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宋小燕
[摘 要]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双翼”,只有练好“双翼”,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凸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细节 情感 方法 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特别是多音字。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写了几个故事。
3.领悟作者的真挚感情,体悟刘老师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及充满阳光、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4.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悟得人物品质及师生情感的同时,习得作者典型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猜题中揣意
1.读题(注意“筝”的读音)。
2.填空。
课件出示:
师:假如课题前面是括号,可以说怎样的风筝?
课件出示:( )的风筝。
3.猜题。
师:课题用的是“理想”二字,是不是又赋予了风筝新的含义呢?不妨作一下猜测。
二、浏览中明构
1.检查预习。
(分三组出示生字词)
眯起来 膝盖 蜈蚣 倘若(容易读错的生字)
擎着 天穹 支撑(后鼻音)
旋转 撒脱 连翘花(都为多音字)
师:旋转中的“转”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
2.质疑。
师:本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板书:一位老师)
师:本篇是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再联想已经学过的文章,探寻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写物与人要做到密不可分。
3.品味事例。
师: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写人文章的基本方法,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提炼小标题板书:笑谈腿疾 书写板书 放飞风筝
△归类: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迅速分段)
师:作者在选材的时候,重点选择了刘老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你有何启发?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
师:看看文章是如何引出刘老师的。(学生读开头部分,即1~3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师:自读这一部分,看看最喜欢哪些句子。(感受三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
2.循路。
师:这三句拟人句能否颠倒?
(体味作者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让人读后有一种景美、人美、风筝美的感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
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说: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在水果挂满枝头的秋天去了远方,每当遇到快乐的事,你总会想起他。如果进行创意表达,你们准备怎么写?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1)介绍人物。
师:现在人物可以出场了,你觉得应该如何介绍刘老师呢?(出示相关语句,指读)
师(询问朗读者):读着作者的介绍,你的心头涌起的是怎样的情绪呢?(相机板书:惋惜不幸)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结):对刘老师的腿疾,我们可以做很多种猜测,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然而无论哪一种猜测,我们的心头都会涌起一份深深的惋惜。
(2)体会内心情感。
师:与众不同的刘老师面对自己的残疾在生活中仍充满阳光(出示下文刘老师的语句)细细品读文中刘老师的语言,你有什么感受?
师及时点拨:文中的“只是”和“致使”有何差别?想一想,为何刘老师用“只是”而不用“致使”?(从一件宽容的小事中感受到人物在生活中充满阳光,师随机板书:乐观 自信 开朗)
(3)“酸涩”的勾连作用。
师:伴着刘老师这样幽默的语言,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引读下文,出示)
师:这里有一句话“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从字面上解为“辛酸苦涩”)
①勾连生活
师(回忆拍毕业照的那天,也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涩”,这是一种怎样的对老师的真情实感?文中的同学们心中为何会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这是为刘老师的不幸感到惋惜,一面又被他的生活充满阳光受到鼓舞)
②得法。
师:(分别出示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描写)如果仅出现其中的一个片断,可以说“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吗?”(不可以)明确作者的选材得当,让事实说话,只有将两个片断放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恰到好处地“泛起酸涩的感情”。
(4)小结提升。
师:两个具体事例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可亲的刘老师。
出示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师:此时,我们的心头都对刘老师产生了一份尊敬。
2.学习“书写板书”。
师: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他要和正常的老师一样上班、工作、生活。刘老师的工作是繁忙而多彩的,但作者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这个细节给了你什么样的体会?
(1)用心去读,圈画批注。
(2)交流,在刘老师动作中体悟他的内心世界。(师随机板书:艰难 坚强 激情)
(3)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 )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4)质疑:刘老师内心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来自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
(5)感情朗读这一段,此时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担心中夹杂着由衷的敬佩)
五、仿作练笔
1.总结。
师:对刘老师来说,他手中的那根圆木棍啊,撑起的不仅是他残疾的左腿、强壮的身躯,更重要的是撑起他追求的美好人生。通过这两件小事,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呢?
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叩。
师:此时再回过头去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还觉得它仅仅是一个开头吗?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的什么吗?(生再读开头)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
(出示作业A:模仿课文的开头,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
作业B: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猜测题意中揣摩“理想”二字的含义。因为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重点,是核心,是纲领,却又常常被学生忽视。学生平时在习作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命题,不会画龙点睛,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和文章的主题融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作者是怎样“点睛”的,利用教材的优势反复比较,让学生学会取舍。
接着,让学生明确写作时,“写什么”是要有具体事例,“写生动”是要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反映出来的。只有细心领悟中,才能恰如其分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习作情况是选材单薄,不能照顾多个角度,所以我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给学生进行指导。
然后,让学生在赏景中寻找文章的思路。以景入情的开头,让学生在细读中抓住练笔的机会,先情境练说,为最后的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我便及时充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在“用教材”中学习、发现、创造。
如在教学“笑谈腿疾”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老师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使他们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文中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很具体,我引导学生扣住“撑地”“离地”“写完”“转”等词语感悟。当真正感悟到一个身有残疾且过半百的老师为了一次板书要付出比常人无数倍的辛劳时,学生会有一股充满敬意的情感在他们的血液中流动。这样,使学生对刘老师顽强、执着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让他们在语言的品悟中习得写作技巧。
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训练,在训练中突破,让学生将“写什么”“怎么写”的知识转化成“写什么”“怎么写”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特约编辑 木 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