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夏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越来越普遍,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宣传不到位等等,都可能成为是校园欺凌的致因。如何对学生开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他们是学生思想认知的引导者,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校园欺凌;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90-02
校园欺凌,顾名思义就是在校园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伤害的行为,具体包括语言攻击、身体攻击、网络攻击等。校园欺凌会对一方的身体、财产和精神造成损害。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欺凌行为的发生,不但会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对“欺凌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学生群体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他们是学生思想认知的引导者,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水平,从源头杜绝该现象的发生。
一、借助媒介广泛宣传
在我国,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事件性质极其恶劣。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校园欺凌事件,选择了自杀。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如何改变现状,是学校领导需要考虑的,也是每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的综合性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广泛宣传。
学习泰山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间十分钟》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全国各地学校课间十分钟学生的表现。特别播放了一则利用课间时间进行欺凌的事件。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震撼,学生的思维认知逐渐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导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学亦需要融入多媒体。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展示功能、播放功能、联网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给学生带来视觉震撼,让他们了解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
二、拓展家校沟通渠道
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对学生个人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家庭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作为学校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欺凌这一现象。校园欺凌往往发生在校园中,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在发生欺凌事件时,学校必须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建立监督和投诉机制,这样当学生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会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了。
学习《我能照顾自己了》后,教师进行拓展:在上学回家的路上,保证自身安全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照顾。在上下学的路上,你遇到过什么困惑吗?有没有遇到敲诈、勒索现象呢?学生纷纷述说自己的困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给家长说吗?”有的学生会说,有的学生不会说。教师了解到情况后,教给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校园欺凌事件还是比较普遍的,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组织了一场“心灵的沟通”家长会,家长与教师、学生碰面,相互吐露心声,将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教师与家长共同解决。借助这样的方式,家校之间形成了联动,确保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家校联动是控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比较多。当发现孩子心理、身体发生的变化后,家长要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家校之间只有构建起沟通交流的渠道,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校园欺凌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会给受欺凌者带来危害,对欺凌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受欺凌者长期受到别人的欺负,心灵、身体都会受到重创,往往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仇视心理,仇视一切的人和事。欺凌者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欺负别人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飯,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高傲自大,心理发生严重扭曲。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的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必须从学生心理发展这个角度着手,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学习《亲切的礼貌用语》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貌用语,为什么要用礼貌用语?”学生很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把学生给难住了。这时教师播放了一个案例。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明白了使用礼貌用语可以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这时教师进行知识拓展:“假如你与人相处时,总是被别人欺负,你会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呢?”很多学生想到了倾诉。这时,教师设置了一个场景,让学生经历被欺凌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疏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了解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抽调出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及有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当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找到教师进行倾诉,寻求帮助。只要学生敢于倾诉,说明他们的维权意识、法治意识、反抗意识已经觉醒,校园暴力也就没有了可生存的土壤。
四、课堂强化道德法治教育
将品德塑造和法治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新课改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学生法制意识淡薄,道德品质较低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中渗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学习《让危险走开》相关内容后,教师进行拓展:除了要掌握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的基本知识外,我们还要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危险,例如校园欺凌。接着教师询问学生:“我们都学会了如何消除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潜在的危险,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消除校园欺凌现象呢?”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小丽家境殷实,在学校中,她出手很阔绰,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听说小丽家的情况后,总是在校园中找到她,向她要钱,不给的话就拳打脚踢,假如你是小丽的朋友,你会如何给她出谋划策呢?学生积极想办法,帮助小丽摆脱困境。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对塑造学生品格,解决校园欺凌有很大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在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法治教育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校园欺凌现象有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由文本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然后再由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才能切实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要从源头抓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人格品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校园欺凌产生的危害。家校之间还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责编 韦淑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