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郭起豪
今天的媒体行业,好师傅怎样带出好徒弟?
□ 文/郭起豪
新媒体时代,媒体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面临考验。如何保证人才梯队能战斗、可持续?本文认为,加强并发扬媒体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有利于解决此问题。
《中国记者》2015年第6期“焦点”栏目曾组织“今天媒体怎样认识与做好‘传帮带’”组稿,欢迎来稿继续交流。
媒体人才 师傅带徒弟 媒体融合
和不少媒体人一样,当我刚刚进入媒体行业时,社里给我指定了一个师傅。她年纪不大,却已是时政报道领域的资深记者,也是要闻版编辑。而我虽然有一定的新闻写作基础,但完全是“门外汉”。一开始,我写一篇,师傅就毙掉一篇。跟着报道会议,师傅说要弄清谁都参会了,我说,“是来写东西的,不是来认领导的”;师傅说要认真听与会者讲话内容,我说,“讲了这么多话,写着有用吗”;师傅说要用心写、写出彩,我想着,“不就是一个会议吗,难道非要写出花儿来吗”……估计那个时候,师傅窝火至极。后来,师傅耐心地给我做思想工作,一点一滴讲怎样采写新闻,讲怎样才能做好常规的会议报道,又怎样跳出会议报会议,如何增强政治敏感性。再后来,当我逐步“上道”时,师傅告诉我该怎样规划以后的工作,该写什么样的作品更为人所喜欢、还有冲击新闻奖项的机会。
因为师傅用心带我,在我身上,带着师傅的印记——写的稿子,有她的风格,有大局、有严谨、有细致,有可读性、有社会性、有特色,也有自己的特色;处事的方式,有她的样子,热情宽厚待人、冷静处事,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改变了自己的坏毛病,也揪着师傅存在的问题,一起努力改进。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记者、做编辑”“好的记者,应该胸怀天下”“别人错了可以改,而你的错白纸黑字印刷出来就无法收回”……类似这样的话语,是师傅说给我们听的,是师傅的师傅说给师傅听的,也是我们说给徒弟听的。
在媒体中,师傅带徒弟这样的言传身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师傅带徒弟,多是靠义务、靠责任、靠感情,完全免费。有的媒体则拿出专项经费或划拨出一部分绩效,鼓励好师傅带出好徒弟,给好师傅一定的报酬。客观而言,大多数师傅都很负责任,不管有没有报酬。
好的师傅带出好的徒弟,也是令人欣慰的事,特别是看到自己所带的好苗子也能独当一面、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被委以重任,很有成就感,也会以有个好徒弟为荣。好的徒弟跟着好师傅好好学习,新闻业务精进自然是很容易的事,特别是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层层顺利闯关”或实现“后来者居上”,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也会为自己有个好师傅而倍感骄傲。
笔者曾经带过不少徒弟,徒弟也带出不少徒弟。仔细观察师傅带徒弟的这个链条,其中有不少新的变化在陆续出现。
“好师傅”要“好”不容易。客观地说,不是好的师傅不努力,而是新闻业态在变化。首先,媒体人员流动大,特别是有的媒体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其次,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键时期,要成为优秀的师傅必须要有融合理念和实践,更要懂得互联网思维,在注重新闻报道能力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新闻传播能力。不仅如此,“好师傅”要适应多变的媒体环境,面临空前的压力。这对好师傅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媒体绩效考核机制施行下,偶有师傅迫于考核压力而产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心。
在笔者周围,传统媒体中的“好师傅”多是有过多年的“板凳”经验、实践经验,积累深厚,面临的问题是转型发展;而新兴媒体中的“好师傅”探索、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压力更大,经验积累尚在进行当中。相同的是,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和创新方法等方面都有同样的遭遇。与此同时,以前的经验、做法现在可能行不通,以前行不通的也许现在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徒弟的变数也显著增加。不仅仅需要驾驭文字的能力,更需要补足融合背景下所需的硬要求,徒弟需要补的东西增多。一个徒弟要成为全媒体记者、编辑,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好师傅,而是需要更多的好师傅带一个徒弟。与此同时,徒弟不像以前有了师傅往往一跟到底;而现在,徒弟则略显“花心”,可能今天跟这个明天跟那个,需要增强或补上哪方面的能力就跟谁,师傅更多样。徒弟对于新的媒介形态比师傅可能更
熟悉,更容易接受融合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网络谣言频繁传播、“标题党”屡禁不止、不实报道时有发生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要体现责任担当、传播希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好师傅率先垂范,带好头、起好步,层层传导,层层落实;在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而优秀的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越是需要好师傅“撸起袖子加油干”,教会徒弟该怎样把底线守住,该如何创出有价值的内容,该怎样采写出有影响力的“纸红”“网红”作品。
“好师傅”是媒体要抓的“关键少数”。相较而言,当下,在媒体行业,当师傅难,当好师傅则更难,责任之重是空前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留住好师傅、继承和发扬师傅带徒弟的好传统,考验着多方智慧,更考验着媒体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是否能够顶得住。由此可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该如何让媒体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制度更与时俱进、更符合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实际,从而成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稳定器”。
□ 郭起豪(右)在福建连江县台风眼区采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首先,从媒体而言,要出台专门的政策、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鼓励好师傅带着好徒弟探索新东西。媒体中的好师傅多是领军人才、业务骨干,是优秀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融合发展中,要通过灵活的政策,引导好师傅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带出好的徒弟,在新闻业务实践中不断检验队伍打硬仗的能力,带出新一批领军人才、业务骨干,牵头成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满足公众需求的创新团队、工作室,成就大量好的新闻作品。在待遇方面要给予应有的倾斜和照顾,在重大新闻报道中敢于重用,在重大表彰中要争取主动推荐,全方位、多渠道鼓励多劳多得、鼓励优质内容的生产、鼓励优秀团队成长,营造良好的干事成事的氛围。
笔者所在中国气象报社连续三年举行评选好师傅活动,通过徒弟讲好师傅的故事、多方客观评价好师傅的方式,选出大家公认的好师傅,并对好师傅给予奖励。这切实增强了好师傅带徒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认可了好师傅的辛苦付出。而从中评选出的好师傅,是标杆,是行家里手,也是刚刚进入媒体行业的徒弟们追逐的对象。不仅如此,在一些重大表彰中,对于好师傅也进行优先推荐;在培训方面,也给师傅更多的机会,以便其在带徒弟时更有发言权;在急难险重等报道任务中,好师傅带着徒弟挑大梁,练就了本领、统一了思想,也让人看到了师徒合作书写传奇的美,利于优秀人才安心稳定工作。
此外,要让师傅带徒弟制度惠及更多的人,有必要将丰富的成果以多种形式固化下来。好的师傅应尽可能把一些可以共享的经验性的做法、典型性的案例,梳理归纳成便于更方便交流的内容,推广好的做法。同时,要鼓励更多好师傅走上讲台,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分享经验,既充分展示师傅带徒弟的成果以便更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又丰富了带徒弟的方式,促进了日常新闻业务交流。
(作者是中国气象报社采访中心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