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智库报告的写作逻辑与记者的转型挑战

时间:2024-04-24

曹杰

内容提要在西方国家,记者是除官员、专家、学者之外的重要智库成员,而在中国,媒体型智库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于记者而言,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挑战?本文从一名记者参与智库报告创作的经历出发,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思考。

关键词媒体型智库智库报告记者转型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鼓励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等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媒体型智库成为中国智库建设热潮中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中央媒体中,新华社已经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光明日报》已将智库建设列入报社战略布局,确立了“智库化办报”的发展思路。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论坛杂志社定位为“智库型全媒体集团”,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人民智库”频道。

2015年前后,媒体办智库已是行业的一个趋势,记者该如何适应这次行业变革?媒体型智库的分析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从记者到分析师,表面上看是最终呈现结果的文字差异,比如体例、篇幅、文风等等,但这些差异的背后是两种逻辑思维的切换。作为海洋领域记者,笔者以分析师的身份参与了《2016东亚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的主创工作,以及《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2016)》《2016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等智库报告的创作、编辑工作。笔者将结合参与这几份报告的经历为出发点,浅析记者转型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视角:做好感知“天气”的温度计

在美国,智库被誉为政治的“第四权力”,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等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政策和公众影响力。从这些智库的研究报告来看,其关注的话题往往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

视角,是记者写作智库报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李克强总理在文莱出席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峰时会提出,“深化各领域合作,中方将考虑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到2015年底,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这种国际的合作机制如何建立?研究的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是如何在海洋局势敏感的背景下充分阐释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是一个关键,这也是最终选择聚焦海洋经济的核心考量。

当然,视角选择的另一大主因是对于自身资源优势的整合,这也是媒体智库独特的优势之一。2014年3月24日,新华通讯社与国家海洋局签署《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海洋发展智库”,吸收海洋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专家,为中国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综合内外部因素,最终呈现的《2016东亚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第一次系统地对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产业政策以及区域间合作做了较为客观而系统的梳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发布之前,笔者专门组织一次专家论证会,邀请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海洋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对报告提意见,在专家组最终的评审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报告独特、新颖的视角。

二、框架:逻辑严谨、判断独立

智库是一个生产思想的地方,智库报告就是传播思想的载体,“自圆其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到报告写作上,首先要有一个分析的框架,比如《2016东亚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的框架分为序言、第一章“东亚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章“东亚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第三章“东亚海洋经济合作进展”、第四章“东亚海洋经济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第五章“结束语”。报告用了约3万字篇幅层层递进地分析了东亚海洋经济的全貌,最终为东亚跨海共赢发展描绘框架性发展蓝图。

即便是从事深度调查研究的记者,写作这样的报告也是有挑战的。虽然记者在日常深度调研稿件中也会采用类似“现状、影响、原因”分析结构,但深度稿件与智库稿件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记者的稿件中往往缺少对策部分,而对策建议恰恰是智库报告的核心所在。《2016东亚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第五部分从东亚区域层面、中国国家层面、以及东亚海上合作平台落地的青岛市等三个层面对于如何推动东亚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此外,为了使得智库报告真正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报告以附件的形式专题论述了青岛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路径构想。

三、数据:绕不开的一道坎

在智库报告中,仅仅罗列个别数据很难使整篇报告的立论站得住脚。在《2016东亚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中,涵盖了13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方方面面的数据,很多数据来源不同,需要数据处理才能实现可比性。对于大多文科出身的记者而言,庞杂的数据搜集和清洗整理是最基本的挑战。更严格的挑战在于数据的分析常常用到数量分析工具,在大数据的年代,掌握至少一样数量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这正是记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以经济研究为例,一名优秀的智库研究员至少需要掌握数据抓取、数据清洗、数据库管理、数学建模等技能。比如,2016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招聘智库研究员公告中明确提出“有SPSS、Eviews经验优先”。

《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2016)》选择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应用与创新环境四个维度,对青岛、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20个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成效做出系统评估,同样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

笔者参与了《2016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专家论证会,由于该报告包括7个子指数,涵盖38个评价指标,想要懂指标处理和指数集成技术方法,进而理解指数的含义并给出修改意见,没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是很困难的。

得益于目前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记者自学成本大大降低,比如微信公众号“全球深度报道网”就专题推送过一篇介绍顶尖调查记者在数据处理中使用何种工具的文章。四、语言:接“地气”的特点不能丢

“接地气”是记者的优势,也是媒体智库研究成果的一大特征。越是专业性强的问题,越是需要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读者并不一定具有相关知识储备,因此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有些面向全球发布的报告,甚至应该把读者想象成只有六年级英文水平的孩子。

因此,《2016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通篇以全景式自描为主,将很多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同样,《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2016)》在写作上也不追求看上去“高大上”的学术词汇,报告论述模式以阅读者的理解方式为依据,简单、直接。实践证明,媒体的语言优势是明显的。该报告的解读稿《比一比20个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力》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超过25万次。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研究人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智库报告以浅显的语言转化,以受众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专业的观点。语言“接地气”的背后是大量的基层调研,而调查研究恰恰是记者的看家本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