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生发展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

时间:2024-05-08

林丹玲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导致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停留在浅层学习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概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情境,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度互动,并整合学生的生成,引导他们深度研讨交流,在无形中渗透审美和情怀教育,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61-02

深度学习是针对只关注知识概念的死记硬背和肤浅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带着批判性思维全身心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从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现实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接受教学”的现象,依然“穿着新鞋走老路”,而不是进行“建构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甚至有些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缺乏课堂内涵,课堂上表面热闹,但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只进行浅层学习,导致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 那么,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应有的深度?下面,笔者以浙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材为例,探讨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

一、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概念——深度学习的起点

备课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割裂大概念教学,制定的目标应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维度,在阅读教材时能从学段、学期、单元、课时四个方面着手,依托大单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注重学生的前概念。前概念有固化的特点,这就更挑战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从实际出发,“教不会的,会的不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起来、实起来。如教学《岩石和土壤》前,教师利用问卷星或者56教室平台统计学生的前概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问卷星展示的是班级学生的集体数据,不利于展示学生的个体数据,而56教室能把每一个学生的数据展示出来,教师在使用时要因课而异,因实际而制定。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情境——深度学习的重点

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统整下,以设计的问题为任务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将学习推向更深处的一种模式。学生发散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主动获取情境中的信息,深入思考,促进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大胆质疑,使学生敢于提问,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要对学生所提问题有答复,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以行动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对心中的疑问若缺乏期待、缺乏自主思考,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学习毫无深度可言。如《种子的传播》一课,开篇用大图呈现一枚开裂的凤仙花果实,可以看到外面的果皮和里面的种子,学生揭开果实成熟后将种子传播出去的秘密,从而聚焦到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提问:“种子的形态结构和传播方式有关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搭好“脚手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的科学学习导向深处。

优秀的教具和学具是开展有效探究的基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深度。教师也可以优化设计教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寻找证据、运用证据来阐述观点,使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建构知识的过程,离不开优秀的教具。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提供了20种学生熟悉且有层次和结构的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科学学习并非离自己很远,而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灵活地构建知识,真正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意义。

三、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度互动——深度学习的核心

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基本支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传递者,是活动的组织者、专业的支持者或者教练员,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向上攀登,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与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要预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即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的,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规律,并通过小组讨论,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不断收获、充满乐趣的过程。

探究活动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保障学生有时间质疑和思考;二是将多个探究活动有结构地整合在一起,设计的探究活动有坡度并能指向核心概念,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三是有效指导,科学引导,适当点拨,并要求学生通过“思想实验”,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四是学会反思和修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整合学生的生成,深度研讨交流——深度学习的难点

学生的探究首先体现在记录上,一张记录表的设计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层次的活动记录表。活动记录表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可根据学生年段的差异和学情不同进行调整,但应遵循简洁明了和易于记录的原则,如学生只需打个钩、画个圈、粘贴个标识等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巧妙又高效,同时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发散空间,提高了实验的实效性。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活动记录表可以设计为用一个小红点的运动状态来描述声音的振动。

在研讨和交流过程中,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这是深度学习的难点。在研讨时要把重点放在探究过程的分享和质疑、对方法的理解以及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和学生的表达,可以引起思维共鸣,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促使学评教一体化。在组织研讨和交流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體学生,避免过分关注某一学生。交流评价可以为学生拓展深度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沟通和思辨,经历对探究依据的假设、推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比较、概括建模等高级思维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强,参与感更强,学习收获更大。

五、无形渗透审美和情怀的教学——深度学习的升华

审美是一种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科学以实验为主,如《声音》单元,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尤克里里,融合了美术、音乐和科学等学科知识,使深度学习得到升华。

情怀是学生对家庭、集体、国家的一种认同,科学课堂中,情怀无处不在。如在《认识种子多种形态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实验种子贴画,开展项目式学习,用科学知识为医护人员设计一款口罩。在创意设计中,学生的情怀得到体现,深度学习得到提升。

(特约编辑 木 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