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金蓉
[摘 要]复述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复述这项语文要素贯穿教学的始终。简要复述是四年级复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提取关键信息、按照发展顺序、演绎故事内容等五个维度搭建简要复 述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内化作者的思维,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顺利完成对课文的简要复述。这样的复述,能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简要复述;提取信息;演绎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4-002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要求。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完整而连贯地说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形式,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课文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贵在得法。下面就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策略。
一、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简要复述并不是简单复述,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后的复述,比详细复述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故事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学会简要复述,既有利于提升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复述课文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在简要复述前,要让学生先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这样才能将故事内容清楚地复述出来。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为阅读要素,编排了三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学生对“了解故事情节”这一语文要素并不陌生,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都曾经练习过。纵观这一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都是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故事情節展开复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后练习不仅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而且要求学生思考“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这就需要学生去了解文中的情节,读懂“前因”才能理解“后果”。《西门豹治邺》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这是对重点情节的思考与探究,为简要复述课文打好基础。《故事二则》在阅读提示部分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强调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展开复述。因此,教学时,在初读课文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每篇文章的故事情节。《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讲王戎小时候善于思考、能够冷静推断的故事。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学生借助注释就能读懂课文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梳理出“小朋友争着折枝采果”和“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两个情节。《西门豹治邺》讲述的是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治理邺县的历史故事,课文较长。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故事二则》由两则小故事组成。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默读的方法梳理主要内容,把握它们的叙述顺序。《扁鹊治病》一文中,扁鹊三次见蔡桓侯的顺序都是“指出病在何处—蔡桓侯的态度—扁鹊告退”;《纪昌学射》一文的叙述顺序是“纪昌拜见飞卫—飞卫提出要求—如何练眼力—练的结果”。
从题目或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思考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梳理出主要情节,这样学生就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梳理故事的情节就不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这是复述的基础。
二、感受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是故事类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文中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获得对人物的全面认知。
第八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介绍了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等人。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虽然篇幅短,但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课文中,一群孩子看见路旁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又大又多,把枝条都压弯了,就争先恐后去摘李子;而王戎却站着不动,并没有跟风。这样,一群小孩的鲁莽行为与王戎的冷静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爱观察、善动脑的孩子。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在调查清楚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他开始对邺县进行治理。一开始,他以“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为由救下姑娘;然后,用两个“麻烦”惩治巫婆、官绅;接着,用事实让老百姓破除迷信;最后,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让老百姓得益。文章通过西门豹言行的描写,反映了西门豹是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官。扁鹊是历史上有名的神医,他仅通过“看”就能知道蔡桓侯得了什么病。从他四次对蔡桓侯病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医术高明;从他三次苦口婆心地对蔡桓侯的劝说中,可以看出他的尽职尽责;从他一次又一次的冒死进谏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纪昌为了学习射箭的本领,牢记师傅的叮嘱,一年又一年苦练眼力基本功,可见他是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人。正是由于锲而不舍,才使他最终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本领。
了解了人物特点以后,学生就会对这些人物的内心情感有了深入的体验,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样,在复述时学生就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带着感情去复述。
三、提取关键信息
简要复述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讲述。学生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把主要内容重点复述,次要内容简略复述,这样才能达到复述的目的。
