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术教学中学生性别差异资源的利用

时间:2024-05-08

朱慧

[摘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产生性别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审美方面的差异现象加以关注,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合理利用性别差异资源,使学生优势互补。

[关键词]美术教学 性别差异 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74

古往今来让人耳熟能详的画家人数众多,如“齐白石、张大千、凡·高、达·芬奇……可是不管是东方的写意也好,西方的写实也罢,男性画家一直是画坛中举足轻重的。然而,笔者却看到了传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色彩越来越饱满,线条越来越流畅,技法越来越成熟。可是,稚拙却有力的线条消失了,虽有遗憾却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变少了。

在绘画中,男孩子渐渐消失了,绘画缺少了敢想、敢做的生机,艺术创作必然缺少多元的魅力。我们不禁焦急地思考:男孩子哪去了?男孩与女孩在基础教育阶段机会应是相等的。而且双方差异的发展可以起到互补共生的作用。面对日益加深的性别差异,作为教师,需要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性别差异资源。

一、以平等与开阔的视野深度解读课堂

当下女教师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男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影响,男性气质渐渐淡化。那么,女教师需要客观地审视自己,尊重并保护性别差异,以异质促进发展。这不是指要在教学中扬男子汉之气,而是要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价值观。

1.理性地看待师生地位变化,以动态和发展改变课堂

过去,学生知识的习得主要依赖于教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网络学习,师生双方占有的资源发生了变化,也随之动摇了原有教师的地位。

在通过现代媒体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方面,男生则更加具备优势。他们喜欢通过电脑来了解世界,女生则相对保守一些。女教师在电脑媒体的使用方面明显不是特别擅长,在某些知识的占有方面甚至不如男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这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某些内容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有一个单元为“未来的飞机”和“我做的飞机”,这一课的课堂上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边倒”倾向。男生上到这一课时会较为激动,一看到飞机的图片就会和同桌滔滔不绝,从飞机的类型到外形的设计,他们均能有所了解。教师占有的资源也无法与男生的兴趣平衡。面对这样的差异,教师应转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把收音机模型的设计交给男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男生去自主收集材料、设计课堂、讨论绘画风格与表现手法。教师则适时予以绘画技法上的指导,让男生的智慧得以充分的施展。

2.科学地设计教学评价,以差异为契机向资源转变

性别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如果出现某种性别的发展弱化,则一定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丰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因差异而评价。

在美术教学中,评价作品一般是基于作品已经完成时的构图、色彩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女生往往能够坚持把自己的作品表现完整,甚至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而男生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一鼓作气地把自己的心中所想画出。因此,当进行美术作品评价时,教师会发现许多男生的作品仍然没有完整地表现好,尤其是色彩方面涂得不够到位,与女生的作品相比会显得比较粗糙,明显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男生的作品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在绘画的过程中评价他们的创意、线条等,让他们得到肯定以后能以积极的状态把作品完成得更加细致。

二、学生——虽有差异,互补增色

在美术教学中,男女生审美观念和表现方法的差异比比皆是。以苏教版三年级的美术教材“鸟和家禽”为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生技法,男生作品在线条的流畅度、形象的准确度上略胜女生一筹。当到了第二课“鸟的纹样”时,要求学生画得工整、线条优美,女生则明显占优势了,再加上纹样的表现还需要添加色彩,这就更加突出了女生的特长。但是,差异就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差异可以起到互补共生的作用。

1.利用绘画表现的差异,让男女生互做老师

在绘画中,男女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合理利用这些差异资源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例如,在进行以想象力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时,男生敢于想象,女生则更加习惯从教师给予的范画中进行结合运用,即再加工。针对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进行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实现学生思维互补。

在色彩表现方面,女生在识别色彩的比差和层次的能力超过男生,女生在识别红色的颜色比差方面的能力尤其高于男生。科学数据表明,男性里面色弱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的人数。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女生的绘画作品色彩细腻,更加和谐。在绘画中,男女生可以在完成初稿的情况下,交换双方的意见。让女生做男生的色彩小老师,男生做女生的造型指导者。

2.性格爱好的差异,在尽情涂鸦中呵护

看似胡乱涂鸦的儿童画其实反映了儿童的真实想法。在语言还未发展到与自己思维相匹配的情况下,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想法最好的途径之一。儿童画真切、生动、可爱、美不胜收,原因是儿童绘画时不受任何约束,天马行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低年级中,很多男生会在自己的书本上见缝插针地画上飞机大炮、军事作战。这些作品是孩子内心的流露,是最不会掩饰的表现。多数家长面对这样的涂鸦总是指责约束。渐渐地,孩子连一块可以自由表现的空间也丢失了,也就失去可以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我校的美术日常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涂鸦本。这样的涂鸦本从纸张大小、外表设计到表现内容,教师都不做统一规定,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涂鸦本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男女生差异。女生喜欢漫画人物中的女性,如图1,男孩子则细化各种场面,如图2、图3。

对于这样的涂鸦本,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绘画需求随机进行评价,对绘画表现中的技法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在完成规定内容的时候可以自行选择表现内容。

下面的图4、图5中,前者为涂鸦本上的内容,后者为创作后的作品,可见涂鸦本让男孩子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也为进一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三、课堂——虽为同一内容,却能多角色

男女生在学习知识时因为性别特征而存在的明显差异。男生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生相比,男生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所以哪怕教师的语言再优美,时间长了,男生照样会走神。

由此可见,美术课堂中面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适量的讲解和多种欣赏方式交错进行,有利于学生更加关注所学的内容。

1.同一主题,多种表现方式

美术创作是可以在遵循基本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解读的。艺术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充满了变化。根据这样的原则,同一主题创作,教师在以统一授课的基础上,学生也可以出现多种表现方式。

美术教材给予的内容本身往往是可以开放的。例如,在“漂亮的房间”“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等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选择纸工、陶泥等多种表现方法。只是在教学中教师多数选择一种创作方法作为重点突破。根据男女生表现方式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创作环节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方式。例如,一般来说,女生比较细心,纸工方面好些;男生因为空间思维较好,所以对陶泥等带有雕塑味的内容比较擅长。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拓展性创作,体会美术语言的形式美。

2.同一内容,多种理解方式

美术课是以美为基础,以术为支撑的,即围绕基本的美术原则和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表现。美的法则是不变的,而表现可以是多样的。美术课呈现的内容只是学生理解法则和规律的材料,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会理解。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中有一课为“点、线、面”。这节课可以通过图片欣赏和动手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都具有点、线、面这个美术的基本元素,而且三者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这一课的探究发现环节,我根据男女生的学习特征,让女生欣赏流星、沙漠、雨景三幅图,从生活中发现点、线、面的存在。对于男生,则发给黄豆、小棒、卡纸等材料让他们用拼摆的方法在创作中发现点、线、面。两种根据性别所设计的方法刚好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在创造中改变生活。

其实,男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弱化现象已经不是美术学科所出现的单一个案。在语文、英语等传统学科中,男女生早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许多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研究此类现象并积极尝试探寻改进之路。可是在艺术学科中出现的此类现象尚未引起大家的关注。男生弱化的现象不仅仅是男生教育的危机,而是折射了整个教育体制的危机。美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不受传统评价的约束,不受狭隘评价观的影响,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天性。当社会、家庭约束挤压学生的发展空间时,我们可以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让男女生在艺术方面保持独特个性,绽放光彩。

[ 参 考 文 献 ]

[1] 裴娣娜.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2] 黄雯婷.儿童画内容解读之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2(4).

(责编 钟伟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