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习作能力,从优化素材选择途径开始

时间:2024-05-08

杨晓莉

[摘 要]学生成功的写作,素材选择是个关键。在分析当前困扰素材选择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探析优化素材选择途径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优化;素材选择;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79-03

小学生对于习作,一直畏惧,特别是三年级刚刚习作起步的学生,对习作更是“敬畏三分”,究其原因,或阅读积累不够丰富,或对习作根本不感兴趣,或不知道写什么……但是,以笔者浅显的眼光看来,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遇到的最大障碍,应该是习作素材的选择问题。

一、困扰素材选择的绊脚石——控制太多

当前,学生习作素材获得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细究其实质,却无一不是在教师的操控之下把握之中,目前在习作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一是素材脱离学生生活,显得不切实际,让学生习作无门,无法找到习作的大门。很多教师,总是让学生写一些诸如对自己伟大祖国的认识,对自己学校的热爱等等立意高的作文,这明显地带有“假大空”的习作倾向,因为学生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自然就没有参与其中的热情,自主选择素材的可能性根本无从谈起,作文起来自然是敷衍了事,草草写上几笔交差。

二是素材的选择方式过于成人化,与儿童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学生根本不想写。比如在习作的时候,动辄就让学生写上一件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或不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哪件事情的心得体会,众多的一线教师不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情上寻找习作的切入口,却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写一些“高姿态”的所谓标榜性的习作,而学生的生活中恰恰缺少相关的体验,当然也就会缺少兴趣,这种习作让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笔,最后只好到处寻章摘句,勉强凑成一篇过关。

三是素材的选择权一直把控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没有权利去写自己想写的习作。本来,习作天然的就是习作者自己的事情,学生的习作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真情流露,但是,现如今却是真正的“习作者”置身于习作之外,对习作素材的选择失去话语权,岂非咄咄怪事?这也无怪乎学生难以走进习作的世界。本来,教师与学生是透过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应该看到的是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风景,现在,教师却让学生描述在他们自己的角度所看到的种种风景,学生除了徒唤无奈,搜肠刮肚,假话连篇,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还能做些什么?

二、关注素材选择的重点——生活和体验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里有如下的一些阐述: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用心读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捕捉到的是“留心”“新奇有趣”“不拘形式”“分享”等关键词,个人认为,这也正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素材如何选择的关键所在。“留心”,意味着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关注事情发生时的细节,让学生学会用一双眼睛去仔细地观察,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体验。而“新奇有趣”則是为了充分地在习作中还原学生真实的童年生活状态,还原他们曾经历过的种种有趣有滋味的生活场景,而唯有新奇有趣的事情,才会让儿童有一种乐于去表达,急于与别人进行分享的愿望。对于“不拘形式”的习作要求,我想更多地是指不要给予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要敢于摒弃那种在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一万个不放心,唠唠叨叨着这样不能写,那样也不可以写的习作束缚,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世界中尽情地跳跃欢呼,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畅快表达的快乐。

那么,优化中年级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在哪呢?我想,那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原学生的生活。

三、优化素材采集的途径——贴近、还原生活

学生的童年生活,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把习作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就像是把鱼儿放回水中一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呼吸,畅快淋漓的舒展。习作在他们的心目中,才不会是一个呆板的概念,一个陌生的难以走进的世界,习作的过程,就是他们真真切切地可以触摸到的生活,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件新奇有趣的事情,是在他们记忆中难以忘记的点点滴滴……在这样的自由状态之中,孩子们才会乐于去说,乐于去做,乐于去写,乐于与别人进行快意的分享。而中年级的孩子,年龄都在十岁左右,对于他们来说,好奇心更重,形象生动的内容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快乐的“画一画”,形象又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画”总是他们喜爱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总可以看到他们随手“涂鸦”的作品,那份稚拙与可爱,有时候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爱看“画”,更喜欢自己去“画”,爱去模仿自己喜爱的“画”,也会创作自己心中想象的“画”,既然学生如此喜爱这种表达的方式,为什么不以此丰富他们习作的素材,为他们推开进入习作世界的又一扇窗呢?

1.插图画,“画”出“写”的一片天。

课本中有很多漂亮的插图,学生都喜欢得不得了,经常偷偷地在图上进行“创意”再改造,不是给人物的眼睛上画上一副眼镜,就是帮漂亮的小姑娘的裙子上再添上几朵小花,或是把人物头发的颜色“漂染”一番,让家长与老师都哭笑不得,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讲的道理也讲了,应该定的规矩也定了,但是效果却不明显。既然学生如此热衷于此项游戏,不如直接让学生来个“课本画模仿大赛”,可以用白纸蒙着描,也可以拿起笔来临摹,当然,还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带到模仿的画中去。每次进行这项比赛,孩子们一个个都乐不可支,玩得不亦乐乎,而这样的游戏大赛结束以后,学生的日记总能够带给我很多的惊喜,他们会把自己在“模仿画大赛”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写得活灵活现,我想,当习作的素材是学生亲身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时,他们自然乐于把这种快乐表达出来。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故事进行续画,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也可以是自己别出心裁的想象,只要想象得合理有度,都应该得到鼓励与表扬,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对于故事的情节有改动权,有创作权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开心地投入到绘画之中,而依托着课文中有关语言的积累,有关情节的支撑,再让学生在自己新绘的插图边上重新进行续写的时候,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厌烦,反而会显得更加兴致勃勃。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他们最想做的事情。

