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直面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切实提升党报“四力”的方法与路径探析

时间:2024-04-24

□ 文/陈作平

陈作平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党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担负着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思想动员和舆论引导的重任。***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新闻舆论工作时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和践行习总书记指示,只有全面提升以党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发挥“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使命,才能为我国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舆论环境,汇聚起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伟力。

但是不能否认,近年来,随着商业资本不断进入传媒业,媒体市场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党报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断挤压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得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力日渐衰减。而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又大大降低了新闻门槛,使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大众化,也给舆论领域带来了各种杂音。在当前媒介环境下,通过提高党报的“四力”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党报要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职责,必须适应媒体市场发展环境,用好政策优势。一方面,党中央已经做出了加快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纷纷加快媒体融合建设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党报必须从改进内容产品供给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入手,来不断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党报既要实现政治宣传的功能,又要面对读者阅读需要和市场竞争法则,这就决定了党报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正视以下新闻报道领域的难点:

一是正面宣传性报道如何让受众喜闻乐见?

二是周期性报道如何推陈出新?

三是热点事件报道如何把握好报道分寸?

四是竞争性报道如何形成自身优势?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党报应该抓住时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具体而言,我认为当前要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从比较维度报道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闻姓“新”,只有新鲜的、变化了的信息才能够赢得受众的关注,而新鲜的、变化的信息通常只有在与过去事物的比较当中才能看得更清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反腐斗争、军队体制改革、精准扶贫等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广泛的民心。党报宣传报道这些伟大成就很容易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前不久,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关注的焦点,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国在高铁建设、航空航天、海底探测、核电建设、智慧城市、南水北调、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令国人倍感自豪,显示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党报宣传报道这些正面成就,就要善于从今昔比较的维度来展示和分析最新成果。

如果说,当下与过去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纵向比较便于人们发现新鲜的、变化了的信息。那么,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则是一种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便于人们发现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差异信息,这种差异信息同样会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和新闻报道点。党报如果把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就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16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政治制度上,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都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种制度设计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党中央的核心力量,容易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出一种团结力量。

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所谓“民主制度”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制度设计,其常常制造出分裂的力量。中国就像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接力赛”,西方则像是在不同派别竞选下的“拳击赛”。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毫不留情地否决了前任的一系列决议和法案,与传统的“精英政治”彻底决裂。美国近年来枪击案频发,人们都认识到了枪支泛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但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禁枪令在美国永远难以获得通过。美国发生水灾后。军队是拿着枪开着巡逻车进入灾区,他们只负责抓那些趁火打劫的流民。中国发生水灾后,军队是带着救灾物资和设备冲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想让贫困人口脱贫,许多国家没有能力实现脱贫,一些国家也只能靠慈善救助。中国则将脱贫攻坚战列为各级党政部门的考核目标,要求对口扶贫,精准扶贫,防止返贫,这种做法的力度和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从近年来的舆情发展来看,宣传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以党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的主旋律,也日益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主基调,甚至许多西方媒体也开始增加对中国的正面报道,与前些年一些人妄自菲薄,唱衰中国相比,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正面声音越来越响亮,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

二、大力加强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党的威信力和号召力

新时期要提高党报“四力”,就要大力加强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宣传报道力度。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另一方面,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需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增强党内建设,使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中纪委在十九大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供的一组有震撼力的数据说明,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正如***总书记所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在新闻界,一个非常突出的媒体现象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年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传播力、影响力直线上升,这与该网站在第一时间发布反腐最新成果和曝光腐败典型案件直接相关。此外,中纪委宣传部还制作播出了《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系列电视专题片,详细披露许多重大案件的细节和腐败官员的内心世界,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又显示出党中央反腐的信心与决心,取得了超乎寻常的良好反响。这方面,党报需要向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宣传部门学习,加大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宣传报道力度,进而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敢于介入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是彰显新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另一个“主战场”。由于种种因素,许多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的事件党报时而出现缺席和失语现象。传播心理学“首发效应”认为,首发信息具有先导性和稳定性,受众第一印象很难改变。网络平台易出现情绪泛化、观点极化现象,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尤其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形象的热点新闻事件,党报应当主动发声,占领舆论制高点,积极揭示真相,用事实破除谣言。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后,11月20日,北京市展开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活动。活动开展后,网络爆发“北京驱逐低端人口”的舆论。26日,北京市安委会回应,澄清“驱逐低端人口”是传言。但舆论仍未平息。29日《北京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共刊发6篇报道,积极回应舆论热点。头版发表评论《要坚定有序也要人文关怀》,为此次专项活动定调;三篇民生报道《街道企业齐张罗 两天进了新家门》《房山腾退户找到新住处——“这下总算住得踏实了”》和《延庆查封32处安全隐患点,村民说——“提着心总算落地了”》,用具体案例展现人文关怀和专项活动成果;《违建仓库里居然盖群租“房中房”》《三家企业存在施工安全隐患被通报批评》两篇报道客观呈现部分地区仍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并表示将继续加大整治处罚力度。《北京日报》这组系列报道既不回避敏感问题,又有效引导了舆论,报道刊发后,在各种渠道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促进了舆论事件的平息。

党报工作者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宗旨,因此,党报只要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就应该放开手脚,大胆介入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从而发挥出党报应有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转变新闻报道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提高正面宣传报道的传播力

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首先要在内容生产体现出读者视角。一方面多报道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围绕当前全党的工作重点,选好新闻报道主题,要深入基层,联系实际。新闻报道基调要准确体现中央精神,报道题材要接地气,报道内容要有温度。另一方面,党报在开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等重大主题报道时,应当避免空洞喊口号、唱赞歌,而要挖掘意义、突出细节,创新报道角度。

其次,党报在文风上也要变宣传思维为新闻报道思维,转变叙事风格,为读者提供易读、耐读的优质新闻作品。

前不久公布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5日刊登的《老郭脱贫记》获得了通讯类一等奖。这篇通讯将精准扶贫这一宏大主题通过具体人物的故事形象地呈现出来。老郭年轻时不穷,因儿子生病致贫,自己打工又落下了脑梗,他享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照顾,吃低保,安排公益性工作岗位。但他却不想躺在政策温床上,主动把政策照顾让出去,通过自己种药材、养猪完全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个故事一波三折,不仅写出了党的扶贫政策,还写出了主人公踏实肯干、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转变新闻报道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一线,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善于把概括材料转化为具体材料,把抽象主题转化为形象个案,把遥远的大政方针转化为百姓的切身体会,把枯燥的正面说教转化为正反结合对比,把僵化的宣传报道模式转化为富有冲击力的新闻表达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