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多点渗透

时间:2024-05-08

姜以文

[摘 要]体验式教学带有实践意味,学生对此有很高接受度,教师适时推出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丰富的资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引入信息助学手段、推出操作实践活动、对接生活应用思维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美术体验机会,教师要做出匹配性设计,为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美术教学;体验式;多点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13-02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入更多观察、操作、实践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对一些操作性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激发动力,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不断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美术学科推出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体验和感知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中有体验、写生中有体验、鉴赏中有体验、制作中有体验,教师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利用体验式活动展开探索性学习,借助更多实践机会进行内化操作,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科认知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践需要,及时推出实践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将生活认知融入其中,在更广泛的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

二、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多点渗透

体验式教学在美术学科中的多点渗透,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出直观教学情境、引入信息媒体手段、推出实践性活动、对接生活认知思维,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感知。

1.创设直观情境,激发生本体验兴趣

美术学科教学启动后,教师要运用多种调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情境。故事导入、问题设计、作品观赏、媒体应用等都属于比较适合的情境创设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学科探索环节。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观照学生的接受基础,不同群体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诉求,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知,给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不可追求“花架子”。虽然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但教师也不能为热闹而热闹,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热烈中保持平静,在互动中进入学科情境之中。如教学人美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一课,教师先要求学生透过教室窗户向外面观望,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色彩,再结合季节特点介绍景物的形态和颜色。学生开始观察并进行介绍:“窗外的树木叶片开始发黄了,这说明秋天到了,植物的绿色开始淡起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有金黄的色彩,稻穗发黄了,金色的菊花盛开了,一派丰收的景象。”教师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投放一些秋天的图片,学生观察得更为仔细,对季节景色有了鲜活的体验认知。教师又组织学生对季节特点展开审美讨论,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景色,以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提供观察体验的机会。学生对季节特点有一定认知,自然会生发出一些联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再度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互动交流环节,为美术创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颜色比较敏感,教师结合实地观察进行对应调度,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将学科教学推向了高潮。

2.引入信息技术,建立生本体验感知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美术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契机,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电子信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美术名作展示时,多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鉴赏这些名作时,需要给出一定的专业点拨,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审美体验环节。在手工制作成品展示时,教师要对操作技巧等问题进行解读,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动画了解操作过程,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情绪。

多媒体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深潜教材之中,找到思维对接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探究环节。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做深入观察,对相关色彩进行体验判断:观察这些图片中景物和人物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你会获得哪些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呢?学生开始观察图片,教师顺利引入暖色概念,学生积极回应,观察进入良性互动阶段。在课堂展示时,学生纷纷发言,对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行深入介绍。“这张图片很有特点,满山都是枫树,鲜红的树叶给人温暖的感觉,这里的秋色真美。”“这张图片上的人穿着红色、黄色、橘黄色的衣服,看上去是那样热烈,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判断情况做归结,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要求学生从感觉的角度进行体验分析,使学生对暖色形成了直观认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有了相应的感知体验,给出了符合要求的解读,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暖色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推出学科活动,强化生本体验品质

美术学科教学中关涉很多实践性活动,教师进行活动选择和组织时,要对教情和学情有充分把握,以提升教学组织设计的契合性。生活观察、实物参观、实地走访、社会调查、课堂辩论、主题演讲、作品展示、美术比赛等都蘊含着丰富的体验机会,教师要做好整合设计,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匹配性投放,以顺利启动学生的美术学科思维,使其在深度介入中形成体验感知。

强化学生的体验感知,教师要对实践性活动做出科学设计,增加互动性、开放性、实践性,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教学《快乐的人》一课,教师先拿出一些人物雕塑作品,要求学生展开具体观察,并从快乐的角度进行评价:这些人物雕塑都是比较优秀的,注意其表情状态,你能够判断出哪些雕塑是快乐的吗?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研究每一个雕塑的表情特点,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认为,这个雕塑的快乐指数是通过面部表情呈现出来的,只要看到笑容,就可以给人传递快乐;有学生说,快乐是一种情感,在雕塑的面部上有呈现,在动作上也有表现,快乐的人会做出一些典型的动作,如欢呼、舞蹈等。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给学生设定了手工操作任务:自行设计一尊雕像,塑造一个快乐的人,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进入手工操作环节,实践气氛逐渐建立。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要求学生做判断,分析其快乐指数,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角度。学生都能饶有兴致地展开观察活动,并顺利进入到讨论环节,对雕塑操作也有了一些认识。教师又为学生布设手工操作任务,这是标准的实践活动,其体验指数更高,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大多喜欢参与这样的创作活动,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有所收获。

4.对接生活应用,发掘生本体验潜质

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在训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现实,为学生推出更多实践应用型任务,这能够对学生的美术思维形成冲击。美展参观、信息搜集、网络互动、亲子活动、社会调查、生活写生等,这些训练活动都带有实践意味,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对接,其推动力十分丰富。教师要做好教学评估,为学生做出针对性推荐,让学生顺利进入到生活实践环节,并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内化美术学科认知。

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呈现个性化,教师在对接生活展开应用设计时,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做出合理组织。在教学《自行车局部写生》时,教师先做课前调查,对学生使用自行车的情况进行询问。学生对自行车的观察认知基础呈现差异性,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自行车停放处,要求学生对各种自行车展开细致观察,重点对一个部位进行美术性审视,对其形状、功能等美术要素进行对应分析,找到美术创作的灵感。随后,教师现场组织美术写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观察点展开特写性描绘。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环节,对自行车的局部展开认真观察,生活写生顺利推进。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创作情况做出引导,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

教师为学生推出生活观察任务,并带领学生来到自行车存放点,对自行车进行实地观察,给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观察学习机会。特别是让学生进行现场美术写生创作,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体验式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为学生布设更多观察、调查、写生、手工制作的活动任务,学生喜闻乐见,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体验机会,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教学调研,及时推出體验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体验环节,并在实践中建立起学科认知。

[ 参 考 文 献 ]

[1] 郝雨.对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实践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

[2] 吕永俊.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

(责编 刘宇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