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抓住语文要素 发展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8

吴宁静

[摘 要]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在展开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整体的视角,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并通过整体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进行阅读思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厘清语文要素,处理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迁移、内化过程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文素养;语言实践;阅读思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20-02

统编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为线索来组织单元内容。语文要素涵盖面广,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内容。要提高单元教学质量,就要把握语文要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化教师的语文要素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语文要素认识不到位,未能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将其标签化,背离了教材设置语文要素的初衷。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展开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呢?

一、站在学生视角,在语言实践中落实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方面来展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关键。有了语言基础,才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一系列语文关键知识和能力。这些语文要素,与教材单元内容紧密相关,并成为单元课文组织的一部分。从整体来看,语文教学要整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而语文要素的落实就是要从显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挖掘其隐性的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是一大特色。如何呈现语文要素?如何将蕴涵的知识、思维、审美、文化揭示出来?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视角来学习和掌握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剖析其内涵,有三点。第一,要打开学生的想象,将阅读内容转换为画面;第二,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从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第三,能够由课内延伸课外,由此及彼地联想。“想开去”就是循着阅读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教学中,要关注课文内容与学生想象的启发,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力。从单元课文来看,“情景交融”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本单元的审美要素。通过课文阅读,引导学生从写景中悟情,梳理和锁定“景语”,剖析和感悟“情语”。

在《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对蒙古风光进行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画面。如,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其中,对草原的风光、人情、民俗的描写,传达了蒙汉人民深厚的情谊。在阅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借助景色的描绘去挖掘字里行间的深切情谊,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民族情感。在《古诗三首》中,所描绘的日暮江景、西湖雨景、山村夜景,不同的自然风光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情思。古诗阅读,要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去体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纪伯伦的《花之歌》,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花”,这需要我们从阅读中去想象。因此,语文要素落实在教学中,要与人文主题相结合,把握好语文要素的切入点,引领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展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二、强调整体化设计,在阅读思辨中落实

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语言是有限手法的无限运用。”语文要素可以分解为若干任务、序列的规律性知识或原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语文要素,运用系统的思维来优化语文要素的教学,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渐进发展。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细化语文要素的各个方面。在建构单元知识时,要围绕若干要素来呈现学习任务。单元与单元之间也要通过纵横交织的语文要素来衔接学习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整体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语文课堂教学,切忌对言语知识和语文技能进行单纯训练。教师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统整语文要素,使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做好单元语文要素的整体化设计

在单元教学中,可以尝试打破单篇教学的界限,实现对单元内多篇课文教学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就是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利用大单元整体进行教学,实现1+1>2的目标。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中了中外经典神话故事,以“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为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语文要素,让师生明确了教学任务。教学神话故事,要让学生认识神话故事的一般结构,如起因、经过、结果等;同时,要把握神话人物的形象。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从“宇宙蛋”讲起到创造美丽的世界,介绍了神话人物——盘古;《普罗米修斯》一文,则从“火种”讲起,向我们展现了多个神话人物。前者为中国神话,后者为古希腊神话,它们都塑造神话英雄人物,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盘古在开天辟地中,化育万物;而普罗米修斯被宙斯缚在高加索山的岩壁上,经受苦难折磨。这样,把握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单元整体的视角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强调读写一体化设计

统编教材对读与写的结合特别重视。在编排结构上,习作内容虽独立编排,但与单元的阅读主题、阅读要素关联度很高。在习作任务上,教材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基于课文展开小练笔。同时,教材的每一册都有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双向聚焦,找准阅读与写作的耦合點。在普通阅读单元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课文,挖掘语言点,引领学生提炼表达手法,并进行仿写、续写,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这些文章,都与动物有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的个性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旨趣。对单元的习作教学,要将课文作为“例子”,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体会作文的要领。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相互促进,让阅读得更深入,习作更有方法。

(三)做好课内外协同化设计

统编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将课外阅读课内化,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如,教材设置的“与大人一起读”“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等栏目,体现大阅读的特点。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经典童话故事。从内容来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海的女儿》均为半封闭半开放文本,选择对应长篇童话的开头、结尾部分。在教学设计时,对单篇文本的讲读,要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通过课内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让学生从整本书的阅读中了解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有这样的句子:“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怎么列式子。”“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真的有一个‘宝葫芦,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原著进行对照,看看有哪些异同。很显然,“宝葫芦”犹如一把火,瞬间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最后说:“在原作中,王葆放弃了‘宝葫芦。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弃吗?”这样,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思辨,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衔接“下沉”与“上浮”,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语文要素具有外显性特征。立足语言运用,如何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展开引导,以促进学生经验的内化,习得语文知识。杜威认为“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下沉、上浮两个过程”。在语文课堂上,对知识的建构,需要结合语境,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阅读、体验、探究、反思中领悟知识的规律。对语文要素的教学,不能单一地、机械地教学,要经历“下沉”与“上浮”过程,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要素,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面对长课文,应该如何教?对学生的预习任务,如何设计?哪些内容不需要教师教?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全面梳理,教师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哪一部分与‘小英雄直接相联?”这样,让学生快速找准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那些与‘小英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如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读书等情节是否可以删掉?”这样,让学生结合课文去体会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理解景物和人物描写之间内在联系。

在语文课堂上,“下沉”与“上浮”是教学的过程。语文要素要从文本中挖掘出来,将之呈现给学生;再从学生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感悟语文要素,并逐渐将它转变为语文经验。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情,顺应学生思维特点,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展开情境化、多维化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揭示语文要素,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發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厘清语文要素,处理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迁移、内化过程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韦 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