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燕婷
[摘 要]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同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带领学生“语言习得”的使命,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目标;语言文字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91-02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带领学生“语言习得”的使命,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事件,谈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欲望
兴趣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因而,要想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运用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表达的能力与欲望,丰富语言的积淀。
(一)创设情境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从感性、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逐渐走向抽象、条理、逻辑的知识世界。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有巨大的感染力,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表达的欲望。情境教学正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的语言活动,或是边感受边促进、内化语言的活动。如四年级下册《麦哨》,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乡村美景和孩子们的快乐生活后,出示一组抒写童年生活的儿童诗,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动情地描述着,自然而然就积累了生动的语言。
(二)激发想象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应以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母语教学就应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创意的种子,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适时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化文字符号为灵动的画面,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例如: 五年级下册《桥》,当深夜洪水袭击小村庄的时,老汉“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与“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藏着巨大的遐想空间。因此我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语言描述逃难的人们此时此刻的神态、动作、语言,再引导学生体会与众不同的老汉是一座怎样的山。通过激发联想和想象,学生很自然地将惊慌的村民与沉着冷静的支书作对比,既积累了的语言,也感悟到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努力倾听
教师不但要作为一个引路者,还要努力做一个倾听者。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内心是没有自信心的,如果此时教师插话或者打断学生,学生们就很有可能从此失去自信心,不愿意进行表达了。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还要注意努力去做一个倾听者,倾听学生的表达。另外,教师如果能在倾听方面为学生做榜样,就能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说话者的方式,那么,在别的同學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他们也能够主动做一个倾听者,使得每个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能够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
二、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奠基石,丰富的积累,自然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悟,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从朗读中积累。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更强调语感的培养,近段时间央视节目《朗读者》刮起一股清新的诗词之风,不少教师也尝试在自己班级开展小型的“朗读者”活动。诚然,朗读是学生对文字的二次创作,朗读者为文字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新的生命。曹文轩曾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读者:“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当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时,文中的词、句、意境自然加深。多种形式的读,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想作者之所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品鉴中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光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提醒我们,要求得语感的敏锐,关键是能联系生活去品味语言文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抓住一个“含”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后,追问学生:“诗人经历波折后重返成都,组建新家,那一树一景皆美如画。你们嘴角挂着笑容,那是——含笑;心中有委屈,想哭,是——含泪,作者是含情啊!”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品味词句,真切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阅读教学是学生增长见识,积累语言,丰富材料,借鉴写作的重要途径。读、理解吸收,写、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性的表达,读就是为了写,反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强了,又可以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意图就是在学生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也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后,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语言只有运用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会成为学生自己内在的东西。
写话是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说话、写话的素材,有梯度地设计“两素句” (人称、事件)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再到四素俱全的句子,继而以词句为重点,侧重句式的训练。例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模仿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石的奇妙,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作为刚刚进入习作阶段的中年段,教师应关注教材中不同体裁文本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进行行文顺序和写景、叙事方法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的《风筝》,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外,还可以尝试用上其中几个词语,写几句话描述一次心理活动。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所想”的独特写法,运用“有的……好像……”来写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高年段的阅读教学,教师则应从篇章入手,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读写训练空间,让阅读为表达架桥铺路,使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窃读记》中,林海音自白式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记”作为一种叙事的文体形式也值得学生学习模仿。于是笔者让学生以《窃……记》为题描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当时的动作、心理活动。由此学生写出了窃听、窃笑、窃玩……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阅读的敏感度和灵性,以及对文本的体悟。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重视读写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