2.创意画,引出多少好故事。

十来岁孩子的头脑中,有多少奇奇怪怪的想法,是我们成人的世界永远无法知晓的。如果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把这些奇妙的设想用美丽的画,奇特的画表现出来,他们会特别开心。这样的画,学生可以单个进行创作,也可以与同伴进行合作,当然,教师也可以加盟,动员全班的同学,一起来个“创意大串联”,让一个学生开头,其他学生加入创作,将故事无限神奇地编绘下去,这个绘画接力的过程,也是故事进一步完善的过程,更是孩子们享受快乐的过程。当一幅幅画串联成一个个或神奇或惊险的故事的时候,再让学生动笔把这个故事写出来,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们不会觉得这是习作,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创作,这是他们自己最想要的作品。

(二)开心说一说 ,慢慢进入“写”的佳境

只要是有孩子的地方,特别是中年级的十来岁的这些小娃娃,你就会感觉到有一群小鸟在你的身边,他们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笑个不停,闹个不停。有的教师会说:“唉,真是烦,小嘴巴,怎么就闭不起来呢?”其实,孩子们爱说,是他们的天性,理应得到鼓励,但是,爱说,不代表孩子会说,那么为何不想办法,把这份难得的资源利用起来,既让孩子们说个痛快,也让他们在说中慢慢地磨炼自己的语言,把话说得更有条理,说得更加生动,把口头的语言说得像书面语言一样精彩呢?

1.课文大改装,讲出自己的故事。

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哪吒闹海》《小稻秧脱险记》等,学生学起来都很有兴趣。那么,不妨让学生相互之间把故事讲一讲,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空白点的地方通过想象补充起来,让自己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如《哪吒闹海》中的“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让学生抓住“称霸一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的学生会说“他们经常强迫老百姓给他们送好吃的,不然,就发大水淹了农田”;还有的会说“东海龙王父子经常喝醉酒,一喝醉了就发洪水,不仅淹了农田,还淹死了很多人”。通过这样补充性的叙述,学生的语言自然会越来越丰富,让他们进行故事改编的时候,他们总能够改写得让人刮目相看。故事是原来的故事,但是,这样说一说以后,已经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了,孩子们怎能不爱?

2.片断大回放,精彩共分享。

中年级的这些小学生,生活中的精彩故事还真是不少。经常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可以自由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你会感受到孩子们的童年世界真是精彩。在班级中可以进行“片断大回放”的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看过的电影的精彩片断;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动画片中的情节;当然,也可以与同伴们分享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好玩的笑话,或是一个旅游景点的一张照片。快乐的交流以后,让每一个孩子抓紧写下自己的“片断回放”,不求成篇的中规中矩,只要求把精彩的片断能够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宽松的习作氛围,一定会让藏在学生心中的话滔滔不绝地流淌到纸上来。

(三)合作“演一演”,新鲜又过瘾

平常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中年级的小孩子有个特点,特别喜欢扮演生活中他见过的熟悉的人,有的会模仿爸爸的話语对身边的小伙伴进行训话,也有的会模仿奶奶的样子摇摇摆摆地走路,其实,学生爱演戏的这个资源,在习作课上也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

1.换个角色,新鲜体验。

既然学生那么爱“演戏”,不妨就让他们认真地过上一回“戏瘾”,让他们在习作课前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好好地商议一下,把曾经发生在自己与父母或是家中其他人身上的事情,用自己的表演再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对发生过的事情描述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表演以后,再让学生把这件事情写一写,相信学生一定会爱写,也一定会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2.故事新编,兴趣盎然。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光是演生活中真实的发生过的事情,他们一定还不会过瘾,那么,不妨把演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比如说看过的童话,或是看过的精彩故事,都可以演一演,自己与小伙伴编的故事,更要鼓励学生演一演,如果经常这样引导,这些“小编剧”们的神思妙想定会被激发出来许多,如果让他们把自己的“剧本”写一写,然后再演出,他们怎能不高兴呢?

3.记忆中的难忘瞬间。

别小看这些十来岁的小学生,他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无论是与同伴去游泳,还是与小伙伴闹别扭,甚至一块橡皮不见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难忘。让学生把自己“难忘的一瞬间”,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将真切的感受与其他的孩子分享,学生是很喜欢的。虽然是一个人在演,可是同时可以扮演好几个角色,学生是真正过足了“戏瘾”。而在“舞台”上演过的事情,再来记述,学生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度,自然也就乐于动笔。

(四)漫天“想一想”,又开一扇门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特别是让他们进行换位体验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一语惊人”,那么,让中年级的这些小学生在习作课中把自己变成春天从土中刚刚钻出来的小草,摇头晃脑地到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学生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家”搬到太空或是大海里,让他们想象一下,太空中的房屋,想象一下大海中的生活,这些小家伙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描述出许多让你大吃一惊的画面。如果经常地让学生在习作中变身“花”,变身“草”,变身可爱的小动物与美丽的植物,他们的习作肯定会更加充满童真与童趣,轻轻松松之中,孩子们已经推开了习作的又一扇大门了。

(五)动手“做一做”,快乐笑开怀

十来岁的孩子特别爱玩,这是天性,其实很多时候不必太过约束他们,经常组织一些让他们亲自参与“做”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童年生活。比如说组织“包饺子”“做元宵”等家务劳动类的比赛,也可以设计一些像电视节目中的“闯关大比拼”“智力大冒险”一类的趣味比赛,学生肯定会积极参与,开开心心地享受着活动带来的快乐。当然,他们也会开开心心地把这份快乐的感受带到习作中来。当学生觉得习作离他们的生活不再那么遥远的时候,习作,已悄悄地走进他们的世界中。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