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剑雄
[摘 要]在STEM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材资源整合、生活认知对接、教学活动设计、训练活动推广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科融合进行教学设计和处理,扩大学科教学的覆盖面,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提升学习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STEAM理念;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66-02
STEM理念,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的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STEM理念,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契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整合教材资源,对接学生生活,推出丰富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训练设计,以改进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综合性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学科教学的追求,STEM理念的广泛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教师要有融合对接意识,做出积极的教学应对。
一、整合教材资源,创设良好环境
STEM理念全面渗透,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第一,要对这个理念展开深入解析,找到构建理念的思考路线和框架,为教学实践奠定基础。第二,要结合具体教情和学情展开教学对接设计,对理念实施条件做科学分析,以便调整理念渗透渠道。第三,利用材料整合契机,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媒体展示、问题设计、活动推动、任务驱动等方式,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综合性学习之中。第四,适时引入其他学科内容,对本学科教学形成辅助。
如五年级《画正多边形》一课是“Scratch”模块内容,属于程序设计部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画笔的命令操作,能夠运用相关命令绘制出正多边形。教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展开分析,发现学生对用Scratch制作动画故事、动画游戏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前面的学习已经做了一定铺垫,让学生利用脚本画出图形,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利用直观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并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外形特点。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脚本,认识画笔模块,并了解脚本的基本功能,对一些正多边形进行分析,找出画笔操作的设计路径。
这里教师利用学情分析,为学生准备学习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因为涉及前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外形的观察,顺利对接数学内容,同时对照片外形进行处理,对接科学方面的内容,课堂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
二、对接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有诸多接轨点,教师组织教学时需要充分考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其他学科的融合情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设计,以提升学习效果。学生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支持信息技术的实践,在数据处理上要借助数学学科知识,在上机操作中要关注科学学习内容,在任务构建中要运用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展开对应的教学设计,全面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学习认知基础。
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找到适合的教学切入点,特别是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将学生快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如教学《制作时钟》时,教师在导入阶段,要求学生讲述时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营造课堂学习气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时钟,要求学生梳理制作这样的时钟需要运用哪些信息工具,进行哪些操作。学生开始学习和互动交流,逐渐找到操作步骤:第一步,先绘制钟面和指针,对指针进行组合处理;第二步,制作指针的转动动画。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认知,教师为学生做示范操作,并具体讲述操作要领。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感知,很快建立学习认知。
这里,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开展信息学科教学,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对时钟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由于关涉数学的应用和科学学科范围,在具体学习时可能形成融合和关联,所以教师需要展开创新设计,使学生形成学习对接认知。
三、丰富教学活动,培养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推出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实践训练,由此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会更为直接和深刻。如任务驱动设计、执行操作命令、活用信息软件、创造信息产品等,都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信息基础学力,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做出明确设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活动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关联性,STEM理念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设计和调整,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品质。
如教学《控速风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给学生推出比赛活动:比赛画风车,看谁的风车先转动起来。教师先画出一张叶片,利用复制的方法,将其他叶片进行“修改—变形”处理,让风车叶片旋转起来。如果要为风车做装饰,可以进行配色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操作,学习气氛渐浓。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给学生提出一些操作建议,让学生的顺利完成风车的制作任务。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己介绍制作风车的过程,讲述一些制作心得和技巧,学生大多能够讲述操作步骤。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给学生提示,为学生设计比赛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融合特点鲜明,合作意识强烈,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训练设计,形成学习习惯
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延伸意识,与学生生活对接,激发学生训练探索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拓展性训练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如信息搜集、电子作业、网络互动、任务设计、成果展示等都属于训练操作形式,教师要从内容整合、形式创新等方面做出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训练的机会,以有效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如教学《温湿度报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传感器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然后推出温室报警器制作任务: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自行设计温湿度报警器。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教师跟进指导,师生共同研究,课堂学习呈现良性互动。经过研究,学生逐渐找到制作顺序:第一步,打开源码编辑器,删除多余的角色和脚本;第二步,增加背景;第三步,新建温度和湿度两个变量;第四步,增加“小猫”……学生理顺操作步骤后,教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设计出个性十足的温湿度报警器,然后以网络互动的形式,将制作成果展示出来,并展开网络互动评价,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这里,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温湿度报警器的制作步骤,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在学生掌握制作要领后,教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制作,并通过网络进行互评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家长参与进来,能够增加制作的创意性,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感悟,对落实STEM理念有一定的帮助。
STEM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展开深入的教情和学情调查,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融合性学习,并在对接、整合、归结、体验、内化等学习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特约编辑 木 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