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董洪叶 吉海荣
[摘要]运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豐富而又生动的文明礼仪养成内容,引导儿童在游戏化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在微扮演、微体验、微辩论、微视频等一系列微认知活动中通过“玩中激情…玩中启思…玩中启智”“做中养德”的形式促进儿童文明礼仪的养成,形成儿童游戏化礼仪学习范式,浸润儿童的品德修养成长,为儿童未来做一个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游戏化;道德与法治;文明礼仪养成;学习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77-02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受教育的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的练习、学习与成长,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的游戏。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唤醒学习热情,运用游戏思维,创设游戏闯关活动,在执行游戏规则中及时反馈,纠正指导,通过“做中激情”“做中启思”“做中启智”“做中养德”的形式促进儿童文明礼仪的养成。
一、游戏激情:唤醒儿童学习礼仪热情
优秀的游戏是建构体验,唤醒积极情绪的独特方式。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游戏方式很好地营造良好师生交往的氛围,化形式死板的说教为活跃的活动,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便于儿童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礼仪活动,内化于行。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四下《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学习文明购物的学问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购物游戏,把班级装扮成大的购物市场,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以及文明购物指导员,并营造游戏氛围:“市场上”有售卖“三无”产品的,也有售卖绿色食品的,有在购物电梯旁独自玩耍的行为,有随便拆开包装使用的不文明行为,有拿好商品没有放回原处的行为等等。如此开放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纷纷主动请缨,要求上来做顾客,做文明购物指导员。有的孩子如数家珍的讲解如何辨别“三无”产品,并把它与合格产品进行比较,还指出卖“三无”产品是欺负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呼吁大家不要购买。对于在购物电梯旁玩耍的小朋友,孩子们立刻指出其活动的危险性和不文明之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购物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创设的游戏中饶有兴趣地参与,激发了儿童的独特体验,发现文明购物的重要性。游戏活动隐藏了教育意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思维:激发儿童探究礼仪学习
所谓游戏思维是指超越游戏形式,将非游戏的礼仪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将学习礼仪的目标转化为游戏闯关目标,创设游戏场景在简单的游戏规则中,及时进行文明礼仪游戏学习反馈,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礼仪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变得有意义,更有意思。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一上《吃饭有讲究》一课餐饮之礼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小组餐饮之礼闯关游戏,在教室前面摆上桌子设置关口:饭前洗手礼仪、摆碗筷礼仪、尊老礼仪、吃饭时打喷嚏礼仪,饭菜不乱翻、不浪费的文明,饭后离席的礼仪等多个闯关游戏。以小组合作,组外求助的方式,每一个关口有志愿者提醒规则,与大家商定打分定星级。有意思的是面对老师扮演的奶奶上场时,有学生一开始茫然无措,在志愿者宣布此项闯关不得分,回到游戏起点时,小组同学才顿然醒悟争相扶着老奶奶来到餐桌旁。在观看吃饭玩手机视频中激发儿童就餐时心中有他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课后延伸请爸爸妈妈根据《吃饭有讲究》礼仪之星评分表打分,孩子把所学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
小小餐桌体现的是文明,是尊重,是关爱。游戏目标的明确性,游戏探究闯关的冒险和挑战性,激发了儿童主体的张扬,促进思维的发散。游戏反馈的及时性指导促进儿童在游戏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改变着,实践着。学生不仅在他人的生活中学会反思,更在游戏模拟的生活中自我学习和成长。
三、游戏启智:化解儿童践行礼仪难点
从儿童的个人发展来说,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去选择过一种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并通过这种“好”的生活方式来涵养其德行。一言以蔽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儿童学会一种生活的智慧。当儿童在践行文明礼仪时如果体验无法深入,他的感悟与行动力就无法达成。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心理游戏来化解难点,通过游戏活动来开启智慧。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四下《当冲突发生》一课交往礼仪时,教师指导学生化解冲突法方法:控制情绪——交换意见——换位思考——商议办法——请人调解等,其中换位思考是个难点。笔者设计了一个喂水游戏,学生两两分好组(分组和分角色先不公布游戏内容),一人负责接一杯水给另一个同学喝,不许交流,用心体会。喝完以后询问喝水者的感受和喂水者的想法。这个游戏主要是考察喂水者能不能在整个环节考虑到喝水者的感受,并让喝水者舒服地喝下这杯水。有个孩子因为没有考虑到水量,把水倒在了同伴的衣服上,惹得对方很不高兴,喂水者也非常尴尬。不少学生反思生活中发生很多冲突是因为自己没有换位思考造成的。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要真正从对方的感受出发来想问题真是一门学问。
这一游戏活动为儿童自己化解冲突提供了心理模型,对“换位思考”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验。儿童在与同伴的游戏和交往过程中,能够学会合作、公平、采纳别人的观点、商讨规则和问题等等,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得到较好发展。儿童在游戏中的动手、参与、交流,能帮助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积累自身经验,同时他们也能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学习必要的礼仪技能。
四、游戏养德:养成儿童文明礼仪习惯
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反复变化的情境中不断实践才能形成。儿童在不断地游戏探究中释放了自由和创造力,同时感受游戏带来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幸福感,涵养了儿童德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
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第三单元《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说话小点声》这四课都是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学习内容。在教完这四课以后,笔者把四课内容整合起来,创设了一个“秋游花果山”游戏活动。设计了学生排队坐游1路公交车,车上礼让乘客,下车礼貌询问路线,爬山时爱护景观文物,不乱涂乱刻画,不招惹猴子,聚餐讲文明等一系列情境游戏。有个孩子在这次游戏中获得大家最多的点赞。这个游戏既是对学过课文的巩固,也是对儿童仪表之礼、行走之礼、待人之礼、言谈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以及餐饮之礼的一次大检阅。
游戏化文明礼仪养成,着眼于道德情感的激发,在游戏中探究文明礼仪的规则和方法,在不同情境中开启儿童生活的智慧,反复实践,涵养儿童文明礼仪的德行。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化解了礼仪实践出现的难题和冲突,从而使儿童学会协商与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环境。在游戏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要着眼于智慧培育的认知系统,更要着眼于情感态度的动力引导系统,形成动力型课堂,切实做到课堂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责编 韦淑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