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春萍
[摘 要]《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0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识字课文。课文前半篇的两组词描写了四季的自然现象以及其动态,后半篇主要表现的是春天的自然美景。每一组有4个词,它们结构相同、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在听写生字和词语搭配的游戏中,复习第一课时生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反复读词,识记“池”“游”“入”3个生字。理解“■”的写法,学会正确书写“飞”“入”“风”3个生字。
3.借助课文插图,进行口语交际,在语境中认读、理解、积累“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词语。通过对第一组词的分类,体会构词特点,尝试对对子;并运用此方法学习第二组短语。
4.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正确朗读词语和短语,并熟记。能正确书写“飞”“入”“风”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一)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夏秋冬》。
(二)听写,检测生字
上节课学写的4个生字有没有住进你的小脑袋里?准备听写。
(听写内容:春花、冬雪。提出要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反馈方式:投影、齐读、校对。激励评价:写正确的小朋友把本子收好,给老师一个微笑;写错的,赶紧订正。)
(三)游戏,复现生字
1.板贴读词: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四季,春天有柔柔的“春风”,夏天有凉爽的“夏雨”,秋天有晶莹的“秋霜”,冬天有洁白的“冬雪”。(板贴: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2.词卡认读:接下来我们要帮这几个词语宝宝找找朋友。朋友朋友在哪里?就在你的课桌里。赶紧拿出来读准这些字。(学生读准词卡:吹、飘、落、降)
3.词语搭配:找朋友开始喽!“春风”的朋友在哪里?(学生举起词卡“吹”,并读准)。……
4.读好短语:让我们把四个短语读得美美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二、新授,识字学词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这节课,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的美丽景色。
1.看图说话,训练语言:(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看这幅图,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尝试用上好词语)
2.读准词语,识记“游”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画里藏着这四样美丽的景物。自己读一读,有困难找拼音老师帮忙。(多媒体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2)领读正音:请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正确。(强调“青”是后鼻音)
(3)教学生字“游”: “游”是生字,一起把它读准。“游”左中右结构,游和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一个三点水。谁能帮它组个词?(学生组词)一起再来读一读,记一记(词卡开花:游泳、游戏、郊游、游客)。把“游”字请回词语里读准。(学生读“游鱼”)
(4)再读巩固:拼音老师不见了,还能读吗?读给同桌听一听。
3.师生问答,理解词义。
(1)指名对答:我来问,你来答。红红的小花叫什么?(生:红红的小花叫红花)游动的鱼儿叫什么?青青的小草叫什么?飞翔的小鸟叫什么?(学生答,略)
(2)全班齐答:我来问,大家答。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问答读,不仅激发低年级孩子的朗读热情,更巧妙渗透了理解词义的方法,还为下一步词语分类、体会构词特点做好铺垫。】
4.反复读词,加深记忆。
(1)开火车读:词语朋友打乱顺序会读吗?(出示词卡: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2)齐读:大家一起读。(板贴词卡)
5.分类,体会构词特点。
(1)指名分类:如果让你把这些词语分类,怎么分?(学生上来摆放词卡)
(2)体会构词特点:为什么这样分?(“青草、红花”都是植物,“游鱼、飞鸟”都是动物)还有什么原因?(“青草、红花”前一个字写颜色,后一个字写名称;“游鱼、飞鸟”前一个字写动作,后一个字写名称)
(3)尝试对对子:(多媒体出示生字,依次变色)大家看“青、红”都是表示颜色的,“草、花”都是属于植物的;“游、飞”都是写动作的,“鱼、鸟”都属于动物的。这样结构相同的词语,我们可以对着读。师生对,生自对,生生对。
【设计意图:分类能诱发孩子的思维,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趣味。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原本看似简单的四个词语,变得厚重起来。对对子,更是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口头对对子,变成下一个环节的“对子歌课间操”,既复习巩固生字,又活动手脚,一箭双雕。】
