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杨尚桥
[摘 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寓言通过简单的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寓言来给学生认识道理,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寓言教学 价值观 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要注意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优势,现进行具体分析。
一、 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
(一)饱含人生哲理
寓言是一种文学载体,其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这是一种特殊途径的教育。寓言故事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并可以随着主流价值观的流变而不断地进行改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价值观。比如,徐友凤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中隐藏的不公平竞争机制进行剖析,说明制度化的教育在遵循一种文化标准的同时,也将其他文化给予否决的道理。在课堂上,通过寓言故事把人生道理传递给学生,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
寓言本身特有的故事性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7-12岁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由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思考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寓言是“理性的诗歌”“穿着外衣的真理”,蕴含了生活的真谛与人生的真理。寓言的教学从简短精练的故事开始,再上升到蕴意深刻的哲理,能帮助学生尝试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思想认识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寓言教学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策略
(一)重在明理
寓言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需要理解的字词句比较少,重在通过读懂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寓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明理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拨开故事的“外衣”去认识寓言的精神内涵。寓言还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形式比较固定,一般前面讲述故事,最后提示它的寓意。教学时,教师既要重视对故事的引导,更要重视对寓意的理解感悟。对寓意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明理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找到相类似的寓言,进行类群文阅读,让学生尝试写一写寓言的寓意。这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二)理解价值观
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包容,不管是褒扬式还是惩罚式,都传递一种正面的向上的价值观。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保证价值观的单一化,不必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是由学生的认识与思维特点确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他们自然会理解寓言故事存在的一些思想冲突。例如,《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如果不分主次,就引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黄雀早晚还是会被吃掉,那为何不放弃捕蝉而保全自身?也有的学生认为,这就是一种生物圈的循环而已,生态的平衡就要遵循这种规则。而这个寓言的含义是要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教材中的寓言都传递一种主流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预防出现思想失范的情况。
(三)传递正能量
语文教材所选的寓言故事,传递更多的是正能量。比如,《画龙点睛》,教育学生要在重要的时段下工夫努力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狐狸和葡萄》,尽管寓意在于讽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道理,但也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最终吃到甜葡萄的猴子相信自我,达到目的道理;《蝉和狐狸》教会学生,聪明的人要懂得在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被眼前的利益与虚荣诱惑,时刻保持警惕。这些课文无不反映出正能量。有的寓言本身传递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或多或少存在一种不协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传递给学生予正能量。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寓言故事本身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营造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悟寓言的深刻道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徐友凤.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J].南京师范大学,2014(20).
(责编 韦 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