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课堂,探究培育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时间:2024-05-08

王红梅

[摘 要]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地、如何扎根于学生的能力体系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要着眼于此,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7-007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明确阐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可以看作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经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从理解、表达、思维、审美四个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从增强理解能力入手,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和保障。课堂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体现在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鉴赏等活动中,又体现在学生阅读时呈现出来的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活动中。换而言之,理解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由表及里的理解能力,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面以《囊萤夜读》的复述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师:这样的一个成长故事,仅用了短短几句话来表达,可见文言文语言之凝练。请大家发挥想象,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可以思考一下,车胤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没有灯油看书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在夜晚看书的办法?这个办法成功后,他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慨呢?

生:车胤小时候家里很穷。

师:穷到什么程度?

生:家里经常买不起灯油。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看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一个点子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师:萤火虫容易捉到吗?

生:萤火虫非常难捉,他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萤火虫捉住,装在袋子里。

师:用萤火虫做成的灯亮吗?能够持续照明吗?

生:萤火虫的光亮很暗,而且会一闪一闪的,车胤看了一会书,眼睛就疼了,他使劲揉揉眼睛,继续看书。

师:你复述得非常好!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就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由外在到内涵的“感知—感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及时反馈等策略,是引导学生由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感悟的关键。归纳起来,理解能力培养的策略有三。策略一:创设情境,开启文本理解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创设了一个“车胤囊萤”的情境,以情境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车胤“囊萤”的原因及过程。策略二:聚焦话题,找寻內涵理解的入口。因为有了情境的切入,聚焦关键词语就像使用放大镜一般,让学生感知、感悟的方向主动聚焦到统一的话题上来。策略三:连接生活,打破深层感悟的壁垒。课上,笔者围绕“囊萤”和“夜读”,将课本与生活无缝对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究,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断引向深刻,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从提高表达能力入手,培养核心素养

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表达能力一般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既要会说,也要会写。会说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口语交流,传递情感;会写则是能够运用自己的言语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下面以《囊萤夜读》的拓展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师:你们知道“囊萤映雪”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1:“囊萤”指的就是今天学习的囊萤夜读。

师:那么“映雪”呢?“映雪”的故事来了!(课件出示《孙康映雪》——“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生2:孙康家里非常贫穷,下雨天屋子还会漏雨。他经常吃不饱饭,穿得也很单薄。

师:你通过想象刻画出了一个家境贫穷的孙康,真不错!

生3:孙康家里很穷,但他特别喜欢看书。可冬季的白天太短暂了,等他干完活,太阳就快要下山了。他抓住夕阳的余晖努力看书,但是天很快就黑了。有一天晚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冷极了。孙康发现下完雪的屋外亮堂堂的,他顾不上冷,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雪地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寒冷的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但他丝毫没有察觉。

师:入情入境,令人听得津津有味!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古文《孙康映雪》进行阅读迁移,引导学生展开说话练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规律,借助举一反三的迁移方式和入木三分的评价智慧,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归纳起来,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有三。策略一:读写融合的培养模式让表达有本可依。语言表达系统的建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展读写融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实践是基本策略。在本片段的迁移实践过程中,笔者依托学生对囊萤夜读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深入文本的语言情境,然后引出“映雪”的故事,引导学生读类似的古文。有了文本作为依托,学生有话可说,读写融合之下的表达更为顺畅。策略二:举一反三的迁移方式让表达有径可学。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达成。在本片段教学中,借助有共同语境的《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这两篇古文,进行举一反三的口头表达迁移,以讲故事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表达有径可学。策略三:雁过无入木三分的评价智慧让表达有章可循。小学阶段,学生的口头表达乃至书面表达大多是零散的、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当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表达时,能够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中的闪光点,进行比较、梳理、点拨和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表达的内化,从而形成规范化的表达,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从训练思维能力入手,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思维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下面以《囊萤夜读》的关键词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师:有人从囊萤映雪的故事中总结出一个观点,该观点逐步成为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俗语——寒门出贵子。你怎么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生1:我同意这个观點。孙康和车胤家里都很穷,他们努力读书,改变了命运,成为有才华的人。

生2:我不同意。读书努不努力和家里贫穷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古时候皇帝的儿子女儿都很有才华,他们一点儿也不贫穷。

师:所以,寒门一定出贵子吗?富裕的家庭就不能出贵子吗?

生3:要看自己努不努力。想要努力学习的人,家庭再贫穷,也会像车胤、孙康一样想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生4:我认为无论贫富,都要认真学习。

师:的确,人是否能够成功,跟贫富贵贱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跟学习精神与态度相关。

归纳起来,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有二。策略一:贯穿始终的大问题设计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导向。教学中,设置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本片段教学中,笔者出示观点,创设辩论的情境,让学生在辩论中讨论学习和家境贫富之间的关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策略二:相互交融的智慧理答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师生互动交流是语言类课程学习的常用形式,教师的智慧理答既是教学层层深入的需要,也是学生语言思维的范本。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抓住核心问题,自然有度地往深处延伸,通过智慧的引领和巧妙的理答,引导学生探究“寒门出贵子”这个观点的科学性。用辩论的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从培养审美能力入手,培养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选编的文章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动的文学形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下面以《如梦令》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师: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词与画是密不可分的。静下心读《如梦令》,就会有一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画面。大家尝试把这样的词语画下来。你画了哪些带有画面感的词语?

生1:我画出了“溪亭日暮”这个词语。

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词人站在溪亭边,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亭尖,金光铺洒在荷叶上。这是一幅很美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有配乐的画面)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金色的水面波光粼粼,栖息的倦鸟叽喳归巢。远山、近水、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这就是溪亭日暮。这样的美景怎么不叫人沉醉?我们再由“溪亭日暮”展开联想,词人会在亭子里干什么?能用四字词来说说吗?

生2:词人会在亭子里吟诗作画、品茶聊天、弹琴吹箫。

师: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呀!除了“溪亭日暮”让人联想到了美景,还有哪些词也能让人想到美丽的画面呢?

生3:我看到了“藕花深处”的嬉戏,词人与玩伴一起在荷塘里采摘莲蓬。

生4:我想到了小舟在荷叶间穿过,一群鸥鹭扑腾着翅膀飞起来的画面。

师:你们说的这些画面其实就是“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再展开联想,你的脑海中还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5:我脑海中出现了荷花摇曳的画面。

生6: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几个少女欢快地划船的场景。

师:青青的荷塘荡漾着少女的笑声,真美好!来,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齐读《如梦令》。

归纳起来,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有二。策略一:引入生活经验,激活审美体验。语言的美感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体验蕴含在文字中的别样情意。以上教学片段,笔者抓住“读画面,去联想”这一读词策略,引导学生读词想画、圈词入画、由画想景、由景生情。引导学生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词语和画面进行生活化联想,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使其感受更加具象化。策略二:想画造境,激发审美感受。笔者根据本词用词凝练、画面跳跃的语言特色,采用了“融入感官体验、读词想画造境”的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在进行多层次的朗读与体悟之后,借用“读画面,去联想”的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与探寻,深入文字,在听、看、闻、触、感等多种体验下,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读出情境的核心,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情态,感受到汉语言文字之博大精深。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而是语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实践过程。教师要聚焦课堂,准确把握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这四个维度,朝着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陈泉堂.关注学情 迁移方法 聚焦运用:以《如梦令》教学为例谈宋词的教学[J].江西教育,2016(35):22-25.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