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孙海英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教材进行故事化处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教师给学生讲述文本故事,让学生复述文本故事或者创编文本故事,使课堂教学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就会更为活跃,学习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材文本;故事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55-01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特殊兴趣,教师将教材文本进行故事化处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閱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文本故事化处理活动之中,改编、讲述、演绎文本故事,其教学激发效果会更为显著。
一、搜集整合文本故事资源
语文教材文本大多具有情节性,有些文本本身就具有故事性,教师要做好故事资源的搜集整合工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生认知基础有限,教师在故事资源整合时,需要有针对意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部编教材语文第二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内容比较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上一些台词。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先给学生示范朗读了课文,然后让学生看电子课件,并在学生观看时进行讲解:“毛主席看到老乡挑水,就问:‘老乡,这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啊,挑水要走好几里路。毛主席决定为老乡挖一口井。选好了位置,毛主席亲自干起来,大伙儿也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工程之中。最终井挖好了,老乡都喝上了甘甜的井水。沙洲坝人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就在井边立下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动画片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了观看经历,大多能够顺利完成讲述。
小学生对故事有敏感性,教师抓住他们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引导,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效果。
二、搭建文本故事展示平台
语文教学不是故事会,不能全部以故事形式呈现,但适当增加故事情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搭建多种展示平台,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机会。特别是让学生讲述故事、演绎故事,能够成功调动其学习思维,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学习感知,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述故事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小组内轮流讲述这个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看谁讲得最清楚、最顺畅。每一个小组要评选出一名讲故事选手,参加班级展示。”活动开始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展示活动之中。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一番筛选,各个小组都推选出了代表。课堂展示开始,学生轮流上台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引导学生创编文本故事
小学低年级学生创编文本故事的能力有限,教师不妨给出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创编故事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设计某一段台词,这样可以降低创编难度,也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故事创编属于崭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引导时机把握正确,引导方法得当,一定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编故事与演绎故事相结合,应该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本故事,其课堂训练效果会更丰富。
《小猴子下山》中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后,并没有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而是布置了一个创编故事的任务:“小猴子下山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小猴子自己的问题。它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肯定不会这样了。请发挥你的想象,以‘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为题,编写一个故事,看看这次小猴子会有什么收获。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任务下达后,学生显得特别激动。经过一番热议,学生开始了创编活动。故事展示开始,有学生讲道:“小猴子再次下山,看到玉米成熟了,就掰了一个,看到桃子红了,就摘了一个桃子。然后带着玉米和桃子回到了山上。”也有学生说:“小猴子下山之后,看到玉米熟了、桃子熟了、西瓜也熟了,就赶紧回到山上,把消息告诉了所有猴子,大家一起下山来,摘了好多的玉米、桃子,还有西瓜……”
学生创编故事,这是比较高级的学习与训练,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小学生直观学习思维比较发达,对故事之类的展示形式有特殊情结,教师将文本教材进行故事化处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被成功激活。教师利用教辅材料、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等手段,整合文本故事资源,或者根据文本特点创编故事,再让学生讲述故事、演绎故事,不断丰富阅读教学手段,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浓烈。
(责编 刘宇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