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切换

时间:2024-05-08

方利利

[摘 要]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明确课堂不同阶段自身的角色定位,并适时切换。在活动初期,教师是发现者,掌控全局形式;在活动中期,教师是参与者,选择样本、点拨思维、启发智慧;在活动后期,教师是整理者,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把握发展趋势。教师将教学指导贯穿全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6-0093-03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教师引导、课堂流于形式、教学干涉过度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同阶段,教师有不同的角色定位,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进程,实时切换、调整自身角色。

纵观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一为发现者,掌控全局形势;其二为参与者,重在选择样本、点拨思维、启发智慧;其三为整理者,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预测发展趋势。这三种身份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也展现出了特殊的时间区域特色。下面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承担三种不同的角色。

一、基于发现者角色,进行整体巡视

小组合作环节大约需要8~15分钟。在活动初期,教师作为发现者,需要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活动情况,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正常有序推进。

1.规划巡视路线,关注学生表现

教师应当根据活动安排,规划具体的巡视线路,使得视线覆盖全体学生,关注到每组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了使巡视更全面、更高效,教师可以选择曲线或者圆形的行走路线;为了有效监督活动情况,教师可以使用语言提醒学生,也可以用眼神示意学生等。在进行整体巡视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学习状态,如小组内每个成员是否积极参与了讨论,小组合作是否偏离了学习主题等。如果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应给予赞扬和鼓励;如果小组内学生表现为消极应对,教师则要及时介入,进行干预,维护教学秩序,确保活动顺利展开。

2.结合活动需求,提供相应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活动需求,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活动资料、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顺利展开合作学习。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具有差异,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具体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见表1)。

课堂教学处于持续的动态变化中。因此,教师要掌握基本学情,结合学生的表现追溯原因,展开对应的教学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面向个别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助力学生的成长进步。

3.根据教学目标,指明活动方向

所谓预判,是建立在活动预设以及班级巡视的基础上,对活动进程和学生的具体表现作出的合理判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出精准的预判以及科学的规划,为学生指明活动方向,确保后续学习活动的稳步推进。

如模拟体验活动指导课,本节课的小组活动目标是: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荣誉感;大胆、有条理地表达,树立自信;体会劳动的辛苦,尊重每一个职业。教师应预判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以调整活动进程,制订指导策略。本节课的小组活动有不同层次的目标。(1)初级目标:主动向其他成员推销产品;(2)高级目标:自信大胆地表达,对商品特点进行有条理、有重点的描述;(3)终极目标:根据不同推销对象或不同问题隨机应变。教师明确学习活动方向,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参与者角色,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活动前期的整体巡视,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期,教师将角色切换为参与者,深入学生小组中,参与交流讨论过程,启发学生思维。

1.参与活动过程,落实师生合作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要将自己视为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了解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想法,从而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

下面以“小厨神成长记”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组织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思考,在小组内提炼共同的观点。教师先在班级内整体巡视,再参与到具体的小组活动中,与学生交换看法。

生1:妈妈平时做饭很辛苦,我要尽可能地帮妈妈分担家务。

生2:我学会了土豆烧牛腩。

师:我会用烤箱做面包。虽然第一次的成品不完美,但是味道不错,我有成就感。

生3: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

教师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过程,是师生合作的有效形式。教师应认真倾听,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通过自己的言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既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也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营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使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

2.适时点拨学生,培养高阶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瓶颈时,教师要把握这个教学契机,以向导的身份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学生,引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中直击重点,突破难点。

在以“水杯的设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在头脑风暴环节深入小组活动,发现有的小组正围绕“灌水口太小,喝水口太大”展开讨论,但陷入了瓶颈,无法提出解决策略。

生1:我想制作两个杯口,上面杯口小,底部大。

师:制作两个杯口是可行的策略,但这两个杯口的位置可以变化吗?杯口用什么材质呢?

生2:可以设计两层杯口,小的第一层,大的第二层。

生3:可以设计两个能旋转的杯口……

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改变杯口位置或杯口材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多维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有效的突破口。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紧扣重点问题,提出参考建议

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在争议的问题,难以小组统一,达成共识。此时,教师应及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多个可行性建议,供学生参考、合理选择,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基于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

在以“传统游戏的改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小组设计环节,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发现学生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改变弹珠的游戏场地?”,但是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

生1:可以仿照足球场制作弹珠场,确保宽大平整的场地,但是不能避免弹珠会滚走的问题。

生2:可以将弹珠置于盒子中,限定弹珠的活动范围。

师:制作桌球弹珠的构思很新颖,盒子弹珠保障效能,两种方案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何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自主选择。最终学生确定的方案是在弹珠场周围种植一排植物,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空间,又能保障弹珠的可控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同时,教师应紧扣重点问题,为学生提供参考建议,把控学习方向,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清思路、合理决策,从而取得长足进步。

三、基于整理者角色,梳理相关数据

在活动后期,教师进行整体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检查完成质量。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以优化展示过程,让活动成果更突出。教师将角色定位切换为整理者,重在收集和整理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为接下来的班级展示环节做准备。

1.对照活动目标,提升活动质量

教师检查每个小组的活动完成情况,并与先前的活动目标进行对比,检查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分别指出各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完成评价等级的划分。教师根据综合评估的情况来判断最终的活动效果,确定是否延长合作探究时间。

下面以“小小推销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模拟体验的尾声阶段,教师再次在班级内整体巡视,发现有两组学生达到终极目标,有六组学生达到高级目标,还有两组学生达到初级目标,依次评为优秀、良好、合格。基于各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教师决定接下来可以顺利进入交流展示环节。

教师结合整体巡视情况,判断是否能够进入最终的展示环节。如果超过25%的学生未能达成预定目标,则需要组织集体干预;如果5%—20%的学生未达成预定目标,可以选择小组干预。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小组中去观察活动情况,还要梳理整个学习过程,以调整教学环节,提升活动质量。

2.总结活动内容,选择典型样本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尾声,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从中挑选典型样本,引导学生总结活动内容。如组织学生梳理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哪些问题处理得较好,哪些需要改进;提炼学习内容的难点,思考这些难点该如何突破;提炼可以在班级内交流和讨论的共性内容,作为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样,在后续的班级展示环节,教师聚焦重要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以“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有些学生设计的方案在内容上非常优秀,但是在时间安排、过程规划、可行性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典型样本,在集中反馈环节进行统一点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以优化方案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集信息应强调真实性、全面性。教师要聚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及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样本选择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分析活动成效,优化教学策略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具体指导每个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过程。因此,针对每个小组的不同问题,教师应进行合理判断,以优化教学策略。对于优秀的样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对于有价值的样本,教师可以将其进行集中展示,或提供后续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优化;对于不合格样本,教师要指出不足,进行思维引领,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的方向。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引,使学生高效、高質地完成学习任务。

下面以“中秋佳节庆团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在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规划等方面独具特色,能够结合实际需求对相应内容进行补充,包括准备食材、想法总结以及注意事项等。教师深入小组,与学生交流,先肯定学生的巧妙构思,并在活动方案最有价值的部分标出五角星;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生参考:“食材的准备,是否可以基于不同的对象有所调整?”这样,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如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评价,利用录像设备进行记录,以书面形式写评语等。有效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角色定位,并结合具体情况及时切换,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明确学习方向,指明活动方法;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新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核心素养。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