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性建设

时间:2024-05-08

左 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科学性和文化性同属于数学的本质属性。也只有当科学性与文化性达到完美的结合时,数学才能在激励学生对真的探索、善的发现和对美的追求中彰显其特有的魅力。

数学是一种智慧,这智慧包容着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辨、建设和超越的精神。它是相对的、动态的、易谬的,数学学习追求的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教师的观念只有从数学学科中跳出来,走向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因此,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地。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凸现文化性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充分利用数学史实

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呈现数学史,并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发展史上一些有意义的事件,这样学生对数学史有所了解,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整体意识,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自豪感。

二、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数学教学要能反映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特征,以培养新一代公民的现代意识。知识经济、信息化、现代科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均可在教学中得以体现。“神舟六号”“奥运会”“神舟七号”等,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当代社会进步的特征,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价值,并通过数学学习,增进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了解。把数学知识建构在开放、立体的生活背景下,数学教育才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而是将知识、能力习得与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说:“数学中的还原问题同学们都能顺利地解决,但是生活中我们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她的还原却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在教材后面的纸牌游戏中,可不采用教材中的四张纸牌,把它换成“蓝”“天”“碧”“水”,通过还原游戏得出:“碧水蓝天”“水天碧蓝”……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用还原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得到了环保方面的附加信息,平添了许多文化色彩。

三、倡导积极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形成的人的意识与心理状态。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指在教学中,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和人文取向的价值尺度,把人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作为关注焦点,对中外人文精神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吸收、整合、超越。这样,既可以在道德层面的感情、意志、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上发挥作用,也可以在政治层面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有所导向;既可以在哲学层面上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可以倡导做人的基本准则,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正直、勇敢、守信、宽容、乐观、上进等良好品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总结:“一个成功的人是一个‘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是一个‘圆,我们的祖国不也正是一个逐渐形成的‘圆吗?你看,香港的回归,澳门重回祖国的怀抱,我们期待着台湾早日和我们团圆(出示图‘中华民族大团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圆,就让我们从今天起,从现在起,认真描绘自己心中那美丽的‘圆!”

数学文化一旦渗入教材、融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清新隽永、平易近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凸显文化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内涵,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并自觉地把数学与生活、科技、环境、教育等联系起来,体验到数学所特有的亲和力。教师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一定会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乃至整个人生发生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定能占据学生的心灵。

数学知识无需终生铭记,但数学精神会激励终生;解题技能无需终生掌握,但观念及其文化哲学会受用终生。因此,数学课上出文化意味,是一种应有的现实的价值追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