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许丽娟
[摘 要]体育训练是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体育训练,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为此,在小学100米跑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速度素质的敏感期,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各阶段跑的节奏,努力提高学生100米跑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跑步成绩,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100米跑;速度素质;身体素质;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23-02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而100米跑又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人体在快速奔跑时,生理负荷很大,供能方式以无氧代谢为主,因此,无氧训练无疑是提高100米跑成绩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我们体育教师不明白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不了解其身体素质的增长特点,只顾一时提高运动成绩,进行大量無氧训练,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能承受过大的专项负荷训练,只有注意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的功能,才能为他们以后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100米跑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速度素质的敏感期
100米跑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与步幅。而小学生短跑成绩的提高应重点放在提高步频上。因为,少年儿童在10~13岁是步频与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大脑皮质兴奋性占优势。教师抓住这一年龄阶段的关键时期来提高学生的步频,发展学生的速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这一关键期,以后即使经过专项训练,学生的步频提高也不会很大。
发展步频可通过上、下肢的协调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以达到高频率。常用的方法是以最快的速度来重复进行摆臂、小步跑、高抬腿跑练习等。一般每次进行10秒,间歇时间30秒左右,训练次数必须在少年儿童略感疲劳时适可而止。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重复进行30~60米加速跑、下坡跑、顺风跑以及快频率的牵引力跑练习等,练习次数在6~8次左右,并慢跑返回,严格控制好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
二、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我国跳远名将陈尊荣曾经以8.23米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他在小学时就具有速度快、爆发力好的身体特点。国内外许多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小学时也同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大素质。这五大素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柔韧性不好,想提高100米跑的速度也是很困难的,它会直接影响步幅的大小。再如,速度耐力不好的学生,在跑100米时,到80米左右就难以保持最佳速度了,从而影响整个100米跑的成绩。由此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三、正确把握各阶段跑的节奏
1.起跑的动作要领
首先思想要高度集中,随时对枪声做出反应。发枪时,第一动作就要双腿同时有力蹬离起跑器,两臂要迅速地前后摆动,两脚要积极下地并蹬地以便再次获得反作用力,膝关节在脚前上方,大小臂夹角要小于90度,眼睛看前方5~6米的地方,身体前倾,为加速跑做好准备。
2.起跑后的加速跑
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达到较高的跑速,并迅速地过渡到途中跑。在此阶段,身体由较大的前倾逐渐抬起,步长和步频迅速增加,两脚着地点逐渐在一条直线上。
3.途中跑
继续提高速度和保持高速跑,要最有效地和最经济地使用人体能量,这是整个100米跑中的关键。要求上体正直或稍前倾,摆动腿的大腿高抬,屈膝带动同侧髋积极前摆,然后大腿积极下压,小腿自然前伸,以前脚掌向后扒地着地;当身体重心移过着地点时,开始后蹬,后蹬时,快速有力地蹬伸膝、踝关节,推动身体向前;两臂屈肘,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
4.终点跑
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做好终点撞线动作。如两名运动员在接近终点时,身体重心距离终点线一样远,这时,谁做了撞线动作,谁就能取得较好的名次。
四、努力提高100米跑的速度
1.改进100米跑的技术
100米跑成绩的提高不仅建立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且与合理的短跑技术有着密切关系。改进100米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成绩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短跑技术。因此,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反复强调自然、轻松、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摆臂技术,特别是强调大小腿要“折得紧”,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夹角就越小,跑的速度就越快,即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频率就越快。除此以外,大腿带动小腿下压着地要积极,前脚掌扒地要有力。
2.采用无氧(ATP-CP供能)非乳酸供能训练法
在速度训练时,尤其是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中,肌肉收缩的能源主要是无氧代谢中ATP-CP系统(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的供能,它在一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以保证在起跑后能发挥到最高的速度,在第2~3秒时达到最大值,一般只能维持4~5秒。要想增加ATP-CP的供能,可以多采用以下训练方法。
(1)重复训练:即重复跑30~60米,休息间隔时间为3~5分钟,重复次数8次左右。
(2)间歇跑训练:间歇跑一般距离较短,如60米×(6~8次)间歇90秒左右,100米×(2~3次)间歇120秒左右。这种训练距离短,强度大,在机体未得到充分恢复时,接着给予第二、第三次负荷,对神经、肌肉的刺激较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速度。
(3)追逐跑:追逐跑由于存在着相互竞争,肌肉活动强度将达到最大,此方法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不管是速度快的学生还是速度慢的学生,都有机会获胜。跑得快的学生会很高兴,跑得慢的学生会认为这次有机会赢了,所以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但安排追逐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跑的距离不能太长,一般60米左右为宜,距离过长,学生承受负荷大;距离过短,效果不明显。
②两组学生之间跑的差距要适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明白相隔多远才最为适宜。
③安排的次数要适当,在平时的练习中,最多一周安排1~2次。
以上三种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肌肉的快速收缩力量(爆发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肌肉中无氧非乳酸能量物质的储备。
3.力量素质是100米跑运动训练的基础
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的影响,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水平的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在发展少年儿童腿部力量时切忌采用大负荷、大重量的器械练习,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为主,如采用蛙跳、跨步跳、单脚跳、纵跳、跳台阶、后蹬跑等来提高蹬地力量和蹬地速度。如15米的连续蛙跳,开始练习一般需要8次才能完成,经过1个月的训练,只用7次就能完成了,再经过3个月的训练,学生的蛙跳速度又提高了。通过跳跃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肌肉的快速收缩力量和人体抗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步频和步幅。
4.加快摆臂动作频率
快速摆臂能促进步频的提升,对100米跑的速度提升有着相当大的作用。100米跑中正确的摆臂技术是以肩关节为轴,肩关节放松下沉,手腕放松,像钟摆那样自然地摆动,前后摆动时要做到协调、自然、快速有力。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可采用6秒、10秒、15秒的徒手摆臂动作和手持小砖头摆臂训练,同时结合快速空摆练习,来提高学生摆臂的频率。根据以摆促蹬和以蹬促摆的上、下肢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100米跑的速度。
5.放松训练法
运动员跑的技术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在众多100米跑的技术中,合理的肌肉放松技术又是其中的重要技术。有些运动员跑起来动作僵硬,虽使出了全身力气,但成绩并不理想,而有些运动员跑起来舒展、轻松,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成绩较好。美国圣约琴大学田径教练巴德温特曾多次强调:放松训练是通向冠军的必由之路。他曾教会了他的短跑选手用90%的力量而不是用100%的力量参加比赛,从而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运动比赛实践告诉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良好放松的状态最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运动员放松跑,一方面将自身的运动肌纤维拉得更长,有利于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另一方面,有利于自身肌肉的能量节省和能量物质合成。正是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惯性跑等形式,使学生在100米跑过程中掌握了放松技术的要领。与此同时,笔者还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調节、自我暗示,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使肌肉随意念而迅速地收缩和放松,进而提高了学生100米跑的成绩。
6.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切不可盲目地增加运动负荷,追求运动量。要切合学生实际,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如果量大,强度就要小;强度大,量就要小。运动负荷要大、中、小交替进行,与休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决不可盲目用加大运动负荷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也不可随意用蹲杠铃的方式来提高力量,否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着眼于未来,既要有远景规划,近期计划,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科学地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
(责编 刘宇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