:
01
从表1对新词语音节个数的统计可以看出,双音节词语和三音节词语各占三分之一强。这说明在创造新词语时,不管是音译还是根据汉语原创的,人们都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如“白奴”“装嫩族”是通过概括得来的;“国六条”“国十条”“八荣八耻”等固定短语也是对原有的内容加以概括而产生的。简单的词语模式,有利于语言的传播和接受。
四、新词语的构词方法
从构词方法来看,这些新词语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④。
(一)词汇材料式构词
1.组合型,即一种使用不同的词汇材料彼此发生概念意义上的组合而密切联结起来的结合法。它又分为两种:
(1)直指的,即所组合的词汇材料结合起来直接指明对象的结果。如:
7时代、作弊克、择校税、她经济、两会博客、福寿螺患者
(2)喻指的,即不直接反映某种性质,而是使不同的词汇材料组合起来比喻某种对象的结果。如:
海绵路、半糖夫妻、高薪跳蚤、返券黄牛、科研包工头
2.概括型,即对原来的词组或语句进行概括(通常用数字进行概括),以突出其主要特征的构词法。如“八荣八耻”“国六条”等,这些词语通常需要知道其关涉的详细内容后才能了解其意思。
(二)改造法
所谓改造法,是指取一个现成的词或固定短语,对它在构造成分、构造形式或语音形式方面做某些改变,而形成另一个词的方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换素型,指用一个单音语素替换某个复合词中意义相反或相类比的单音词素,就是换素型的改造法。如:
法商(情商、智商)、丁宠家庭(丁克家庭)、成考移民(高考移民)
2.缩略型,指把固定语缩略改造成简短形式的方法。如:
江选(江泽民文选)、职粉(职业粉丝)、EMBA(erly MBA)⑤
(三)语音材料造词法
1.音译法,指纯以本身不含意义的音节材料来“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某个词语的声音,同时使这种译音形式代表原词语所指称的对象,从而造成一个新词的方法。如:
世宗(Se jong)、谷歌(google)
2.谐音法,指利用旧词谐音的方法来创造新词的方法。如:
梨花体(丽华体)、剩女(圣女)、压洲(亚洲)
(四)混合材料式造词法
1.半音译法,指不像音译法那样完全用语音材料把另一种语言的词语音译过来,而是用语音材料音译一部分,同时又用词汇材料意译另一部分,然后使音译和意译的两部分缀连起来构成一个词的方法。如:
职粉(fans)、晒客(share)、博文(blog)、印客(in)、痛快吧(bar)、汉语托业(TEST)
2.音译糅合意译法,指在音译一个词时,不满足于只选用贴近原词声音的音节,而挑选声音既逼近、又可带有某种意义的若干音节,使它们缀连起来时既译了音,又在某种程度上译了义或暗示出词义的方法。如:
晒(share,分享)、迷卡(mini card)、跑酷(parkour)
(五)直译法
直译法指从外族语言中按照原义对译过来的方法。如:
众包(crowd sourcing)、断背(Brokeback)、威客(witkey)
(六)旧词新义法
旧词新义法指词形还是原来的,但其意义发生了改变,被赋予了新义的方法。如“空调”,原是名词,指一种家用电器,现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诸多调整政策均因受到种种明暗抵制而未能贯彻落实”。
我们对2006年出现的172个新词语的造词方法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02
从表2可知,词汇材料式构词方式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了总数的74%,其中最多的是“组合型”中直指类型的造词方法,占了66.8%。其次是混合材料式造词法,占了总数的9.2%,其中半音译法占了7.5%。通过对表格中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根据语素或词的意思,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创造是这个时期新词语创造的主要方法。同时,外来词也是创造新词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它占了十分之一强。
五、对于“2006汉语新词语”的思考
(一)2006年“新词语”在2008年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2008年的12月份,我们对这些“新词语”的使用情况做了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人把172个“新词语”中听说过并且知道它们意思的词语标出来。我们选择了15个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男生7名、女生8名,并且有理科6人、文科8人,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调查结果为:
100%⑥:八荣八耻、博文、倒扁、断背、谷歌、熊猫烧香、学术超男、房奴
80%:草根网民、车奴、汉语托业、红楼选秀、解说门、考霸、梨花体、裸考、晒客、剩女、新明星学者、装嫩族
60%: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搞怪、炫富
40%:抱抱团、盗版党、电话门、EMBA、二奶专家、红衫军、交强险、两会博客、拼客、晒、手机手、微笑北京
20%:奔奔族、返券黄牛、房魔、废统、国六条、国十条、合吃族、换客、婚嫁大年、急婚族、监控门、江选、节奴、啃椅族、赖校族、裸替、慢活族、墓奴、7时代、群租、三限房、微笑圈、文化低保、巫毒娃娃、游戏手、砸票、证奴、终统、住房痛苦指数
具体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03
(说明:熟识度即人们对于“新词语”的熟悉程度;个数即该类词在这172个“新词语”中的数量)
通过对上述统计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新词语”经过两年的发展,大约只有11.5%的词语能被人们所理解,而且还是限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因为这些新词一般是首先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传播的)。这些已经被人们熟知的词语(即熟识度超过80%的“新词”)有两个发展趋向:一是继续被人们广泛使用,进入一般词汇,甚至进入基本词汇;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原有的一些事物或现象被人们重新命名,原有的“新词语”也就逐渐被淘汰掉,因为毕竟90%多的“新词语”是名词。而那些不为人所知的词语(即熟识度低于60%的“新词”)也有两个趋向:一是继续“默默无闻”地存在着,直到有一天进入人们的日常话语,成为一般词汇或基本词汇;二是被遗弃,失去其发展前途。
