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锻造段感,为语文核心能力发展奠基

时间:2024-05-08

王炜

[摘 要]语段是语言范畴下重要的过渡性单位,是承载着词句的综合体,更是篇章的重要组成单位。因此,在小学教学的中年级学段,我们应该紧扣文本中典型的特色语段,引领学生在整体感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段感。结合教学实践,从凸显事物特性,体悟语言表达精确;紧扣表现形象,品析文本感染力度;厘清语段层次,厘清作者创作思路;紧扣语段形式,感知语言独特节奏等四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形成段感的策略。

[关键词]体悟精确;品析力度;厘清思路;感悟节奏;锻造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6-01

语段是语言范畴下重要的过渡性单位,是承载着词句的综合体,更是篇章的重要组成单位。因此,在小学教学的中年级学段,我们应该紧扣文本中典型的特色语段,引领学生在整体感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段感。下面笔者以《庐山的云雾》一文为例,谈谈自己这一方面的认识。

一、凸显事物特性,体悟语言表达精确

语段常常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出丰富的文本形象,有的以单个出现,有的以群体形式产生,有的是具有生命的人或者动物,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语段中精确适切的语言,为学生感悟这些形象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性阅读庐山云雾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白色绒帽来比喻云雾?这一句与其他几个句子是否可以对调?学生在联系具体的语境之后,认为作者的比喻与这些云雾所处的位置息息相关,正因为是云雾笼罩山头,才想到用帽子加以呈现。而作者整体上是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所以不能随意地调整他们的顺序。

二、紧扣表现形象,品析文本感染力度

借助语言的准确性,语段不仅再现了鲜明直观的事物形象,更让每一个读者都被深深吸引,产生了喜爱之情,让文本中的外显形象都契合了读者的心理。而读者依托语段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甚至是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这些都促进了学生形象的感知力。

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内容时,笔者引领学生借助诵读、体悟、辨析等方式,感受语段文字描写的生动、形象与传神。有的认为作者从不同的位置展现云雾不同的特点,让人感觉庐山云雾无处不在;有的认为具体描写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各种表达策略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增添了云雾的神秘感。

三、厘清语段层次,厘清作者创作思路

一篇完整的文章有鲜明的逻辑表达顺序。同样,相对具有独立意义的语段也应该有着鲜明的层次结构与条理划分。一段文字的内在层次,说到底是作者思维的外化显示,它可以让自身言语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与清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语段层次的感知实际上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梳理与关照,更是对自身阅读方法的一种积累与历练。

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语段的基本内容后,教师便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段的内在层次上,让学生体悟到语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山头、山腰、山谷、遮挡山峰的顺序来描写,可谓一目了然。而在更加深入的感知中,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再次发现:笼罩山头与缠绕半山的云雾都具有鲜明的认知形态,可适合展开具体化、形象化描写;而弥漫山谷与遮挡山峰的云雾,则适合运用大场面的方式展开描写。作者对这一语段的构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进行的。

四、紧扣语段形式,感知语言独特节奏

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除了要从内蕴大意和音韵上考量之外,还应该从语言文字所形成的节奏感出发。一般而言,同一个语段中,都会具有相对统一的节奏基调。这就如同是一首乐曲的旋律一样。长的语句绵柔悠远,短的语句急促激昂。

《庐山的云雾》在描写云雾千姿百态内容时,以总分的结构展现了不同位置云雾的不同形态。整个语段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严谨的创作逻辑,还在于其呈现出的音乐节奏之美。在描写前两种云雾时,作者运用了“那些……像是……”的長句子反复呈现,而后面两种云雾的描写则运用了“云雾……是……”的短促句子,都是相同的比喻,但却显得短促有力。纵观整个语段,作者通段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段表达都相对整齐,描写生动,同时具有长短语句的节奏变化,凸显了文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原本就是从关注字词、语句、段落、篇章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而其中,对于语段的关注既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汇总,也是过渡。只有引领学生切实体悟语段表达的准确、探寻作者的创作思路、感知言语的节奏韵律等,才能真正锻造学生的段感。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