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山晚报》:巧用新技术,地市媒体也能打造出“现象级”作品

时间:2024-04-24

□ 文/郑 杰

一、知识“藏”起来

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千山晚报》运用图文、视频、H5等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融媒体产品。H5产品《十九大报告学习笔记》将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精练地呈现在网友面前,网友在转发时还会出现“我是XXX,我是第XXXX位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人”的字样,几天时间就成为一个爆款级作品。

根据新媒体创新不止的思路,《千山晚报》抓住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关键点,重磅推出《十九大报告随身带》《党章随身带》电子版。读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便会自动跳转进入内容链接,阅读原文;读者还可以将图片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群,邀请其他人一起学习原文;读者也可利用微信收藏功能将图片收藏,可以随时标记划重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自带流量的内容,让这两个融媒体产品迅速抓住了网民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关注点。

二、报道“活”起来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鞍山人的梦想。为了调动全民参与热情,《千山晚报》用新媒体手段激活报道。以2017年11月14日鞍山创城成功为例,喜讯甫一传到,《千山晚报》抓住时机,官微迅速推送《鞍山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号外”页面,得到超过3.8万名市民转发分享,掀起全民庆贺创城成功的热潮。尤其是特别制作的《创城H5微场景》,将鞍山创城阶段的各种画面引入场景,让读者仿佛再一次置身于创城行动中。浑然一体的视觉、听觉效果,极大地触发了网友点赞分享的参与性。

而在整个创城阶段,开展晒鞍山创城变化、文明旅游、光盘行动等活动,都以“线下实地采访,线上微信制作”的形式,配合各个部门在《千山晚报》官方微信发布。这一全市的重点工程,正是在《千山晚报》的融合传播中,以最灵活的方式收获了点赞与喝彩。

三、视角“飞”起来

软硬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反映出一家地市报融合发展的状况。为了让受众感受到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全新视角,2017年,《千山晚报》制作的融媒体产品,多次引入了无人机拍摄。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报道视角的全新转换。记录大美千山的《瞰秋》,低空拍摄老旧小区改造的《换肤》……这些“一览众山小”的空中美景,通过纸质媒体及新媒体,展现给读者不一样的鞍山。而大量平时市民无法直观看到的图片、视频,通过制作融媒体产品推出后,让《千山晚报》的采编能力和内容制作水平,在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做到“好马配好鞍”。

四、真相“传”起来

2017年,在热点新闻事件上,《千山晚报》还把公信力优势体现在以新媒体新技术做跨媒体传播。如12月21日推送的《重磅!鞍山市中心医院和双山医院整合啦!》,由于第一时间推出,这样的“医疗航母”想低调都难,阅读量迅速接近6万次。而在8月,岫岩发生特大洪灾,《千山晚报》及时推出《大暴雨过后岫岩全境受灾损失严重, 鞍山人全力救灾!》等重要新闻,让网友了解到灾区的真实状况。

此 外,《千山晚报》新媒体充分利用其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及时发布辟谣帖。如“朋友圈疯传孩子昏迷”“4岁女儿在西柳被拐”等传言,一开始在朋友圈里传播得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千山晚报》迅速展开调查,及时发布,还市民们事实真相,避免了负面信息进一步扩散,消除了不良影响。

五、粉丝“动”起来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微友”的参与支持,为了将粉丝的能量“放大”,《千山晚报》在每日固定栏目《微记者·微鞍山》上,刊发网友的图片和文字作品,为“微友”提供展示平台。此外还根据社会热点推出“写高考微作文”“母亲节与妈妈合影”“寻找晚报老读者”等互动活动。

而在《千山晚报》开展的第四届“寻找王牌微记者”活动中,面向广大市民发出征集令,邀请大家网上宣传美丽鞍山。活动期间共收到1000余幅作品,反响热烈,传播了鞍山正能量。

六、清流“涌”起来

《千山晚报》新媒体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通过推送微信图文页、开展互动活动或以“我们的节日”专栏的形式,引导市民群众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其中,连续多年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写给天堂的信”活动,集中刊发微友们思念的话语,遥寄哀思。此外,将持续多年的“新春文化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栏目,利用新媒体手段打造成报纸的新品牌。

进入新时代,《千山晚报》更要打好媒体融合攻坚战,用创意和工匠精神打造“现象级”融媒体产品,继续做媒体融合的践行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