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胡华玲 周胜
[摘 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教师可选择案例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从花样朗读“促”语感、情境朗读“悟”语感、品词析句“炼”语感、讲解范读“催”语感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感;花样朗读;情境朗读;品词析句;讲解范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4-0051-03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当高的语感水平,在阅读时就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信息,想象丰富画面,感受作者情感,捕捉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弱就只能领略一鳞半爪,难得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哪里着手,在教学中具体怎么实施呢?课堂是语感培养的主阵地,文本是语感培养最好的载体,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更能增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是催生“语感”之花的最好途径。
一、花样朗读“促”语感
好的文章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且这种感情往往表现在朗读的音韵之美上。如课文《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把现实环境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形色兼具的图景。单调地读诗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心生厌烦。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我进行了以下教学方案的设计。
首先,我引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整篇课文读流利。
其次,我用富有弹性的语调,打着响亮的节拍,读出儿童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在教师充满童趣的朗读中,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他们忍不住伸出小手,一边有节奏地拍着桌子,一边乐滋滋地跟着节拍读了起来。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有的学生还和同桌拍手互读,欢快的童趣在教室里蔓延,学生沉浸在朗读的快乐中……
最后,在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歌韵律美时,我趁热打铁地进一步引导:“儿童诗不仅可以打着节拍读,还可以美美地唱呢,你听!”此时,课件里响起了美妙的童音《小小的船》,在舒缓而又愉悦的歌声中,学生思绪飞扬,立刻安静下来。我想,诗中一切美好的画面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若隐若现。第二次音乐响起的时候,学生忍不住随着旋律一起轻唱起来……花样朗读改变了常态读书的单调乏味,赋予了语言文字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朗读是一项快乐无比的活动,从而爱上读书,爱上语言文字这种特殊的音符。
于永正老师指出,读有三重境界:初读时,读懂文义,读正确、流利;精读时,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诵读时,读出情趣,读得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径。 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可以依托文本,在文字间自由翱翔,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情感的目的。
二、情境朗读“悟”语感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及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而感情朗读是完成这一任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朗读中学生要想“入情”,必先“入境”。在教学《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到长江磅礴的气势、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声情并茂地讲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指导学生朗读悟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河的诗歌《长江之歌》,来感受长江独特的美,请大家用心欣赏。(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1》)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句子打动了你?
生1:我从“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中感受到了长江磅礴的气势。
生2:我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感受到了母亲的亲切、博爱与伟大,还有母亲河的巨大作用。
生3:我知道了母亲河原来很长,因为“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写出了她的源远流长。
生4:“我们依恋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在文中出现了好多次,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
师:(深情的)是啊!长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她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所以作者在文中把她比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表达了对母亲河无限的依恋、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近长江,去领略她迷人的风光。(多媒体播放波澜壮阔的长江及两岸风光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讶和赞美之声)
师:想说什么?
生5:长江太美了!我想畅游长江。
生6:我想用最美的语言赞美长江。
生7:我想像播音员一样朗诵这首诗!
……
师:那还等什么?就让我们捧起课本,把對母亲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尽情表达出来吧!
此刻,学生心中的激情被点燃,他们争相要求朗读,此时的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读,而是带着自己的所思、所悟和饱满的情感去读,是深有感触地读,是自己创造性地读。这种读才能真正地唤醒学生心中对朗读的渴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让语感深化于心。
三、品词析句“炼”语感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抓关键词、句,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评析,帮助学生锤炼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小朋友们,请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雨点儿是怎么从云彩里落下来的?(示范读)
生1: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师:那什么叫“飘落”呢?看,老师分别把一小支粉笔和一片纸屑高高地抛出去,谁是飘落下来的?(师演示)
生2:纸屑是飘落下来的,“飘落”就是慢慢地落。
生3:东西必须是轻的才可以飘落……
师:那根据你的经验,你还看到过什么也是从空中飘落下来的?
生4:秋天的树叶。
生5:冬天的雪花。
生6:还有蒲公英的花儿。
师:是的,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当然,还有雨点儿。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课件展示雨点、雪花、火红的枫叶从空中飘落的情景。学生惊呼:“好美呀!”)
师:像这样慢慢地、轻轻地、从高处落下来就叫“飘落”。我们在读这个词语时应该怎样去读,才能读出这种飘逸的美?
生7:“飘落”要读得慢一些,还要轻一点。
师:我听出来了,读得慢一些、轻一些,这个“飘”的感觉就出来了。
师:那从空中飘落的雨点儿多吗?
生8:我觉得雨点儿很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9:课文中说是“数不清的雨点儿”。
师:“数不清”就是说明很多。这种多得数不清的感觉,你能读出来吗?
就这样引导学生且学且思且感悟、且想且读且品味,这浓浓的“语文味”便穿文而出。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读书,那看似深奥的语感在不知不觉中便融入了学生的血脉。
四、讲解范读“催”语感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必须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不仅要通过典范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浓烈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灵对话,以期实现灵魂的相拥、思想的碰撞。所以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丰富、自然,表达要富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催化剂”。
(一)范读助推情感
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感受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和语速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大都词句优美、感情充沛、富有文采。教师在讲授此类文章前,如果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就用明快清新而又抒情的语调朗读了全文。学生在听读中,老舍笔下的草原风景图、人欢马跃迎宾图、握手言笑相见图、把酒举杯宴客图、舞伴斜阳联欢图逐一在脑海中浮现,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的赞叹之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想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急切心情。
(二)范讀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对语言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感悟。强烈而丰富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范读出于教师之口,入于学生之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法。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要表达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感染,从而进入课文意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独幕剧《奴隶英雄》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读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往往读不好。于是,我及时进行范读,用平淡而好奇的语气读出男女观众的残酷无情,用冷酷无情的语气读出奴隶主贵族的凶暴残忍,用亲切有力的语气读出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诉说苦难、鼓动反抗时的满腔仇恨。
(三)范读促进理解
范读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灵活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及语速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朗读的要领并做好课后的朗读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言尤为重要。文本中的插图、彩色的画片,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新课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当读到“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句话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彩图,结合自己的朗读来感受小女孩向奶奶表达的痛苦心情。学生都认为小女孩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他们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感且入情入境,有些学生在读到结尾的小句时还稍微把语调提高一些。我听后,心里颇为欣慰。而后,我用渴盼的语调和情感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插图了解了小女孩的内心渴望。最后,我让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这简短的四句内心独白,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深化他们的内心感受。
郭沫若先生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要有对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这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在教学中,真正的语感只有通过在朗读中不断实践才能达到训练、培养和有效提升的目的。因此,在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将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陆云峰.在语感培养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4(35):26-28.
[2] 刘爱莲.从“语感”到“文心”: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42-44.
[3] 张福生.基础教育阶段语感教学模块设计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0 (05):69-74.
(责编 刘宇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