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眷注生命:真语文的应有内蕴

时间:2024-05-08

周飞 周海艳

[摘 要]《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苏派的于永正,浙派的王崧舟和京派的窦桂梅都曾执教过。笔者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试着对同课异构的课例进行比照,试图找出不同名师派别之间相通或传承之处,以给予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育理念的追求一点启示。

[关键词]真语文;同课异构;眷注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0-01

一、执教课例简述

苏派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在“重感悟”方面极富特色,在阅读中“积累、迁移、感悟”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获得了学习语文的独特生命体验;京派窦桂梅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文本的信息并学会透过文本思考,同时补充大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以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体验;浙派王崧舟老师扣动学生的心神在园中栖居,又诗意般向学生展现这座万园之园的“灰飞烟灭”。这样的教材解读正是诗意的跌宕,这座美得让人流连,碎的让人窒息的万园之园就是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铭刻,在学生的生命深处驻留了。

二、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比照

1.于永正:在“五重”导读中感悟生命

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如在“众星拱月”一词的解读中,在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此获得了语文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情感升华的双重生命体验。“假如圆明园没有被烧为灰烬,你读书的心情是怎样的?”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把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具体的一句一段中读出来。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学生走进文字背后隐含的课文情境之中,文本的内容也已经浸润到学生的生命体验之中。

2.窦桂梅:在主题拓展中丰富生命

窦老师紧紧围绕“有人说往日圆明园的价值不可估量,原因何在?”这一主题,充分拓展:面积之“大”——丰富学生的生命阅历;景点之“多”——把美景渗透到学生的生命视野之中;评价之“高”——丰盈着学生的生命感悟。窦老师拓展补充了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是458.9公顷,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圆明园面积之大价值之大有了深刻的印象。“圆明园景点何止20处?”窦老师让学生了解景点“多”, 由此一步步把圆明园的美景渗透到学生的视野中去,学生自然地获得美的生命体验。

3.王崧舟:在诗意引导中享受生命

从“园”满无缺到烟消“园”散,从诗意的欣赏到诗意的思考。王老师借助“为什么称圆明园为万园之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站在生命的高度进行层层深入思考。教师连续出示圆明园烧毁前的珍贵图片,当学生還沉浸在圆明园烧毁前的奇异美景和雄伟建筑之中时,王老师来了一段深情的告白,这样的一个园子由圆满无缺到烟消云散,由万园之园到一片废墟,学生的情感也遇到一次深深的碰撞。这样跌宕起伏的充满诗意的课堂,怎能不激荡起学生生命最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启示

1.眷注生命语文的“本位”,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

“儿童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特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的生命体验,莫让童心消逝在成人的思维之中。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并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关照儿童的阅读感悟并眷注儿童的阅读素养,关心儿童的问题探究并注重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课堂使得儿童能够在课堂上诗意的对话,这无疑是眷注儿童语文的生命课堂。

2.眷注生命语文的“本色”,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更是儿童生命成长历程中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的工具,这就需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适度地渗透儿童的生命体验。如窦桂梅老师的主题语文,与一般语文课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既遵循咬文嚼字的传统语文经验,又从儿童知识经验的角度结合运用现代文本解读方法进行人文情感熏陶,以主题式的结构框架多线并行而达到融合贯通、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生命体验和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3.眷注生命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是生命语文

三位名师的课堂虽然是同课异构但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于永正老师的“五重导读”、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拓展”、王崧舟老师的“诗意引导”,他们最终的教学归宿都是“眷注儿童生命的语文”,这便指引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方向。所以,眷注儿童生命的语文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内蕴。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