(二)课间操
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首儿歌。(多媒体出示:青对红,草对花,青草对红花。游对飞,鱼对鸟,游鱼对飞鸟)起立,两两拍手对读。
(三)教学书写“风”“飞”
1.动画演示,学写“■”:儿歌里的“飞”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它的第一笔,叫——横斜勾。请你叫叫它。仔细观察横斜勾,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呀?多像我们小时候最爱玩的滑梯呀!(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横像平台,平台下的部分斜斜的,滑下来多舒服啊!(多媒体动态演示小朋友滑滑梯,体会斜勾的弯度)拿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把它写正确: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的正确书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将之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滑梯”相联系,借助动画演示、讲述,让学生明确“■”中斜勾的弯度,能准确书写横斜勾。】
2.教学书写“飞”:(多媒体动画)“■”加上一对小翅膀,就变成了“飞”。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个“飞”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教学书写“风”:还有一个字也有横斜勾。(多媒体出示“风”字)观察“风”字,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教师范写)竖撇写得正,再写横斜勾,一撇一长点,交叉在中间。
4.书写反馈:书写“飞”和“风”后,教师投影出示学生所写的生字,评价时重点关注“■”的书写。
(四)学习第二组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图配诗歌,引出短语。
(1)媒体出示:春天的景色这么美!有位小诗人,忍不住用上大家刚学的词写了一首诗。自己轻轻地读读看。(池中水草青,山间春花红。游鱼出清水,飞鸟入丛林。)
(2)配乐读诗:请个朗读高手来美美地读一读。
(3)变身短语:这首小诗,每一行有5个字。现在它变了,变成三个字的(多媒体动态显现: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不仅是对上一个环节“看图说话,感受美景”的精妙提炼,又自然无痕地引出下一组短语的教学;同时,还实现了生字转换、语境复现、情境朗读,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
2.认读短语,识记“池”字。
(1)指名领读:诗里的4个短语跑出来了。谁能领读?
(2)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池”“入”两个翘舌音。
(3)识记“池”:说说“池”字你怎么记住它的?“池草青”的“池”,指的是——(多媒体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池塘”,也叫“水池”,还叫“小池”。长在池塘里或边上的草我们可以叫“池草”。这几个词(池塘、水池、小池、池草)再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借助池塘图片,将带“池”字的4个词语进行打包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语汇、积累了词语,同时还渗透“同类识记”的学习方法。】
(4)再读巩固:把生字放回词语里,再读准。
3.感受词韵,读好短语。
(1)师生对读: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教师问)什么青?(学生答:池草青)什么红?(山花红)谁出水?(鱼出水)谁入林?(鸟入林)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一答是“小动作,大乾坤”:朗读形式变得多样,词义理解得到加深,构词特点有所体会,还有助于学生在下一个环节读出短语的韵味。】
(2)读有停顿:让别人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停顿一下(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多形式读,读起来更有味道。
(3)对对子读:这两组词也能对一对。多形式对读。
4.教学书写“入”:认真观察5秒钟,再独立动笔写。指名到投影仪书写:强调“先撇后捺”是基本规律,关注“一捺弯弯盖住撇”。
【设计意图:“入”字书写的难点在于笔顺和“撇低捺高”。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再指名投影书写,是有效的生本课堂:学生若写错,师生一起纠正,以加深印象;学生若写对,留给孩子的印象也比教师范写强。】
5.再读短语,识记背诵。
三、拓展,尝试吟诵
1.师配乐范读:你们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来读读了。不过,老师想换一种方式读,用古人读书的方法来读(配古乐,读出平长仄短,例“池——草——青”)。
2.学生和乐跟读:诗词在古代可以用吟唱的方法读,听起来很优美。大家跟着我一起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配乐跟读中,学生体会吟诵的趣味,领略汉字的音韵美。】
【板书设计】
■
(责编 韦 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