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曾丽芳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瑰宝,具有强烈的美感,能够开啟人的智慧,滋养人的性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仅要做好充分的保护工作,更要从娃娃抓起,让传统文化根植在幼儿纯洁的心田。教师要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创设情境,整合课程,寓教于乐,链接实际等,在幼儿学习环境、日常教学、游戏情境、生活实践中渗透,以期让幼儿意识到传统文化独特的美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确立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渗透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94-0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瑰宝,具有强烈的美感,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滋养人的性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仅要做好充分的保护工作,更要从娃娃抓起。让幼儿掌握基本的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初步感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培养高尚的人生态度,这是幼儿阶段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与幼儿教育接轨,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幼儿教学的方方面面,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是新时代幼儿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创设情境,在环境中渗透

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塑造幼儿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阶段的孩童所接受的事物最为深刻,许多都会伴随其一生的成长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探求不同路径,为幼儿创设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通过对情境的创设,在幼儿朝夕相处的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子,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其萌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环境既包括显性环境也包括隐性环境,教师要多角度精心创设环境,带给幼儿丰富的直观感受,让幼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的美感。

比如,教师在与园区领导进行沟通后,园方将墙壁喷上了“二十四孝”宣传画,幼儿对于园区的微小变化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让老师为他们讲述这些经典小故事。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幼儿初步了解到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并且知道了不仅仅要孝敬父母,也要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要对他们有礼貌、尊敬他们。教师在教室内也张贴了一些精美的墙纸,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等,教师耐心地为幼儿讲解这些小故事,幼儿积累了互相礼让、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教师对幼儿成长环境进行精心设置,让幼儿获得了系统接受传统文化的机遇,刺激了幼儿以多重感官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在步入园区后处处都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的都是活化的传统文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新鲜感激发着他们去了解、探究更多的知识,在耳濡目染中传统文化的素养得到提升。

二、整合课程,在教学中渗透

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服饰、民俗、美食、书画等诸多领域,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课程整合,在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传统文化。教师要精心备课,把握时机见缝插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幼儿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自主设计传统文化课程,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视觉大餐。当然教师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对于男尊女卑、等级制度、封建迷信等糟粕要摒弃,筛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向幼儿传播更多积极健康的正能量。

教师在上国学课时精心筛选了《鹅》《悯农》《静夜思》《江雪》《绝句》等脍炙人口的诗歌,教师在让幼儿背诵之前,先配合精美的电子课件,为幼儿讲解这些古诗文的含义,讲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写作主题,幼儿在对古诗文有了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再展开诵读,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少。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对于古代历史小故事的兴趣很高,于是便将每周的活动课作为历史故事欣赏课,筛选了许多画质清晰、制作精美的成语故事动画片,让幼儿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师在让幼儿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及时为幼儿解读古诗文的内涵,幼儿获得了美感的熏陶,教师的引导在幼儿的心中埋下了传承经典文化的火种。教师针对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新课程,既丰富了课程种类,又为幼儿开辟了亲近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渗透

幼儿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较为缓慢,对于枯燥沉闷的说教比较排斥,生搬硬套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理念的灌输,显然并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抑制幼儿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树立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活泼生动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玩闹闹的游戏过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趣味性与灵动性,而且还有助于愉悦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比如,做风筝、放风筝是传统文化习俗的一种,也是颇受幼儿喜爱的一种传统游戏,因此教师在班级组织了一次“风筝艺术节”,组织幼儿学习自己制作一只美丽的风筝。教师首先投放了多媒体视频,为幼儿展现制作风筝的基本流程,接着为幼儿亲自示范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在教师的巧手设计下一只美丽可爱的蝴蝶风筝就诞生了,小朋友们看到后备受鼓舞,劲头十足。于是教师便为幼儿分发制作原料,教师走下讲台指导。小朋友们的学习成果异彩纷呈,有美丽的花卉风筝,有可爱的动物风筝,有滑稽的小丑风筝等。教师带领幼儿去操场上进行试飞。对于个别做得不太成功的小朋友,教师引导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且帮助他们进行优化改进。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小朋友们既高兴又激动。

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十足,游戏中融合了美术、语言、健康、艺术等诸多领域,幼儿的多元智力得到了开发,幼儿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传统文化的宝库,领悟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四、链接实际,在生活中渗透

传统文化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落地生根,迸发出更多的光辉,所以教师要寻找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契合点,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生活性与时代性,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其中,也可以寻求广大家长的配合,设置一些富有生活趣味性的传统文化类亲子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感悟到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沉醉在绚烂多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体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欢愉。

比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在班级群内发出了邀请函,邀请家长与幼儿参加做月饼的亲子活动。不少家长自带了桂花糖、冰糖、五仁等材料,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与家长带来的原料进行归类。接着教师让家长与小朋友们共同做月饼,从和面、调馅、包饼、烘焙等整个环节,幼儿都在家长的引导下高度参与其中。在家长与小朋友们的合作下,大家都吃上了香喷喷的月饼。教师适时组织小朋友们为家长表演各种节目,教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让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间落地生根,这是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根据幼儿的心理接受水平与发展现状筛选学习内容,尊重幼儿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安排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体悟到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美感。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互动中积累学习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配合使用电教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以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民族情感,高度使命情怀与责任感,儒雅而又富有个性的新型接班人。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