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王卫明 王 楠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体“浮夸文风”的现象与本质,出现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六条规避策略。
近几年来,手机逐渐成为阅读新闻资讯的主要平台,标题成为吸引网民点击阅读的关键环节。一些媒体(包括自媒体、传统媒体)在制作标题时“剑走偏锋”,大搞浮夸式标题,“震惊体”“吓尿体”“哭晕体”“跪求体”等花样标题大行其道。与浮夸式标题相对应的,一些网络文章的正文也有类似的浮夸式语 句。
仔细推敲“无人表示不服”“吓尿”“哭晕”“跪求”等字眼,就知道这些标题耸人听闻,包含了看似合理、其实不合理的想象成分,以夸大其辞的方式造成了新闻失实,彰显部分媒体文风的不踏实、部分从业者职业素养的欠缺。
一是缺乏新闻传播的职业素 养。
“浮夸文风”折射出部分传播者的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在新媒体规模大膨胀的时代,“人人皆是报道者”“人人皆是评论员”。不过,这里的“报道者”“评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历系统而严格的新闻传播专业训练,他们对“坚持新闻真实性”“不做无依据的传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专业理念缺乏认知或不是彻底认同,新闻传播职业素养严重不足。
二是为了吸引网民、增加阅读 率。
现在是“眼球经济”,谁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注意,谁就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较多的利益。所以,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赚取较高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赞赏金,一些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用尽各种招数,不顾事实依据使用各种浮夸式语句。
三是迎合了部分民众寻求民族自豪感的心理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不断高涨,加上近年外国势力反华动作不断,人们喜欢阅读“宣传中国国力强盛”的各类文章。在传播学视域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认知”。“浮夸文风”的风行,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实力的自信、自豪,也迎合了部分民众的自大、自负心理。
“浮夸文风”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乐观,也许可以给浮夸者带来经济收益和一时的影响力,但对受众和公共利益而言却有害无利。
“浮夸”文章营造的“拟态环境”,可能严重误导受众,扭曲国民心态,蒙蔽人们对于真实发展现状的认识,使受众从“自信自豪”走向“自大自负、盲目自信”。
“浮夸”文章一旦传播到国外,可能会变成国际笑柄,或者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不切实际的佐证。
“浮夸”文章频现,会不断消解媒体公信力,损害媒体的品牌形象,削弱新闻传播的严肃性,污染媒介生态,不利于清朗网络空间的构建。[1]
正因为“浮夸文风”可能造成种种危害,人民网才发表《文章不会写了吗?》《中国人不自信了吗?》《文风是小事吗?》等3篇评论批判“浮夸自大文风”,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浮夸文风”的不可取。
“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真理。”[2]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能依靠“浮夸”话语来建 立。
1947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构进行了一场反对不真实报道的教育运动——反“客里空”运动。如今,在媒介新格局中,“浮夸文风”依然是每一位新闻传播者必须坚决反对的,不论传播者是游离于传统媒体之外的自媒体内容创业者还是就职于传统媒 体。
如何规避“浮夸文风”?
多做平衡报道,善于运用“两面提示”讲故事,说话叙事留有余地,放弃使用“吓尿”这种难以核实的语句,慎用“震惊”“一致”之类话语。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明文规定“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所有新闻传播者务必牢记这一点。对新媒体从业者而言,如果对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缺乏了解,就应该及时“补课”,向作风严谨的传统媒体学习、看齐。
为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媒介新格局,传统媒体需要积极转型,主动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手法,但要注意避免被“浮夸”等不良习气污染。流行于新媒体的传播理念、传播手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浮夸文风”虽然广泛流行于新媒体,但不值得传统媒体从业者学习和力行。
加强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新闻传播职业素养。新闻工作者自身要以身作则,不断地提高职业素养,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新闻传播工作,不触碰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底线。新闻工作者在面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冲击下,要多模仿、多借鉴一些好的作品当做样本,不能以浮夸式文章为范本。
新闻传播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新闻。新闻的标题和内容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将“接地气”理解为“低俗化和娱乐化”。新闻传播者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加强自律,不夸大新闻事实,不捏造新闻事实。
新闻舆论管理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浮夸文风”的限制性治理(选择性删帖和屏蔽),可以出台相应的制度条文,可以曝光“浮夸文风”的典型案例,在线上线下营造“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良好氛围。[3]
媒体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新闻生产流程,增加对“浮夸文风”的预防、举报、整治措施,加强自体监督和异体监督,对违背新闻真实性的“浮夸”行为给予适当惩戒,通过更正、撤稿、道歉等方式处理“浮夸”文章,打造“理性、专业”的媒体形象。
【注释】
[1] 林峰.人民网三评浮夸自大文风之一:文章不会写了吗?[EB/OL]. htt p://opinion.people.com.cn/n 1/2018/07 02/c1003-30098611.html,2018-07-02.
[2] 穆欣.“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真理”——周恩来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言行[J].党史文汇,2006(3).
[3] 褚松燕.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J].探索与争鸣,201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