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人工智能到AR世界:2017中国纸媒的融媒探索——从《钱江晚报》的改革谈起

时间:2024-04-24

□ 文/蒋梦桦

“打开手机扫描本版,即可打开一扇通往AR世界的大门。”2017年12月2日,《钱江晚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则自我宣传的广告:接下来连续三天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刊封面,都将是一张“会动的报纸”。

就在一年前,2016年12月2日,《钱江晚报》在创刊30周年的见证大会上,宣布与微软战略合作,率全国纸媒之先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记者。

一头一尾的两件事,都让《钱江晚报》成了媒体圈的“热搜”。

一、优化组织架构,人人都是“新媒体”

***总书记多次就媒体深度融合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1月1日,创刊30周年的《钱江晚报》,选择在而立之年深入探索媒体融合的新途径、新流程、新架构,打破沿用30年的部门制,探索全新的栏目制,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员工既是报人也是新媒体人。

媒体融合改革,经过一系列宣讲和动员,在报社内部形成共识。不论来自采编或经营,每个人都开始审视自身的资源积累,开始观察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逻辑,并从中梳理出潜在机会。

这种机会,可能是出精品报道的机会,是编辑记者个人尝试新领域的机会,是志同道合者合作共事的机会,也可能是内容变现的机会。这也是《钱江晚报》此轮媒体深度融合的期待所在——通过重新整合资源,包括外部客户资源和内部人力资源,一方面激发精品报道的创作力,同时也提升内容变现的速度和能力。

经过路演、答辩,最终有涵盖新闻与生活服务资讯的近50个栏目通过遴选,成为《钱江晚报》全新组织架构的基础。各栏目在内容生产上“打包”,既写报纸版面稿件,也要写新媒体端的稿件;在内容分发上也“打包”,既要编辑报纸版面,也要把内容更新至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各类分发渠道;部分与市场接轨紧密的栏目,在严格遵守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同时,采编人员还需与经营人员沟通配合。

地产与金融就是两个典型案例。过去在经济口跑房产线、银行线的记者,在与经营团队融合的过程中,共同开拓出更深度的资讯服务,完成内容消费的升级。比如,《钱江晚报》地产全媒体中心开发了一个杭州楼市的数据库,根据每日数据更新可查询一房一价,也可以按区域查询、按学区查询、按新房或二手房查询。在该中心的官方微信号上,每个月都会推出基于这个数据库的楼市行情盘点和排行榜,从阅读量表现来看,这样的内容非常受欢迎。同样,在《钱江晚报》官方微信上,“查房价”“学区房”这两个由地产中心提供的功能接口,也一直是活跃度最高的。又如,《钱江晚报》金融全媒体中心创建了一个叫“178理财”的栏目,种子用户是一直关注理财新闻的报纸读者。采编与经营在这个栏目里配合得非常好,一方面提供及时、靠谱的理财资讯,一方面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钱报178对会员进行分层,向数据要效益,如今已迭代升级成为城市生活服务商。2017年4月,178依托数据与智能技术实现融合发展,与杭州某电子科技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钱报178APP”成功上线,目前已拥有20万以上实名用户,并成功实现从用户导入到用户变现。

“栏目制”推进一年来,《钱江晚报》的媒体融合真正从“相加”走向“相融”,与此同时,内容生产也从过去粗放式、一把抓的模式,转向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精准化、垂直化、社群化,从面向不同行业转变成面向不同人群,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思考问题。用互联网的话说,采编开始有用户思维了。

以教育类栏目设置为例,过去教育资讯都发在“升学宝”微信号上,栏目制推行后,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栏目找准特定人群,内容更深耕,推送更精准。其中,有面向在校学生的栏目“升学宝”,有面向学龄前儿童的“聪明堡”,有面向校外培训的栏目“少年学堂”,有面向高等院校学生的栏目“大学城”“知留学”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打破部门建制的改革中,《钱江晚报》还新建了特别报道部和产品规划部,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在一些媒体裁撤调查报道队伍的背景下,《钱江晚报》集结各线口优秀采编力量,成立特别报道部。同时,尝试减少一般性资讯内容版面,位置靠前的重要版面优先留给深度报道和本地新闻,其余版面由各栏目“竞争上岗”,而能否“上岗”的评判标准也是内容质量的高低。

很显然,这是希望把有限的纸质版面打造得更本地、更精品、更深度。与之相辅相成的,是移动端新媒体产品的打造,这也是产品规划部的职能所在。当大量原创稿件开始只依赖新媒体平台传播时,如何完善新媒体分发渠道建设、如何打通内外部流量、如何提升智能分发程度、如何拓展内容边界,都需要从新媒体产品的全局去考虑和设计。

二、发力移动端产品,用前沿技术赋能内容

2017年后,《钱江晚报》的日常纸质版面略有减少,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加大了对移动端新媒体产品建设的投入:负责产品设计开发、渠道品牌运营、内容分发的新媒体中心,一跃成为报社内人数最多的部门,编委会也为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给予了极大的包容与支持。当主要读者群已经转向互联网移动端,《钱江晚报》把内容生产和分发的重心转向互联网移动端,也就水到渠成。

