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建秋
[摘 要]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本德育教材,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下美好的种子。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德育渗透。寓思想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寓思想教育于说话、写话训练之中;寓思想教育于课外阅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学科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2201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所以,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渗透德育思想,便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和谐发展。”新课标的这个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在语文学科中自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走进文本,深入挖掘
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本德育教材,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下美好的种子。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深入文本,挖掘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阅读、理解、品味、运用等来发现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意义,这样学生才能自然地与文本产生共鸣。 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首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相同的工作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从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大树的美离不开叶子。”“叶子在回报大树的养育之恩。”“每一片叶子都是无私奉献的。”……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这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效果。
2.依托文本,立足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脱离了知识与能力的语文课会演变成品德课。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立足于实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虽然懂得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大家庭中都应该像叶子一般“立足本职工作,奉献社会”这个道理,但这只是局限于表面的,甚至学生会认为这距离自己比较遥远。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叶子的美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呢?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家是一棵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美的叶子,我为我的家 ;班级是一棵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美的叶子,我为我的班级 ;祖国是一棵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美的叶子,我为我的祖国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经历了一些事,体味了一些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入这样一种情境中,他们的思想和灵魂能不受到感染和熏陶吗?
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果不能适时地让他们通过外在的学习、内在的理解、心灵的感悟表达出来,很快就会被其淡忘。如何让这种美好的情感凝结,并转化成学生自身的品德素养呢?我认為可以通过说与写的训练来帮助学生积累、积淀、升华。在说与写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引导,让他们觉得有内容可写,有话想说,有情感要表达。例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借着这难得的育人时机,我组织了一次征文比赛。通过征文竞赛活动,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祖国也更加热爱,深刻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说话、写话练习不仅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而且真正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纵观现今的社会文坛,文学作品如天上的繁星,但却鱼龙混杂,美丑同在。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品位的书籍来阅读,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精神食粮。例如,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文学作品《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名人传》《童年》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光辉的思想和高贵的人格;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形成健康的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意志品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合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
(责编 刘宇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