于根元先生曾经编写过《1991年汉语新词语》一书,该书一共收集了当时所产生的319个新词语。17年之后,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只有22个词语还在使用⑦,大约占所搜集词语总数的6.8%,可见淘汰率之高。这些仍在使用的“新词”有“太空棉”“打假”“老乡”“老外”“交通台”“海协会”“换位思考”“啃老”“假唱”“盲道”“复式住宅”等,并且“打假”“老外”“老乡”“盲道”等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而其他当时的“新词语”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二)2006年“新词语”网上调查分析
在以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这172个“新词语”的使用情况,我们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对它们的使用频率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它们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如“房奴”在“百度”上共搜到4780000个条目⑧,我们也对和“房奴”相类似的“X奴”进行了搜索,如“车奴”有12,000个相关条目,“节奴”有4300个相关条目,“垄奴”有4590个相关条目,“墓奴”有12000个相关条目,“证奴”有43500个相关条目。可见,虽然同属于“奴”系列,但这些“X奴”的使用频率还是不一样的。据我们调查,这些新词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的,如“脚环鸡”,在“百度”上只搜到了3210个相关条目,我们也调查了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几乎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此词。再如“装嫩族”,虽然我们在“百度”上只搜到5470个相关条目,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它是比较了解的,它的意思是“不希望长大,尽力用举止、服饰掩盖年龄,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的成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装嫩族”现象可能还会存在或发展,像这样的“新词语”的生命力自然也就会强些。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些“新词”,诸如“裸考”,人们并不是按照《2006汉语新词语》一书中所解释的那样理解的,该书对它是这样解释的:裸考,动词,没有额外加分,仅凭卷面成绩参与选拔。而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大家普遍认为它是指,“在考前没有进行相应的复习或准备就去参加考试”。现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意义是“裸考”的本义,还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义,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新词语出现的速度也会加快。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这些新词语是如何出现的,出现了哪些,但是这些新词语出现以后的问题,诸如它们的发展、消失问题同样也需要关注,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注 释:
①有的论文或书中认为“2006年新词语”有171条,这是因为“考霸”一词有两个意思,并且是单独列条的,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周荐先生主编的《2006汉语新词语》中所列的词语的数目。
②由于篇幅有限,对于这些新词的意义,详见周荐主编的《2006汉语新词语》,商务印书馆,2007。
③《2006汉语新词语》一书中,对于成词的新词直接标出了其词性,而对于词组则没有标出,我们根据词组的名词或动词性的意义,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区分。
④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刘叔新先生所著的《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一书的观点,另外,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了“概括型”“旧词新义法”等方法,这些造词方法不在刘先生所列的造词法体系内,也不代表刘先生的观点。
⑤“江选”这个新词比较特殊,我们认为它既属于“换素型”,又属于“缩略型”。因为,“江选”一方面是仿照“毛选”“邓选”这两个词通过替换语素替换而来的,另一方面,它也是对“江泽民文选”进行缩略而形成的。但为了便于统计,我们把它归为“缩略型”。
⑥“100%”即表示所调查的人100%知道该词的意义,下面统计的数字依次类推。
⑦产生的这22个词语也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来的,虽然其中可能有偏颇,但我们认为,基本上能反映当年所产生的“新词”的发展趋势。
⑧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的这些“新词语”的条目有些可能是重复的,但我们认为,基本上能反映该词被大家使用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于根元.1991年汉语新词语[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周荐.2006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陈佳璇.作为修辞行为的“新词语”发布——基于“2006年汉语新词语”知晓度测试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傅瑛.2006年汉语新词语探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6]赖天能,宋国庆,苏长枫.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6).
(侯典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