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陈月华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有不少篇幅长的文章。传统的教学方法循规蹈矩,逐层逐段讲读,费时低效。针对长文,教学时要解题抓纲,纲举目张;要中间切入,上挂下连;要捕捉文眼,以点带面;要关注习题,相机引导。这样就能抓住语文的本体,简简单单地教语文,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长文短教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29
崔峦老师一直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有不少长篇幅的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循规蹈矩,逐层逐段讲读,平均使用力量,花上四五个课时,把一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使得教学环节冗长拖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其实,长文短教,能事半功倍。
一、解题抓纲,纲举目张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窗口。我们可以从文题中窥探文章的整体,并紧扣课题,展开分析。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题目中“音乐之都”几个字,点明了维也纳市的特点:即“音乐的中心”。我们从这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的中心呢?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向我们介绍呢?”接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领悟写作方法。
二、中间切入,上挂下连
(一)紧扣中心,直奔主题
教材中的文本大都结构缜密,巧妙地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段是文章的纽带,它不但把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结起来,而且基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所在。对这类文章,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过渡段入手,上挂下连,展开分析。如,《秦兵马俑》一文的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学时,我们从这个过渡句切入,通过“秦兵马俑的魅力首先是规模宏大,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第一、第二节。接着,又以“兵马俑的恢弘气势令我们折服,同学们,让我们走近它,看看它又具有怎样鲜明的特点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5-7节。
(二)抓住重点,精讲精读
抓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精华处讲解是长文短教的关键。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要寻找阅读的最佳“突破口”,然后以点带面展开教学。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的江志伟老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夹竹桃》一课,首先从介绍夹竹桃韧性的第四自然段入手,引导学生读懂夹竹桃在一声不响地开放,然后提问:“这夹竹桃是悄悄地开的。我们要联系第三小节,看看院子里的那些花是怎么开的。”这样,既联系上文,又巧妙地将夹竹桃花开的特点与四季花儿对比,更凸显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样,上瞻下联,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就巧妙完成,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效率很高。
三、捕捉文眼,以点带面
文章中有些重点词句,语言凝练,统帅全文,是文眼。教学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找出文眼; 然后层层设疑、步步设障,让他们谈谈、想想、议议。这样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詹天佑》一课,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里“工程师”前面的定语“杰出”“爱国”不但扼要介绍了詹天佑其人,而且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统帅全文。教学时围绕“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问题开展教学,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良好效果。
四、关注习题,相机引导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因此,利用课后练习题,优化长文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夹竹桃》一课的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两个自然段”。教学时,丹阳实验小学的江志伟老师巧妙设计。课始,他故意给学生提高要求:“不看书,谁能说出书中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原话?”当学生不举手时,教师指导:“有时候读书要学会积累,尤其这篇课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作品。课后要求背诵四、五两小节,有没有信心把它记住?”接着,学生放开声音读好第四自然段,读出感觉来。最后,教师问:“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有感觉,你们想不想背一背?”学生兴致盎然,轻松地完成背诵任务。
总之,对于“长文”,只要我们能做到精心备课,找准切入点、训练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放心的“短教”。教学就应该这样,抓住语文的本体,简简单单,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