“浙江24小时”是《钱江晚报》2017年出品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也是《钱江晚报》此轮媒体深度融合的主要抓手和平台。客户端于2017年2月8日正式上线,据权威第三方平台统计,目前各项核心指标均居国内晚报都市报客户端前列。

过去一年中,许多与融媒体相关的新技术、新玩法,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先行先试的。

一是引进来:引入全球顶尖的技术团队,帮助自有移动端产品实现智能化。

《钱江晚报》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达成全国首家战略合作,实现《钱江晚报》的内容与用户数据与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互通,这在《钱江晚报》甚至浙报集团的历史上都不曾有过先例。

利用微软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微软核心开发团队合作,“浙江24小时”已拥有内容流智能推荐、对话式内容推荐、按地域内容推荐、智能推送等多种智能分发形式,让内容更精准地呈现给偏好相匹配的用户。

人工智能机器人记者小冰,也作为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家入驻《钱江晚报》两微一端。一年来,小冰完成机器写稿百余篇,还拓展出交互式新闻卡片、机器人评论、机器人语音播报等内容形式。小冰的测颜值、读心术、谁买单、写诗等智能应用,也为客户端的用户活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是走出去:报社在两微的基础上,拓展出多类型的内容分发渠道,有效提升了原创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

传统的《钱江晚报》官方微信、微博两大分发账号,和晚报旗下各类子微信矩阵,都延续了强劲的势头。在一些微信公号发展普遍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钱江晚报》官方微信号2017年已生产出约130篇10万+稿件,阅读量转化率稳居浙江纸媒微信公号前两位。《钱江晚报》官方微博账号活跃度排名居全国纸媒前十、浙江第一,多次出现阅读量在千万级别的稿件。

最近,《钱江晚报》的一篇原创新闻《这一次,母亲不会原谅我》,不仅在《钱江晚报》官方微信、教育类垂直微信公号“升学宝”上双双达到阅读量10万+,还在《钱江晚报》官方微博中创下4000万阅读量的记录。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先后转载了这篇稿件,阅读量也都在短时间内达到10万+。

在两微的基础上,《钱江晚报》采取人工推荐和机器自动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了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号、wifi万能钥匙、百度DuerOS、边锋新闻、吉利车载等10余个主流分发渠道,试图打造一个涵盖主流新闻客户端、头部工具类APP内容流、智能语音系统、游戏平台、物联网系统的立体式内容分发网络,为自有客户端及网站导流。在各类分发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一批千万级阅读量的作品。原创新闻《西湖引水口每天捞起半吨“海瓜子”》,在企鹅号上单篇阅读达1800万;原创视频《暖心!快递小哥带狗上班》,全网播放量突破2800万次。

通过上述“引进来、走出去”,《钱江晚报》的媒体融合改革初步完成了互联网化、移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新媒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11月,剔除纸媒版面广告打包捆绑部分,《钱江晚报》新媒体平台已实现千万级的营收。

三、扩充人才与知识储备,全面保障深度融合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回顾《钱江晚报》过去一年的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我们认为“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

人才队伍的建设、知识结构的优化,是整场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保障改革顺利推进,《钱江晚报》在传统纸媒采编人才建设的基础上,借鉴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从零开始构建出一支既符合互联网特征、又符合采编业务实际的人才队伍。

在集团各部门支持下,《钱江晚报》拥有了一支专属开发团队,团队中有来自阿里、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的工程师,能够实现客户端的自主研发和正常迭代(2017年已实现前后台迭代50余次);《钱江晚报》自身也通过采编人员转型、外聘等方式,培养出独立的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前者负责产品规划设计、需求转化、落地推进、系统维护;后者负责品牌推广、商务拓展、活动运营、拉新促活。

在媒体行业赖以生存的内容领域,逐步培养出一支优秀的视频团队。抓住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风口,这支10人左右的小团队在过去一年中生产了200余支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6亿次。

新的人才结构,新的内容类型,新的分发渠道,评价体系也随之推陈出新。针对内容团队,我们引入浙报集团自主研发的传播力指数系统,内容考核让数据说话,通过考核杠杆推进媒体融合。不仅考核版面内容质量,还要综合评估内容进入各类互联网分发渠道以及被全网转载后的数据表现,这个指数包括阅读、互动、转载等多个维度,通过机器算法得出,可量化、可追溯。而针对非内容团队如产品运营视觉设计等,我们引入互联网公司普遍使用的P序列薪酬管理制度,按岗位能力业绩确定薪酬,努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一个显著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栏目开始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用媒体融合的意识策划选题,也有越来越多的采编人员掌握了多项写作以外的、但又能够辅助写作与传播的新技术,成为融媒体时代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新的一年,《钱江晚报》将努力应对大数据战略,进一步探索内容聚合和PGC平台,拓展内容边界;进一步优化数据库建设,提升移动端人工智能水平;进一步发挥媒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探索内容变现的更多可能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