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诸儿竞走折枝”的“竞”字是“争着”的意思,描绘了孩子们看见路旁李树上有很多李子都争着去摘的情景,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李果长得很诱人。“唯戎不动”的“唯”字是“只有”的意思。为什么王戎不动,因为他推断出“此必苦李”。从这可以看出王戎在这种热闹场面中的冷静分析。提取这一动一静的关键信息,学生就容易把课文复述得精彩。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时,可让学生带着“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的问题去阅读,提取关键信息。例如,第11自然段中,西门豹看到“女孩满脸泪水”,就知道因为家贫不得不给河神当新娘,实则是送掉性命。这样的惨状让西门豹同情百姓,坚定了惩治恶人的决心。阅读第12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取“扑腾”“投进”两个关键词,体会河神娶媳妇是迷信活动,是巫婆和官绅们想出来的骗人钱财的花招。西门豹正是采用了见证事实真相的方法揭露了官绅巫婆的丑行,让老百姓在亲眼所见中破除迷信思想。邺县年年闹干旱的真正原因是河道没有疏通,因此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十二条渠道”这个关键词,体会西门豹治标又治本的妙招。教学《扁鹊治病》一文,可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行为等方面提取关键词,理解主要内容。教师可创设填写病历表的任务情境,让学生梳理出见面的时间、诊断的结果、治疗的方法、蔡桓侯的态度等,这样就为简要复述搭建了支架。
提取关键信息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清晰,就能弄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简要复述时保留重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复述起来就会更加生动,更吸引人。
四、按照发展顺序
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故事,内容生动。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透过这些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教师从阅读入手,引导学生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简要复述,就得抓住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句。在复述《王戎不取道旁李》时,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文言词语转化为现代汉语,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首先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然后介绍事情的起因——路旁的李子又大又多,经过——小朋友们都抢着去摘李子吃,而王戎没有去摘,结果——李子是苦的。在学生复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们适当加入人物对话,这样使复述更加生动具体。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可以让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复述。“摸清底细”是起因,主要内容是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四问四答。简要复述时,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这一内容讲清楚。 “惩治恶人”是经过,是主要内容,也是重点、难点部分。复述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关联词把事件的过程说清楚。西门豹先是将计就计,救下姑娘;接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了罪魁祸首;最后,用有力的事实教育百姓,破除了迷信。“兴修水利”是故事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简略复述。《扁鹊治病》一文,有很多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 “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来复述故事。教学《纪昌学射》一文,可以让学生按照“开始练习、两年以后、再次去拜见、又开始练习、练到后来”的顺序进行复述。
故事情节是复述的关键。抓住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简要复述,学生的思路就非常清晰,而且不容易遗漏情节,复述也更加到位。
五、演绎故事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二学段的學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课文是一种单纯的口头讲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根据小学生爱表演的特点,如果在课堂上加入课本剧,借助课堂表演,把复述融入活动之中,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都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比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人物,为自己饰演的人物设计一两句台词,大家通力合作,共同演绎故事。《西门豹治邺》课后的“阅读链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课本剧的开头。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起点,给学生分析剧本中各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并进行编写。复述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续编剧本,根据需要对课文内容适当改编,加入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把叙述性的语言转化为人物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形象具体。例如,第1自然段中西门豹“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一细节,就可以改编为“西门豹:(指着土地)老大爷,为什么这里田地荒芜,住的人家又很稀少啊?”第14自然段中,“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这一细节,可以改编为“官绅1:大人饶命,小的这回知错了。官绅2:(打了自己两个耳光)我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课本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将课文中精彩的场景演绎了出来。《扁鹊治病》一课,当扁鹊第二次、第三次指出蔡桓侯身体有病时,蔡桓侯听了以后的反应分别是“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在改编为课本剧的时候,可以改成“蔡桓侯:(一拍桌子)瞎说什么,本王身体结实着呢!”“蔡桓侯:(怒目圆睁)你再敢胡说八道,小心本王杀了你!”这样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表现蔡桓侯的生气,效果会更好。《纪昌学射》一课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演课本剧,共同讨论在哪个方面可以增加什么动作、语言,或者在哪个方面可以删除哪些情节,怎样演才能更加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要求学生非常熟悉课文内容,为此,学生就会主动地钻研文本,探究故事情节,领悟角色特点。在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学生觉得表演还没有尽兴,他们就会自觉地把表演延伸到课外。这样,复述课文就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了。
故事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的阅读注意力。要复述故事,就要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提取关键信息,同时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陶南.“复述课文”:小学故事性文本学习的重要方式[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76-78.
[2] 高永娟. 简要复述课文的教学探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5(01):152-155.
[3] 李静. 搭建言语支架 培植复述能力: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17):87-88.
[4] 花卉.把握单元要素 提升复述能力:《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复述训练例谈[J].新智慧. 2021(01):83-84.
(责编 韦 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