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编教材低段科普类文章教学例谈

时间:2024-05-08

王丽华

[摘 要]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科普类文章。教学这类文章,教师要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出发,引领学生读一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换一换理解表达特点,练一练探究表达奥秘。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及普及,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科普类文章;表达特点;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25-01

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科普类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以儿歌的形式出现。这类文章不仅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任务。在低段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引领他们快乐的学习。

一、读一读,体味文章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科普童话类文章。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真正读出自己的个性感悟,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提升科普类文章的教学效率。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师就可从课文的性质特点出发,引领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文本中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并引导他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你喜欢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自己喜欢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就这样,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读出了课文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在低段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科学知识、品味文章的情感。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又使学生获得了一些科学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换一换,凸显表达优势

低段的科普类文章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认真阅读文本,挖掘文本的表达价值,引导学生以语言置换的形式进行课堂练习。这样,可以使枯燥的科普语言形象化、知识化、生动化,更容易被低段学生所理解与接受。

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一文,以“比”为主线,通过三问三答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这首儿歌主要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小动物的特点告诉了我们,读起来有趣极了。下面老师把课文中的句子换一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多媒体出示)

1.谁的尾巴像伞?松鼠的尾巴像伞。

2.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句子读起来更为顺口、好听些。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这一句式进行仿写。出示:

谁的尾巴 ? 的尾巴 。

仿写训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促进了学生对更多科普知识的了解。

在低段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品味句子,然后进行仿写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练一练,探究语言奥秘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在科普类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文本语言的奥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學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要下雨了》这一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语言奥秘。经过朗读,学生会发现“ 正忙着 !”这个句式在文中反复出现。这个句式的前后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符合每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让学生以这种形式进行仿写,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可见,在低段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不仅获得一些科普知识,而且语文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总之,在低段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既要从科普文科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及普及,又要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