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朗读训练的价值及策略

时间:2024-05-08

杨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成了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追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章,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强化方法指导,丰富训练形式,注重朗读评价,关注习惯养成,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朗读训练;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4-0066-03

朗读训练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文本主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刻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朗读训练,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精选的名家名篇,为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创造了充足的前提条件。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能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接触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逐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从而为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风光的文章,作者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描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象,感知大自然的美。如此一来,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各个领域都在朝着信息技术方向迈进,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就小学教育而言,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基本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实物展台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朗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调动,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朗读训练当中。

在教学《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手持麦克风展开相应的朗读训练。教师通过大屏幕在每一句诗的正上方都标注了对应的语气条,学生可以跟着语气条的变化展开朗读。同时,教师还通过大屏幕呈现与古诗内容相应的动画画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进入朗读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其状况,记录下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当朗读训练结束后,软件会自动给出评分,教师则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获得高分的方法,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在上述环节中,教师将K歌软件应用到朗读训练当中,在K歌软件上搜索和下载与《暮江吟》《题西林壁》以及《雪梅》相对应的朗读内容,让学生按照软件中的朗读节奏进行朗读。软件还带有自动评分功能,这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而提升对朗读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愿意参与朗读训练。

可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朗读情境当中,切实提升朗读能力。

(二)強化方法运用,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在朗读训练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关键点,如情感基调、语气以及停顿等。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关键点所具有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就拿情感基调来说,它主要指的是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它能够传达出作者创作时的思想状态和心理活动。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这些因素时,就能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阅读训练和语音学习是极其有利的。

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生机和活力,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此,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表达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这一句话应当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

生1:作者主要是赞美秋天,所以我们也要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进行朗读。

师: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分析得非常到位。那么,除情感基调之外,我们还应当注意什么?

生2: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师:这是因为不同的句子停顿是不一样的。之所以在朗读中要停顿,主要是为了整理情绪。因为好的朗读是带着情绪进行的,当遇到某些高潮片段时,情感会有所变化,所以才需要停顿,这样才不会影响后续的朗读。如“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这一句话,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停顿,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朗读。

当指导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在对应的地方做好标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朗读中较好地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可见,在朗读训练当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情感、停顿、轻重、缓急、快慢等方面的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情感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在感悟文本主旨内涵的同时提升朗读水平。

(三)丰富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朗读训练并无太多的兴趣,而朗读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乏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有必要对朗读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完善与优化,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浓厚的朗读氛围,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当中,通过有效的朗读引领语文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训练学生朗读《四季之美》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小组朗读不同的内容:第一小组朗读“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第二小组则朗读“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第三小组朗读……以此类推,每个小组都集中朗读其中一个章节。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如何把自己小组的这一章节读准、读顺、读出感情。在讨论与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朗读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竞赛,通过竞赛评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也乐意展示自己。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到朗读竞赛中。教师选出5~7人的评委小组,对参加朗读竞赛的学生进行评分,选出“朗读小能手”,并给予相应的小礼品。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然会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朗读训练的效果也会更佳。

当然,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朗诵,然后分别打分,再将组内所有成员的得分相加,总分高者胜出,优秀小组将获得适当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竞赛中,学生的集体意识也会有所增强,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有必要对朗读内容和朗读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使朗读训练更加新颖有趣。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朗读训练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四)注重朗讀评价,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朗读中,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不正确朗读。因为有部分学生对朗读存在误解,认为一个词语拖的时间越久,就越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所以在朗读过程中会拖长音。殊不知,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的。然而,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改正这一习惯,从而影响了朗读训练的效果。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过程中的评价因素,及时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语感,学会正确朗读。

如朗读《秋晚的江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首散文诗,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发现当学生读到“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几句话时,往往会拉长音。于是,教师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都十分认真,也投入了一定的感情,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但是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拖长音,如果改正这个不良习惯,会极大地提升朗读的效果哦!”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双翅一翻(拍手),把斜阳掉在江上(拍手);头白的芦苇(拍手),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拍手)。”这样一来,诗句的节奏感就会变得更加清晰。需要说明的是,除这一问题外,学生朗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指导,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彰显朗读的价值与作用。

可见,在朗读训练中,仅仅进行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将朗读评价重视起来,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让学生及时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加以调整,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五)注重习惯养成,确保朗读训练的实效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朗读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要注重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确保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地推进。

1.养成朗读之前做“功课”的习惯。要想提高朗读能力,在进行每一次训练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做足“功课”。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要多加关注,字音要读准确,字义要搞明白,这样才能够把文章更快地读通、读顺。对于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背景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养成定时朗读的习惯。朗读训练不是一日之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训练时,不要贪多,应贵在坚持。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确定一个雷打不动的时间,每天到点就让学生开始朗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比较强的仪式感,让学生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从内心里重视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形成了习惯,到了规定的时间,不读一会儿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3.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朗读,朗读,就得是读出声来。在平时读书时,一些学生声音过小,如同蚊子哼哼,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出声,只是在默读,这非常不好。其实,大声朗读有许多好处。大声朗读可以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有利于记忆阅读的材料;大声朗读能够在读中体会到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强调“大声”的要求,让学生开口出声,读出自信,读出语言文字的美。

4.养成朗读后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地、反复地进行朗读训练,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朗读与反思结合起来:“每朗读完一篇文章,就停一停,静下心来回忆一下,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读得还欠火候,某个地方换一种方式读会不会更好……如果能够把这些体会和同学进行分享,效果还会更好。”学生只有在朗读之后及时进行反思与调整,才能够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快地提高朗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意义重大。在日常的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渗透,将习惯养成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确保朗读训练有实效、出成绩。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训练,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又要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既要注重朗读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又要注重朗读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全面出击,多管齐下,才能引领学生驰骋于朗读的世界中,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朗读的乐趣,从而爱上朗读。

[ 参 考 文 献 ]

[1] 郭蕾. 小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 语文建设, 2015(18):21-22.

[2] 罗先慧.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报告: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分析[J]. 语文建设, 2020(04):12-19.

[3] 戚韵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 语文建设, 2015(29):17-18.

(责编 刘宇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