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曹 洁
无意间,我读到一篇《妈妈回来了》的文章,文章写到“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是一个名叫郦思哲的一年级小学生写的。假如让你来评判。你会判多少分?如果我告诉你,就是这样一篇仅107个字的短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你信吗?这一篇获奖作文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从内容看。这区区107个字的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前一亮,并且有一种隐隐的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段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有过的是伤感和思念。这个时候,作者用由己的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这样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二)从形式看。这篇获奖作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小学习作,尤其是中低年级,不在于形式,不在于长短,只要能写出童真童趣,能再现学生精神和生活的原生态。就是好文章。
想起于永正老师在一节四年级作文课上的做法。他不论篇幅长短,形式的优劣,只抓习作的亮点,不停的加分。最多的一个竟然得了150分。这样的引导下去,何愁学生不喜欢作文,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着如何才能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
记得那是上午的第三课,也是我的语文课,我的课还没上到一半,突然天黑压压的,快要塌下来一样,这时,教室里开始有人蠢蠢欲动,看着越来越沉下去的天空,有更多的人,开始东张西望,正愁这个星期没写作素材的我灵机一动,放下课本,对大家说:“这一课不上了,索性给你们到外面看看去吧。”我的话刚一落,有几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坐在第一排的孙锋就拍着大腿哈哈大笑,笑那些人误解了老师的意思,出去的人被他这么一笑,就涨红着脸不知所措的走进教室,我又补了一句:“去看吧。”他们又出去了,刚一走出去又被孙锋笑了回来。这一次,我很认真很诚恳地对大家说:“放心吧,大家出去吧,仔细地观察今天的天气。”这时。大家哄的一声笑起了孙锋,这一次红脸的就是孙锋了。针对这一事件,我让学生写了三篇作文,《下雨了》《难忘的一堂课》《我的语文老师》,这三篇文章其实一篇写景,一篇写事,一篇写人,因为有了体验学生把要下雨前自己的担心害怕,老师叫出去玩时的不知所措,以及孙锋被哄笑时害羞得像一个即将出嫁的新娘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写作的情绪很高。
经过这次偶然的尝试,我感受颇深:
一、真切体验是作文的诱因
这一次习作之所以成功,原因是真切地体验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机。很多时候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真切地体验,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前,首要的是设法让学生形成真切地体验,当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时,作文便成为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自然的表达。
二、真切的体验是指导的“抓手”
教学生写作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的前因后果。下雨前的环境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老师叫出去时,同学们所表现出的不同反映,然后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这样,抓住重点的细节,最终让作文更生动具体。更好的表达了思想内容。
三、“共同交流”是作文指导的法宝
很多时候,学生面对单一的读者——教师,得到的回应仅仅是一些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学生完成作文后,我采用了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先让学生互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以增强作文的兴趣。这样,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每互学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作文教学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