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8

林艳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渗透,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借助网络媒介,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新媒体;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1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其中,网络是十分有利于创设交际情境的途径,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网络时代的产物——新媒体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将从利用新媒体进行口语训练课前热身、利用新媒体辅助学生完成口语交际训练、利用新媒体开辟课下交际平台这三个方面探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口语训练课前热身

口语训练并非仅仅是课上进行的,其实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热身训练,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的话题,在内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在上课时更为自然的发挥。比如,以“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一些关于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观点,然后让学生在微论坛中进行评论,或者让学生就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发布到论坛或者朋友圈中,可以是视频、音频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这个课前热身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有备而来,课堂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二、利用新媒体辅助学生完成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也需要扩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获得资料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有利于他们表达的丰富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来搜集资料,并加以整合,使学生在资料的辅助之下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欲望。

比如,以“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要求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完成少数民族的介绍。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让他们各自行动,整合资料,找寻相应的图片,配上优美的文字解说,然后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学生在多媒体播放的图片和文字的辅助下,介绍了藏族、黎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们声情并茂的介绍,加上幻灯片的演示,不仅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使所有学生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很好地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而这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也让学生真正感悟了口语交际的合作性原则。

三、利用新媒体开辟课下交际平台,强化点评

很多时候,课内的口语交际训练仅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细致点评,而更多的学生缺乏表达的机会,更缺乏被点评的机会。小学生的表现欲通常比较强,对于教师的点评也是十分看重的。但课内有限的时间无法完成更多的表达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新媒体的出现彌补了这一缺憾。教师可以开辟课下的交际平台,让学生在课下继续课内没有完成的口语表达,并且引导学生、家长同教师一起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更为多元化,也更为科学。

例如,在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暑假经历十分丰富,口语交际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课堂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教师开辟了课下交际平台,让学生在微信群里继续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并且邀请家长对孩子的表达进行点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自己暑假的所见所闻,家长听得十分认真,也对学生的讲述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点评,肯定了学生表达过程中清晰的思路和礼貌性、得体性的表达原则。由于不断改革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学生对于每一次口语课都意犹未尽。课下的口语交际平台逐渐成了学生口语练习的重要阵地,也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平台。

其实,开发媒介资源,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促进都有重大的意义。21世纪,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介资源中蕴含有丰富的口语交际因素,仍有待于语文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和利用。

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新媒体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代表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更省心、省力。因为真正进行教学的依然是教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去凭借新媒体这一载体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一劳永逸。

[ 参 考 文 献 ]

[1] 印依妮.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唐桂英.小学生口语交际弱势的影响因素与对策[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 赵宸琛.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扬州:扬州大学,2015.

[4] 马济萍.论信息技术课程与口语交际课程的整合[J].广西教育,2009(9).

(责编 刘宇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