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境化:读出散文类课文的美

时间:2024-05-08

孟琴

[摘 要]统编教材的散文类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情境、技法、活动、实践等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关键词]散文类文本;语境化;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24-0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散文类文本。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做好诵读引导,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美。创设诵读情境、解读诵读技法、创新诵读活动、延伸诵读训练,能给学生创造诵读体验的机会,提升散文阅读学习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在示范诵读、技法传授、诵读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意象美。

一、创设语境化诵读情境,读出文本意境美

散文类文本以写景和叙事为主,具有优美的意境。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对文本意境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意境中,体验文本的意境美。写景散文大多描绘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等。在设计时,教师可通过画面、动画等手段进行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叙事散文一般有一定的情节,教师要从人物、事件考虑,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对语境意义进行诠释。只有这样,才能创设适合的诵读情境,使学生读出文章的意境美。

散文中的景、事、物等,一般都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先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最后找到诵读的情感释放点,这样才能形成文本诵读的基础。诵读不同于一般朗读,需要学生进入角色中、语境中,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情感。如,五年级上册的《白鹭》一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散文,作者描绘了白鹭的优美形态,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对白鹭所处的环境进行直观呈现;然后,教师对诵读情感的基调进行提示,要求学生读出赞美之情。环境描写是文本的亮点所在,在诵读中要读出其美感,给读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诵读,逐渐找到诵读的感觉。教师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诱发学生的诵读情感,教师以轻音乐作为诵读背景,将学生带入特殊的诵读情境中。

教师从情感基调出发,提出诵读任务,并利用图片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带来立体的学习认知。在学生诵读体验时,教师提供了背景音乐,将诵读气氛推向高潮。这样,学生对白鹭所处的环境有了更真切的感知,自然能调整好诵读情绪,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了文章的意境之美。

二、解读语境化诵读技法,读出文本语言美

诵读是有情感的朗读,对技法要求是比较高的。小学生诵读基础普遍不高,因此教师要正视现实,对学生进行方法传授,让学生形成诵读的基本能力。诵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要对节奏、音变、停顿、抑扬等进行把握。为此,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教师的示范诵读、专家配乐诵读音频、对比诵读分析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诵读技法的重要性。

诵读有很多方法需要传授。教师要对其进行梳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针对性引导,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诵读中有不同的表现,教师要区别对待,进行不同的引导。如,《四季之美》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语言优美。在诵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说说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对经典的语句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如,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这一句写秋天的夜晚,给读者帶来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这样的美景真醉人。诵读这样的句子需要有激情,呈现出美感。教师反复示范诵读,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

教师从语言鉴赏角度展开方法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感受环节,这是比较合理的。在鉴赏中,学生进行了情感体验,在诵读中展示了相应的技巧,获得学习认知的内化。诵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感受、领悟诵读的技巧方法,这样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语境化诵读活动,读出文本情感美

散文的语言比较精美,其内涵也很丰富,不仅具有意境美、节奏美,而且还有情感美。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体验时,不仅要关注其语言之美,还要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深度体验,以便形成更多的情感共鸣点,这样才能形成诵读的美学认知基础。示范诵读展示、诵读比赛、角色诵读、演绎诵读、配乐诵读等,都属于诵读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做出设计,以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受散文的情感之美。诵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诵读形式,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桂花雨》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诵读方法指导时,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先对文本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为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让学生体会诵读情感的抒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示范诵读,画出一些经典的语句,注意体会诵读的技巧、方法。其次,教师对诵读方法进行重点传授。这篇散文是回忆性文本,作者对家乡桂花雨的渴望和热爱之情是真挚的,诵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情感。叙事散文有情节的转换,在诵读时要根据需要做出具体的调整,要注意放缓语速,给听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写杭州的桂花是为衬托家乡桂花的美好,诵读时要注意抑扬的问题。哪里需要抑,哪里需要扬,学生要有明确的认知。最后,让学生找出精彩描写的语句,尝试进行诵读展示,看谁诵读更有味道。学生接受诵读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他们先找出那些精美的语句,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发动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深入学生中,对小组的诵读情况进行观察,适时做出点评,让学生的诵读更到位。

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诵读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诵读需要情感体验,也需要技法支撑。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诵读是一种有个性特点的活动。在诵读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教师从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展开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体验的机会。特别是诵读交流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集体学习的机会。只有相互交流、评价,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短处。

四、延伸语境化诵读训练,读出文本意象美

诵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筛选课外诵读材料,与课内诵读相互补充,让学生迁移运用课内所学的方法。课外诵读内容有很多选择。教师可在诵读方法运用、诵读呈现方式等方面思考,给学生提供一些诵读材料,对诵读活动进行组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课外诵读展示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诵读视频,放到网络交互平台上展示交流,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语境化诵读要体现具体的情景。在具体组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观察,将观察体验融入诵读之中,这样能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认知。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描绘的景色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学时,如果教师能要求学生带上课本,到大自然中去诵读,他们的体验就会更为深刻、丰富。如果能够录制成诵读视频,有大自然做背景,这对学生心理的冲击就会更为明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展开创新性诵读,在展示体验中形成诵读感知。接受任务后,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因为大自然具有无限的魅力,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及时上传诵读视频,并展开互评,促进学生形成学科认知。

让学生进入大自然展开诵读体验,这是很有创意的设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立体呈现,如果能够吸收大自然的力量,就会对诵读产生深刻的影响。文本诵读训练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深刻,他们的诵读就越有感染力。文本的美感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要深度发掘,给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機会,促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文本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这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体验机会。因此,教师要进行对接性思考,从教与学和谐的角度展开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散文类文本诵读要体现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诵读情境、传授诵读技法、创新诵读活动、延伸诵读广度,能让学生顺利形成诵读美感认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学生在诵读理解上存在一些短板,教师要从正面给予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欣赏环节,以有效矫正诵读中存在的偏差,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升华。语境化诵读,要体现语境特点。教师要注意提供适宜的诵读背景,深化学生的诵读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走进语境,不断获得诵读能力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周薇.酿出浓浓的“语文味”——小学写景叙事散文教学方法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3).

[2] 权露.关于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外语文,2020(22).

[3] 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9).

(责编 韦 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