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邱光军
[摘 要]教学中意外的出现,既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又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空间。让我们笑看意外、巧对意外,使它真正成为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意外 理性回归 实践提升 主体价值 价值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10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出现意外是自然的,这些意外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许多的缺憾,但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将其扼杀,而应及时捕捉和灵活运用,从而使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它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反思当下:面对意外往往避而不谈或信马由缰
一般而言,教学中出现了意外就意味着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很多教师往往把课前的预设考虑得十分详细周到,准备多套预案,课堂上不容许学生“越雷池半步”。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教师处理不当的现象很多。
案例A: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教师在谈话导入揭题后提问:“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一生正好投教师所好,提出教师预设中的问题:“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呢?”教师正要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时,另一生突然大叫:“这个问题我知道。”教师态度极其和蔼,亲切地说:“你可真聪明,我们读完课文后再回答,好吗?”……
归因:教学中,教师受目标的驱使和教学任务的约束,总是习惯于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课前预设的轨道上来。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仅是以提问引出下面的教学,预设中并没有打算让学生回答,因此课堂上出现意外时,教师很和蔼地将其婉言回绝。
案例B: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一位学生突然说:“小猴子最初得到玉米时就应该满足。”这时,又有一生嚷道:“不对,小猴子应该将玉米、桃子、西瓜都留下。”教师顺势追问:“你们认为小猴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有的学生一时失去了主张,有的坚持自己原来的观点,还有部分学生则表示“这两种做法都可以,因为小猴子不会空手回家了”。
归因:学生阅读价值的取向,不仅受文本内涵价值的影响,而且教师的点拨、引导也十分关键。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适时加以点拨。案例中,教师开放讨论话题,任由学生表达,忽略了“小猴子贪心,目标不专一”的本质原因,显然偏离了教学的主题。
二、理性回归:面对意外需要掌握应对之策且从容不惊
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无论是回避还是放任自流都不是应有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课堂最终只能沦为平庸;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敢于面对且掌握应对之策,就能从容不惊。
1.探寻文本的主体价值
文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解读文本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育人价值等方面的达成。教师只有正确、到位、深刻地理解和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价值,才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抓住知识要点,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地解读和感悟文本。
2.深入了解生情学情
教师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准确的学情分析是进行后续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起点。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明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厘清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和欠缺的,才能避免重复和低效的教学。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知识结构中应具备的要素以及每个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应做到心中有“度”,这样才能给教学设计准确定位。
3.尊重多元价值的解读
面对课堂中不断出现的意外,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灵活应对的教学机智,就会出现课堂节奏混乱和学生自由驰骋的无序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在给予学生尊重的前提下,及时地进行辨析和引导。为了生成的精彩,教师在课前应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一些最可能出现的意外,预设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或应对策略。
三、实践提升:面对意外应该敢于直面且精彩转化
开放、生成的课堂注定有意外的发生,这种意外既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存在,又是教师预设之外的动态教学资源,还是学生真实感受的一种抒发,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转化为精彩。
1.还给学生话语权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虽然有时候意外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但正是这些意外才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依情顺势引导
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有效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预设,做到依情顺势引导。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在教学“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建设绿洲”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面对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是怎么做的?”在学生自主阅读、圈划词语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有的学生找到“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这一句话,说:“阿联酋人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要把这座城市建成‘绿洲,这太不现实了。”其中有一名学生说:“阿联酋人太笨了!他们完全可以建设海水淡化装置来生产淡水,自己培育树苗和花草,不一定都要花钱买啊!”其他学生也在小声议论:“这得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显然,学生的认知已偏离了文本的主导价值。此刻,教师并没有完全否定学生的意见,而是顺势引导说:“是啊,过去阿联酋人为建成‘绿洲的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只有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老师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阿联酋人一定会更加智慧,拥有更多的办法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至此,实现了课堂意外的顺利转化。
3.达成价值提升
每个学生对生活都有着独特的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他们淳朴而真实的表达自然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如教学《做一片美的树叶》一课,教师出示投影(呈现一棵枝枯叶落的大树)并提问:“同学们,瞧这棵树,它美吗?”这时,教室里一片叹息声,学生纷纷摇头说:“它都快死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美呀?”就在教师欲将学生进一步向纵深处引领的时候,突然坐在角落里的一名学生高高举手,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没有叶子的大树同样也是美的。”这一意外之声顿时招来大家的一片嘘声,他接着说:“因为大树虽然没有叶子,但是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等待着再一次的发芽,更何况它的叶子化作养料肥沃了土壤,让大树生长得更加茂盛,难道不美吗?”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显然,教师原打算进行的引导已显得多余了。虽然这个意外偏离了这一主题,但却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使课堂变得更丰实和灵动,让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总之,课堂教学中,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伴之而来的是学生某种隐性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因此,教师应关注、体察这些意外,使之变得富有灵性。
(责编 杜 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