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寻英语教学“i+1”课堂

时间:2024-05-08

言群

[摘 要]“一般过去时”是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难点。但“Grammar time”板块只简单罗列了运用“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缺乏具体的任务与情境,疏于真实的表达运用。教师要根据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考虑语言输入和语言生活化运用的必要性,以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设计中的语言点与阅读进行教学案例探究,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输入;语用能力;i+1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62-02

“一般过去时”是江苏省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难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基本掌握不同时态下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的谓语时态变化。六年级上册Unit 1中的“Story time”部分呈现了一篇“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交叉出现的故事《The Kings new clothes》,而“Grammar time”板块只是简单地罗列了运用“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缺乏具体的任务与情境,且故事内容简单,导致学生语法理解困难,局限于基本的句子结构,疏于真实的表达运用。为此,笔者在六年级英语课堂中尝试运用“i+1”公式进行教学。

一、结缘“i+1”公式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 即略高于他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语言习得。克拉申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定义为“1”,即最佳语言输入是“i+1”,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二、探寻“i+1”课堂

1.理解性教师语言“+1”,简化教学思路

克拉申强调输入应该以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 注重语言意义的有效输入为主。然而,学生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时, 需要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上,在语言输出上牺牲语言形式而注重语言意义的交流,虽然完成了语言理解的任务,可是没记住语言形式,也不能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出。因此,在教学难度“+1”的语法时,教师的语言材料输入要通俗易懂,尽可能地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兴趣和旧知的语言输入环境,建立已有语言知識与新知形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引发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Grammar time”时,笔者这样设计:

Step (1):课前,学生列出自己几天前暑假的作息、暑假做的事和现在每天上学的作息,并绘制成简单的作息对比表。

Step (2):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围绕话题“What did I do three days ago?”,运用目标语“I could.../I got up.../I watched...three days ago”,在小组、班级内进行介绍。

Step (3):学生小组合作,帮助组内同学列出暑假一天的活动,并用第三人称表述出来。

上述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课前列出暑假与现在每天的作息对比表,激活学生关于美好暑假生活的记忆;然后借助对暑假生活的描述,建立目标语之间的联系,通过过去与现在作息的对比,使学生基本掌握描述过去用“主语+动词过去式”来表述,描述一般事实和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情用“主语+动词原形/三单”来表述;最后,描述某个同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让学生总结“一般过去时”语句中主语人称变化,但动词过去式不变(was和were除外)的规律。整节课,教师创设语言输入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目标语用功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关联性听读材料“+1”,扩大学生视野

学生缺乏日常英语习得输入的自然环境,语言输入主要在课堂, 因此课堂上的英语教学尤为重要。长期以来, 外界一直认为英语学习的语言输入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是,在英语教学与应用中,语言输入仅依靠教材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学生是不会自动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吸收的。有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还需教师及时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注重“+ 1”,即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广度上积累知识,拓展眼界。

听力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如在六年级上册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材中,“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的录音材料加起来也不过4分钟时间,这对六年级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根据这单元童话故事的背景与“一般过去时”的语言知识,笔者设计了课外听力学习活动。

Step(1): 教师将补充的听力材料《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的录音发在QQ群,让学生反复听录音。

Step(2): 让学生从《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的录音材料中找出五句“Story time”中没有的句子,并记录在课本上。

Step(3): 小组合作将每位组员补充的句子汇总,整理成内容更加丰富的小组版《The Kings new clothes》。

Step(4): 小组故事朗读大比拼。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自己的作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接近听力原材料,哪个小组的朗读就最标准、最生动。

实践证明,“Story time”听力“+1”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家反复听、仔细记录,从小组整合到小组朗读,实现了听教材与听课外故事的融合,在听“一般过去时”、写“一般过去时”、说“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中反复操练“主语+动词过去式”的句型。同时,实现从听力语言的输入到语言写与读的输出,激发了学生运用目标语法表达的欲望,逐步完成知识的内化。

绘本的引入使教师在教学思路上另辟蹊径,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基础上“+ 1”。如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沉浸在实际语言的海洋,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语法和烦琐的分析讲解中解放出来。

学生接触的英语阅读以理解为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输入量,笔者在单元教学中加入四本绘本《跟上兔子》。听起来这个阅读任务难以完成,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突破点。

Step(1):课前,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阅讀四本绘本。各组中每人设计一个问题,人人都是出题者。小组汇总所有阅读问题,并列在纸上,小组成员反复阅读这些问题的答案。

Step(2):课中四本绘本在组际间传阅,组际之间相互考验,阅读组回答出出题组的问题后方可积分。

Step(3):经过三次绘本传阅,各小组就读到的最后一本绘本制作图文并茂的阅读分享卡,并在全班进行阅读分享与交流。

这样每个学生都读到了四本绘本,接受了四次语言材料输入。学生在阅读中提问题、答问题,都是阅读的基础训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任务是中心,即学生既是出题者,又是答题者。因此,教师要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途径获取阅读信息,全方位、多角度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趣味性语言运用“+1”,增进学习深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真正的交流, 即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如在“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的巩固环节,教师通常采用故事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应该注意表演和真实交际之间的区别。表演能活跃课堂氛围,但是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交际。真正的交流应是学习者在语言活动中带有个人动机, 不对语言项目进行事先规定。如一定要使用教材中刚学到的词或句型, 教师的语言输入也应该跳出教材的限制, 进行扩展。强调交际任务真实性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分考虑语言形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因为没有挑战性,习得就是一句空话。

又如,在“ Cartoon time”板块,Miss Fox和同学们在玩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Each student says one sentence”。这样的游戏虽然易操作,故事易理解,但是并不适合表演。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综合语言运用“+1”,结合这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用一般过去时来讲述简单的故事”,笔者和学生玩了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are playing a game. They are writing a story. Each student writes one sentence.”

这样,游戏从说故事升级为写故事,一个学生在纸上写下故事的第一句话后在组内进行故事接力,组内每人写一句话。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如《英语老师大战三个不写作业的调皮鬼》《皇帝的新宠》《吃人狂魔Billy》……这些故事让全班学生捧腹大笑,不仅是课堂游戏,更是单元写作课的重要素材。学生刚用“一般过去时”来写故事,在语法、单词拼写、故事逻辑上难免会犯各种语言错误,这样“编故事—找错误—改作文—读故事”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还体现了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输出,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