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要] 本文主要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三个方面来探讨“痴呆”用语在卫辉方言中的不同说法,并对这些说法调查比较,对它们的特殊使用进行举例阐释,进而得出一定的评价性认识。
[关键词] 痴呆 名词性 动词性 形容词性
在卫辉方言中,“痴呆”用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从功能上来说主要分为3类:1.名词性词或短语,2.动词性词或短语,3.形容词性词或短语。详细分析如下:
一、关于名词性“痴呆”用语
笔者对卫辉市6个乡(镇)的342人进行了调查:狮豹头乡(60人)、池山乡(55人)、安都乡(57人)、唐庄镇(61人)、后河镇(56人)、李源屯镇(53人)。其中主要有二百五、傻的、傻货、憨货、懵儿货、没棱货等说法,这几种说法在使用上略有区别,主要是由于使用习惯所致。但在使用频率上,基本上保持平衡,具体列表如下:
由上可知,在名词性“痴呆”用语的说法中,使用“傻的”的最多占20%,使用“憨货”的最少占14%,但总的来说,各种说法基本持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相互通用而不影响别人的理解。
1.二百五
此说法在卫辉方言中有三个义项:
1)指纯粹的不明事理之人。
[例] a.他是个二百五,没有谁家的闺女肯嫁给他。
b.快看,二百五跑来了。
2)讽刺做蠢事的人。
[例] a.东门里的媳妇真是个二百五,竟把自家的东西送人。
b.咱家出了个二百五,当面骂自家人,真是让人笑话。
3)对一些诚实的人善意的嗔怪,也用“二百五”来表示。
[例] a.二百五咦,妈妈不怪你。
b.过来,二百五,奶奶给你做糕糕吃。
2.傻的
此说法在卫辉方言中也有三个义项:
1)指纯粹的不明事理之人。
[例] a.村东头常常有一个傻的坐在那儿笑。
b.全乡共有十六个傻的,都在救济之列。
2)讽刺做蠢事的人。
[例]a.他真是个傻的,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做。
b.傻的呀,你不能总让别人沾光,自己吃亏。
3)对一些诚实的人的善意的嗔怪,也用“傻”来表示。
[例] a.傻的,不是那样做的,来,让奶奶帮你做。
b.小明,我的小傻的,给我拿把椅子过来。
3.傻货、憨货、懵儿货、没棱货
以上四种说法在卫辉方言中的使用频率略低于前两种。在表达意义上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前文所列的第一个义项——纯粹的不明事理之人,“傻货、憨货、懵儿货”,偶尔还使用,但极平凡;“没棱货”没有此义项。它们主要的义项集中在前文所列的第二个义项——讽刺做蠢事的人。第三个义项——对一些诚实的人的善意的嗔怪,“傻货、憨货、懵儿货”偶尔也还使用,但“没棱货”同样没有这个义项。所以它只有第二个义项。现分别举例如下:
[例] a.傻货!应该朝东走。
b.刘巧儿真是憨货一个,出门戴绿帽子。
c.俺这儿只要聪明人,不要懵儿货。
d.你才是个没棱货了,没瞧见别人欺负到咱头上了吗?
二、关于动词性词或短语
笔者所调查的342人中,主要有傻、不够数、差点儿、不透气儿等说法。这几种说法尽管使用上略有差别,但主要是由于使用习惯所致。在使用频率上,基本上保持平衡,具体列表如下:
由上可知,在动词性“痴呆”用语的说法中,使用“傻”的最多占28%,使用“不透气儿”的最少占22%,但总的说来,各种说法基本持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互相通用而不影响别人的理解。
1.傻
“傻”在卫辉方言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占28%,作动词用时,其后常跟助词“了”作标记,后边还要加上宾语。
[例] a.傻了你了!自己的事不做,去帮别人做。
b.傻了他个能人了,也不瞧瞧自己吃几个馍,喝几碗汤。
2.不够数、差点儿、不透气儿
这三种说法在卫辉方言中使用频率也较高,分别占24%、26%、22%,它们主要有两种使用方法:
1)一般直接作谓语,在意义表达程度上,比“傻”略轻,但表现问题更形象。
[例] a.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不够数。
b.西头刘家的闺女差点儿,但不愁找不到婆家。
c.小兰长到十八岁了还不透气儿,真把她妈气坏了。
2)在这三种说法前加适当的程度副词修饰,加重语气。
a.他实在不够数。
b.他确实差点儿。
c.他的确不透气儿。
三、形容词性的词或短语
笔者所调查的342人中,主要有傻、痴、呆、傻里傻气、呆头呆脑等说法。这几种说法在使用上有一定差别,有使用习惯的原因,也有受外来语的影响,使用频率具体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使用“傻”的最多,占25%,“痴”占23%,“呆”占22%,但“傻里傻气”和“呆头呆脑”明显低于前三种说法,分别只占16%和14%,可见在卫辉方言中人们的口头用语的差别。但在意义上其实大同小异,并不影响人们日常的理解。
1.傻、痴、呆
“傻”“痴”“呆”在卫辉方言中作形容词用时,有以下四种表达方法:
1)“傻”“痴”“呆”后跟助动词“了”作标志,后边必须加上适当的补语。
[例] a.他傻了很了。
b.他痴了很了。
c.他呆了很了。
(在普通话中,分别是在“傻”“痴”“呆”后加“得”)
2)“傻”“痴”“呆”后加补语“死了”,以加重语气。
[例] a.老张傻死了。
b.老张痴死了。
c.老张呆死了。
3)“傻”“痴”“呆”前加副词“太”修饰,并在最后附上助词“了”。
[例] a.老王太傻了。
b.老王太痴了。
c.老王太呆了。
4)“傻”、“痴”、“呆”前加其他适当的副词修饰,其后不用附加助词“了”。
[例] a.老李确实傻。
b.老李确实痴。
c.老李确实呆。
2.傻里傻气呆头呆脑
这两种说法也有四种表达方法:
1)“傻里傻气”“呆头呆脑”后跟助词“了”时,“了”后必须再加上补语。(这种说法较少)
[例] a.他傻里傻气了很了。
b.他呆头呆脑了很了。
2)直接在“傻里傻气”“呆头呆脑”后加补语“死了”。(这种说法更少)
[例] a.他傻里傻气了死了。
b.他呆头呆脑了死了。
3)“傻里傻气”“呆头呆脑”前加副词“太”修饰,并在其后附上“了”。(这种说法最多)
[例] a.老刘太傻里傻气了。
b.老刘太呆头呆脑了。
4)“傻里傻气”“呆头呆脑”后加上其他适当的程度副词修饰,其后不用附加助词“了”。(使用人数较多)
[例] a.老李的却傻里傻气。
b.老李的确呆头呆脑。
以上是卫辉方言中关于“痴呆”用语的调查情况及特殊使用。在三类情况中,每类都有几种说法。使用比例也各不相同,同时与普通话中的个别用法也作了适当对比。笔者作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主要在于对卫辉方言作进一步的分析,也为普通话在卫辉地区的推广出点儿力、做点儿贡献。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是为整个方言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杨润陆、周一民编著《现代汉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
[2] 石安石著《语义论》[M] 商务印书馆 1993年5月
[3] 湘君著《北方口语简释》[M] 南方通俗出版社 1954年6月
(李焕道,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