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夏文娟
[摘 要]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基础有充分的理解,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有到位的调查,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鉴赏情境,为学生传授更多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训练中建立起学科能力。引入乐理知识、整合视听资源、重视媒体助学、活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科融合、课内课外结合,都屬于音乐鉴赏的学法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出合理选择,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能力;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20-0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追求。作为音乐教师,需要发挥专业特长,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鉴赏学习情境,优化音乐鉴赏引导方法,拓宽音乐鉴赏训练域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感知机会,使学生在音乐聆听、音乐演绎、音乐融合之中建立起鉴赏认知。
一、创设鉴赏情境,调动音乐课堂因素
小学音乐鉴赏情境创设方法众多,教师要从乐理知识、视听资源等角度展开思考和探索,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音乐感知环境,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质。
1.引入乐理知识
音乐鉴赏对专业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音乐认知基础都比较薄弱,教师要适当引入一些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的同时,自然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在乐理知识筛选、传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掌握一些乐理知识,这样才能确保音乐鉴赏的顺利推进。在音乐鉴赏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利用多种辅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使学生在音乐感知和体验中形成鉴赏基础认知。
如教学《绿色的歌谣》这首歌曲时,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演唱,然后要求学生学习节拍特点,并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的个性特点,最后教师利用钢琴进行教唱。学生在打节拍和学唱曲谱时,对旋律特点有了一些了解,就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了。教师又组织学生分段演唱,由男生组唱第一乐段,女生组唱第二乐段,副歌则由学生齐唱。在相关学习中,学生对歌曲有了更丰富的理解,特别是节奏、旋律、情绪等要素的探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音乐鉴赏有多种呈现形式,学生通过演唱操作,由此建立起来的音乐鉴赏认知将更为鲜活而多元。
小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比较有限,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没有要求学生学习更为专业的乐理知识,只是从节拍、旋律等要素着手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学习情境,确保了学生音乐鉴赏的顺利展开。
2.整合视听资源
音乐鉴赏内容选择时,教师需要有学情调查意识,并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做出合理筛选。教材内容是重要载体,校本课程以及课外信息渠道的广泛应用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适合的视听材料。特别是一些流行音乐,学生接受度更高,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吸收这些音乐资源,就能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助力。
《大河之舞》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乐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泛,学生对这首乐曲也比较熟悉,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时,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丰富的理解,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爱尔兰踢踏舞曲,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来感受踢踏舞的魅力,教师还组织学生参与到踢踏舞的学习中,给学生传授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大多能够跟随教师舞动起来。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获得的音乐感知更为深刻。
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爱尔兰踢踏舞乐曲并现场传授踢踏舞基本动作,丰富了学生的聆听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之中,音乐学习进入高界,学生从中获得的音乐感知体验更为丰富。
二、优化鉴赏方法,提升音乐教学品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鉴赏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重视音乐媒介的应用,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和帮助,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音乐鉴赏学习环节。
1.重视媒体助学
媒体助学作用不可忽视,小学生对媒体应用有较高敏感性,教师借助多媒体、白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设备展开助学操作,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学生由此形成的音乐鉴赏感知会更为丰富。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更为显著,教师要注意科学地指导学生运用手机进入网络,搜集适合的音乐资源,让学生在广泛聆听过程中形成音乐鉴赏认知。
《彼得与狼》是一曲音乐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为学生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让学生在具体观看中感受故事内涵。这首乐曲由多种西洋乐器完成,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洋乐器图片,并对相关乐器进行介绍,让学生分辨这些乐器发出的特色音。随后,教师再度打开多媒体播放乐曲音频,要求学生根据旋律判断故事情节。学生仔细聆听相关乐器发出的声音,对主要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课堂学习研究气氛十分浓厚。学生对乐器声音进行判断,推演出故事情节转换,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乐曲之中,形成了融合性鉴赏认知。
多媒体在音乐鉴赏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师科学利用媒体手段展开助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机会和鉴赏启迪,促使学生顺利形成鉴赏认知基础。
2.活化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还需要开展多种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音乐讨论、音乐剧创编、合唱、情景剧表演等,都属于音乐学习活动形式,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运用这些学习活动,展开多种形式的鉴赏操作实践,以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认知。
《森林水车》是世界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乐曲中的水车车轮转动的声音惟妙惟肖,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音乐鉴赏时,教师先播放乐曲,给学生做出分段引导:引子为人们创设了一个安静优美的森林早晨景象,水车车轮转动比较缓慢,还有一些鸟的叫声,韵律、节奏也比较舒缓。乐曲主体部分,旋律逐渐加快,水车发出的声响也越来越急促,在第一插部,水车车轮转速加快,节奏更加紧密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到了第二插部,节奏类型是x x x x |x x x x x|,音乐情绪更加强烈。教师要求学生一起用哼唱的形式进行演绎,感受水车车轮飞速旋转带来的欢快情绪。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跟随乐曲展开针对性体验,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情感共鸣。
学生跟随教师进入乐曲核心,通过对乐曲的丰富内容进行感知,自然建立起了音乐鉴赏认知。
三、拓宽鉴赏训练,形塑音乐学科能力
音乐鉴赏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学科融合意识,要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带给学生更多适宜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感知中形成鉴赏能力。
1.注重学科融合
音乐鉴赏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持,更需要有融合意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展开相关研究,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鉴赏感知体验。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表演、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语文等都带有学科融合特点,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音乐鉴赏思维,在多种音乐训练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音乐鉴赏认知。
《平安夜》是奥地利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音乐语言朴实,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平安夜》动画,让学生对圣诞节的气氛有更深切的感知。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述音乐内涵:这首乐曲表达了圣诞节来临,人们都虔诚地祈福,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学生开始进入乐曲情境之中,教师领唱歌曲,要求学生跟随学唱。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形象的认知,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个鉴赏任务:我们对圣诞节都比较熟悉了,用你手中的画笔,简单描绘一幅圣诞夜图画,从一个角度展开描绘,表达圣诞夜的祈愿。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集体讨论。有学生要画圣诞老人,有学生要展示圣诞树,还有学生画了很多圣诞礼物。在这个鉴赏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美术学习手段,对音乐展开鉴赏操作,实现了跨学科设计,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学习认知。
学生对圣诞节有基础认知,教师从美术角度展开设计,学生更为熟悉,操作起来也更为顺畅,鉴赏效果也更为显著。
2.课内课外结合
音乐鉴赏训练需要课内外结合,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结合的契机,发动学生参与多种音乐鉴赏实践活动,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鉴赏体验,也能够拓宽学生的音樂感知视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音乐鉴赏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可以遵循,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之中展开探索,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品质。
教师在音乐鉴赏环节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课外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展开拓展训练,形成丰富的音乐鉴赏认知。如教学《祝愿歌》,教师先播放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旋律都比较熟悉,很容易进入音乐鉴赏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音乐感知,教师还给学生准备了相关歌曲《难忘今宵》《同一首歌》等,学生对这些歌曲也都有印象,自然引发了聆听愿望。在欣赏这些歌曲时,教师为学生设定了鉴赏任务:通过对比聆听,找出每一首旋律的特点,特别是其情感赋予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歌曲能够给听众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展开聆听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不同歌曲进行了点评。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对比聆听任务,让学生有了更多音乐欣赏的机会,成功调动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思维,形成了崭新的音乐学习启动点。
音乐鉴赏未必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音乐鉴赏机会,为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责编 刘宇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