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品德与生活》课堂律动设计“三要点”

时间:2024-05-08

张莉

[摘 要]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放松学生学习紧张的情绪。课堂律动的设计不能盲目,应以律动音乐、律动主题、律动过程这三要素为切入点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律动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律动 设计 要点 音乐 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07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等特点,据研究表明,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他们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仅为十五分钟左右。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律动能够有效地放松学生学习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课堂学习,因此课堂律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律动时,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或儿歌,让他们唱唱跳跳。这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虽具有调节作用,但是脱离了教学内容,并不能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律动音乐、律动主题、律动过程是构成课堂律动的重要元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要善于抓准这三要点设计律动。

一、紧扣教学目标,选择律动音乐

背景音乐是律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律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下进行的。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在设计律动时,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音乐。因为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活动偏离教学目标一定是无效的,律动作为《品德与生活》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样如此。只有律动的背景音乐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所体验与感悟,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1.选择紧扣认知目标的律动音乐

《品德与生活》课的认知目标与其他课程的认知目标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感知性。教师在选择律动的背景音乐时要紧扣认知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感知教学内容。

例如,《谁的朋友多》一课属于“我有许多好朋友”这一主题单元,低年级学生是天真无邪的,在他们身边有很多的玩伴,有很多的朋友。根据这一节课的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与伙伴相处的基本原则”,就可以选择《找朋友》这一歌曲作为律动音乐。在这一背景音乐下,学生能够在律动中对这一堂课的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2.选择紧扣情感目标的律动音乐

情感目标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情感。在选择律动音乐时,紧扣情感目标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律动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例如,在《我长大了》一课的教学中,一般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内容,第一板块的教学是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的情感;第二板块的教学则是组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体贴、关爱爸爸妈妈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这两大教学板块之间往往需要穿插律动。根据体贴、关爱爸爸妈妈的情感这一目标,可以选择《我的好妈妈》这一音乐为律动的背景音乐。在这一背景音乐下,能够有效地渲染关心、体贴家人的亲情需求,并且这一律动能够有效地架构起两大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律动音乐是《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律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律动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选择律动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切合教学内容的律动音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品德学习。

二、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律动主题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要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律动作为《品德与生活》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要贴近生活,要依据教材多方面的体系,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

1.设计贴近家庭生活主题的律动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小学生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也选取了大量与学生家庭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家庭生活为主题设计律动。

例如,《这是我的心意》一课是“家里的我”这一主题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一主题单元里,前面两课《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反映的是学生在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而《这是我的心意》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家人关心与热爱的情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的律动活动。在活动中,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这一歌曲,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父母亲的爱。这样的律动活动由于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因此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贴近社会生活主题的律动

社会生活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大重要目标。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贴近社会生活主题的律动。

例如,《好好走路》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进行“红灯停、绿灯行”的律动游戏。在这个律动游戏中,以教室的走廊为“马路”,用大屏幕上的“红绿灯”来指导学生过“马路”。就这样,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他们哼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儿歌,在“红绿灯”的指挥下一个接一个安全地过了“马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进行了轻松的游戏,而且有效地在游戏中渗透了交通安全规则。

3.设计贴近自然生活主题的律动

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关注到了学生与自然、季节的和谐,是以自然生活为主题的。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为学生设计贴近自然生活主题的律动。

例如,《亲亲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找秋天”的课间操活动。首先,笔者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呈现一张美丽的秋天图,然后引导:“同学们,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能够在图中找出秋天。”这样,每位学生都仔细地看着秋天图,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那,那,那”,手不停地指着……在这样的课间操中,学生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观察秋天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而进行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渗透。

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选入的主题是十分丰富的,但最基本的核心还是学生的生活,所以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是这一门学科的基本特点。课堂律动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突出生活主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创设活动情境,开展律动过程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情境化教学被广泛地运用。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的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律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依托情境这个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律动活动。

1.开展生活化的律动活动

《品德与生活》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在教材中,所收录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律动活动。

例如,《好好走路》一课中的“红灯停、绿灯行”这一课堂律动,就是以学生安全过马路为主题创设情境的。在这样的模拟化情境中,能够有效地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认识交通信号灯的学习与教育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的规范教育,从而使德育在课堂上进行无痕渗透。

此外,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还可以借助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比赛情境等组织学生开展律动活动,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加课堂律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2.开展游戏化的律动活动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情绪。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化的律动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活泼的品德学习。

例如,在《谁的朋友多》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律动活动。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找朋友”游戏。学生找到一个朋友以后,就和朋友敬一个礼、握一握手,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情绪,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

实践证明,游戏化的律动活动由于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品德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化的律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品德学习的生动性与有趣性。

总之,律动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认识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的价值功能,善于从律动音乐的选择、律动主题的设计、律动活动的开展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律动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上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律动的德育功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律动音乐、律动主题、律动活动是构成课堂律动的重要元素,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加切实有效的课堂律动活动。

(责编 木 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