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玉红
[摘 要]小学体育课中进行引导式教学,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考量。如目标制定体现引导、教学过程注重引导、课堂训练追求引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思维形成冲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品质,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体育;引导式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44-01
引导式教学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相似,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中适时进行引导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契机,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提高学生体育的核心素养。
在体育课中进行引导式教学,需要明确实施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对运动训练的目标进行系统性制定,引导学生依据目标展开相关的运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运动契合性。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训练指标和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运动目标进行梳理和制定,还要对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运动兴趣进行综合调查。只有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教师才能科学运用引导式手段展开训练教学。
例如,“篮球”运动时,教师为学生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通过篮球运球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运球的技巧和方法;第二,发动学生展开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第三,在比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意识和体育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在动作分解中讲解运球技巧,并要求学生照样子模仿操作。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运球对抗的游戏活动,以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这些运动都涉及合作训练的问题,教师将学生分组训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形成运动精神。上述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展开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训练逐渐步入正轨。因为增加了对抗性游戏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训练活动气氛热烈。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布设思考问题,利用问题展开具体调度,使学生对相关的运动程序进行梳理,对技术动作进行内部消化,这样学生的运动训练效果才能呈现出来。在引导式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启迪意识,针对学生的运动思维展开具体操作,以提升问题的激发作用,让学生快速进入训练活动之中。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只要教师的问题设计精巧,就会获得好的效果。
例如,“足球射门”训练时,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做守门员,然后对助跑、起脚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深化学生的认知。为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如“足球运动中罚点球是最激烈的,这是为什么呢?”“在踢点球时,需要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呢?”“这样对操作者的心理有什么要求呢?”等。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热烈,纷纷展示自己的个性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足球比赛中最激烈的是点球大战,对守门员和踢点球的运动员都是一种心理考验;也有的学生说,踢点球对技术要求高,对心理的要求更高,特别要学会观察守门员的反应,用一些假动作骗过守门员,才能获得成功。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师生互动呈现和谐性。这里,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组思考问题,成功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互动之中。思考问题带有启发性,对学生的心理形成重要冲击,这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引导式教学设计。
学生进行训练活动之后,教师还需要给予引导和组织。如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习惯、运动兴趣、运动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运动的敏感性也不相同,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规划和引导,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进行训练,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发展运动素养。引导式训练属于主体训练模式,即学生是训练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多重的引导和服务,师生关系达成新的平衡,这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一致。
例如,“长跑”训练活动,学生大多没有参与兴趣,教师在训练发动时,没有强制学生参与训练活动,而是给学生设定了“闯关式”的训练任务:“从五百米处开始发放‘闯关证,五百米为第一关,七百米为第二关,八百米为第三关……看谁能够拿到更多的‘闯关证,我们给予隆重的表彰。”学生听说要展开“闯关式”跑步,都跃跃欲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先做准备运动,让学生充分热身,并对跑步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教师一声令下,學生快速进入跑道,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虽然中间有学生退出,但大多数学生还在坚持,学生的意志力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到加油的队伍之中,给参与“闯关”的学生以更多鼓励。一个“闯关”的竞赛活动,将学生的运动热情点燃了,这就是一种引导式教学发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形成更多的运动内驱力。
总之,教师科学进行引导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特约编辑 木 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