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与工程:新颌域、新特点、新策略

时间:2024-05-08

朱小琴

[摘要]结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以《拧螺丝》一课为例,论述了在低年级开展“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的新策略。

[关键词]技术与工程;《拧螺丝》;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83-02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所学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养成“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当然,“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实施中也需要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新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以《拧螺丝》一课为例,我觉得在低年级开展“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任务联系生活,让孩子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技术和工程以科学为基础,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小学科学中涉及的每一项技术、每一项工程的两端分别连接着科学与生活,是科学与生活联系的纽带,融入这样内容的科学教育,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科学的意义。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小动手操作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孩子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融入一些实际的生活中,一定要解决孩子眼里的事情,如通过器具的操作、利用工具加工解决问题等,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创造一些好的东西,来改善生活。“拧螺丝”这课导入就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务开始:“老师利用生活中的木条、木片想做一张小凳子,可是一碰就散架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课的结束又给孩子提出了课外实践的任务:“课后用学到的方法,利用身边的木条、木片、螺丝,自己也尝试动手做一件自己设计的作品,两周后参加我们二年级的作品展。”这样的任务、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有办法,都能动手实践,但是办法合不合理、是不是最佳,则需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因为这样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涨。

二、目标准确定位,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思维,其核心是问题解决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强调设计、实践和建构的作用。《拧螺丝》这课的主题活动是制作小板凳,这一教学内容与《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制作小板凳”很相似,但是,这两者之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或者说是有质的区别的:科学课借助“制作小板凳”这个活动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选择螺丝”和“选择工具”,而劳动与技术课重在借助“螺丝”、“螺丝刀”来完成小板凳的设计与制作。所以,本课“做小板凳”活动一定要定位准确,定位不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板凳,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小板凳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选对螺丝”和“选对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提高学生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逐层探究,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训练思维

“科学探究”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工程实践”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尽管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时存在目的和任务、过程和技能、成果和评价方面的诸多不同,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而科学认识又往往需要在工程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中的生活”的理念,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想办法用“拧螺丝”帮老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个实践过程是逐层探究深入的:

第一层次:用“拧螺丝”的方法帮老师解决问题,应该要准备什么?学生都知道“拧螺丝”要有螺丝和螺丝刀。

第二层次:教师为学生提供3种型号的螺丝和3种型号的螺丝刀,让学生选择“你打算选择哪号螺丝和哪号螺丝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选择“2号螺丝”和“B号螺丝刀”,有的认为选择“3号螺丝”和“C号螺丝刀”因为螺丝头的花纹与螺丝刀刀头的花纹是匹配的,但也有的孩子选择“2号螺丝”和“A号螺丝刀”,但是究竟应该选用哪种型号的螺丝和哪种型号的螺丝刀,还得通过实践。

第三层次:学生分组完成固定小板凳的腿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选用的“螺丝”和“螺丝刀”,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原来“拧螺丝”的过程中并不是随便找颗螺丝和螺丝刀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选用合适的螺丝”和“合适的螺丝刀”。

第四层次:通过实践,学生发现“B号螺丝刀”和“C号螺丝刀”都能用来拧“2号螺丝”,那用“B号螺丝刀”和“C号螺丝刀”来拧螺丝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从而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给小板凳固定板面的时候,分别体验“B号螺丝刀”和“C号螺丝刀”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发现“B号螺丝刀”和“C号螺丝刀”虽然都能用,但是使用“B号螺丝刀”会更加省力、方便,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优选工具”的重要性。

通过四个逐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提出工具选用方案,实践活动测试、修正工具选用方案,对比不同工具效果等等,整个探究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思维层次。加强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整合,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和自然现象,获得工程技术、创新实践的深刻体验,并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断能力。

四、活动模拟突破,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能力

新《标准》在确定“技术与工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将“技术与工程”的3个主要概念、8個学习内容在3个学段进一步细化,学习目标要求随学生生理、心理的成长而递升,通过以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对“技术与工程”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做”的成功与乐趣,养成“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观察、制作、操作、使用、设计等方式,让科学学习变成过程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活动具有模拟性,并不是真实解决一些问题,但与成年解决的问题是对应的,是一种影射关系。在模拟活动中,我们还要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在用拧螺丝固定小板凳的模拟活动中,我们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训练:在训练学生拧螺丝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手臂小肌肉群的发展;在观察“螺丝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的观察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拧螺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在“根据一个特征给螺丝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在“选用螺丝、选用螺丝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总之,我们在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围绕课标不偏离”“做思共生不缩水”“核心素养不落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动手做”的乐趣和价值!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