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作品中的西藏形象传播特色与建议

时间:2024-04-24

□ 文/李凌达

“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作品中的西藏形象传播特色与建议

□ 文/李凌达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五个一工程”涉藏题材的获奖作品进行梳理分析,以解读国家话语体系中的西藏形象,探讨互联网时代西藏形象传播的新策略。

西藏 地域形象 五个一工程 形象传播

目前对于国家话语体系中的西藏形象传播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提出,西藏日渐被某些人当作寄托自己梦想的人间净土,甚至成了西方创造出来的“乌托邦”。即使在国内,不少人的“西藏印象”也往往包含很多曲解和成见。这无疑妨碍对现实中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给建设新西藏、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制造新的难题。[1]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借助剖析“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作品,对西藏形象传播问题进行探讨。

一、“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作品概况

“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对精神产品中优秀作品的表彰,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这五个方面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电影。自1995年度起,还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2]

截至目前,在13届评选中的涉藏获奖作品有22个,其中电视剧5部、戏剧4部、歌曲4首、电影3部、理论文章3篇、图书2部、广播剧1部,其中在1994、1999、2001、2006四个年度中,分别有4部涉藏题材的作品获奖。

(一)作品类型

按照作品类型来划分,涉藏题材的作品在“五个一工程”奖设置的各类别奖项中均有所斩获。

1.戏剧作品:十三世达赖喇嘛(话剧)(1993)、文成公主(藏剧)(1999)、情满草原(话剧)(2001)、文成公主(京剧藏戏)(2006)。

2.电视剧(片)作品:西藏文化系列中6集(专题片)(1993)、朗莎雯波(1994)、我的妈妈在西藏(儿童剧)(1994)、文成公主(20集)(2001)、茶马古道(23集)(2006)。

3.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西藏畜牧业走向市场的问题与对策(1994)、透视达赖(1999)。

4.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好班子,好班长(西藏自治区联合调查组)(1991)、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发展和稳定(孔繁森)(1994)、略论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演变(陶长松)(1999)。

5.好歌:咱们西藏(1999)、天上的西藏(2001)、藏族人家(2006)、故乡情怀(2009)。

6.广播剧:圣旅(2001)。

7.电影:江孜•1904(2006)、先遣连(2012)、西藏天空(2014)。

(二)作品内容和表达主题

涉藏获奖作品的内容和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如:各个版本的《文成公主》表现的就是汉藏一家亲,且历史源远流长;《茶马古道》表现了时代大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的合作精神,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2.西藏建设发展的主题,如:援藏的话题,把视角放在西藏的普通建设者身上;解放军战士对西藏牧民的救助和抗击自然灾害;歌曲中对西藏幸福生活的描绘和歌颂等;西藏相关农牧产业发展的研究,以及对西藏传统文化的论述等。

3.西藏地域背景下的人性光芒,如:相关电影中关注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流转,相关电视专题片中对西藏人文地理的全方位扫描,揭露封建农奴制度下,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抗争和向往等。

4.维护祖国统一的主题,如:揭露达赖“宗教集团”分裂祖国的罪行;用艺术的笔触展现祖国不可欺民族不可辱;讴歌西藏和平解放的革命精神等。这些作品不管是什么内容,都围绕着西藏和平解放和西藏自治区成立的纪念主题,因此作品的表达主题是在国家话语体系的架构中选取的。

二、涉藏获奖作品建构的西藏形象分析

根据上文的内容和主题分析,“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作品中的西藏形象建构大多数都基于西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西藏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一)历史的视角

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基于西藏的历史文化创作的。不管是以文成公主为题材的电视剧、戏剧作品,还是以少数民族团结抗战为内容的茶马古道,或者是近现代史上西藏人民抗击外来入侵、新中国成立后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内容,都在作品中表现了西藏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的视角是作品创作的根基,也是文艺作品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当然,历史的视角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贯穿于其他视角之中。

(二)跨文化交流的视角

获奖作品中有三部作品都涉及“文成公主”,可见跨文化交流是西藏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剧《文成公主》历经多个版本的修改,经由西藏当地的文艺院团排演,成为西藏重大节庆活动的保留剧目,可见其重要地位。

获奖的电视剧作品《文成公主》通过大众传媒向受众展现了这位汉藏文化交流的功臣形象,同时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国家庆典活动增色不少。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不仅在内容上刻画了文化交流大使的形象,而且两个戏种的融合在形式上对汉藏跨文化交流进行了有益探索。京剧有着两百年的历史,而藏剧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新老剧种的融合,也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艺术传承的同根同源。文成公主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使统一、团结、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的主旋律。

(三)民族交融的视角

藏族与汉族的跨文化交流对于很多内地的受众并不陌生,但人们对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并不很熟悉。电视剧《茶马古道》就很巧妙地借助茶马古道来对这一主题进行挖掘,因为这条古道象征着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优良传统。这部电视剧通过抗战的时代背景,不仅展现了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而且呈现了各族同胞共同抵御外来入侵的民族情感,显示出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

(四)人文关怀的视角

表现人性的光芒,成为近些年来获奖作品的突出特色。从早期文艺作品中能感受到很明显的统战色彩和宣传痕迹,而这些年来叙事的框架发生了变化,更突出艺术性,注重以人为本,这是与国家话语体系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的。

比如,2014年获奖的电影作品《西藏天空》,故事叙事风格宏伟,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该片颇具史诗风范,对人性挖掘深邃,丝毫没有形式主义的假大空,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深沉魅力。[3]

而表现西藏人文地理风貌的电视专题片,更是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对准传统叙事之外的农村。特别是援藏主题作品,十分切合时代特征,用普通人的视角反映西藏建设发展与普通家庭的关联,体现对平凡个体的关怀。

□ 图为2014年度“五个一工程”涉藏获奖电影《西藏天空》剧照。

(五)重大宣传活动的视角

西藏和平解放和西藏自治区成立都是西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这两个事件的节庆活动也成为传递西藏地域价值观念的重要契机和场合。这些作品中多数都是作为周年庆典的献礼作品而创作和传播,也成为西藏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内容。

与节庆活动相类似的典型人物,也成为西藏形象多元叙事的主体。比如早期获奖文章就有孔繁森的作品,而孔繁森本人后来也成为典型宣传的主体。而获奖图书《西藏畜牧业走向市场的问题与对策》的作者肖怀远,后来曾历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和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

从这个角度解读,“五个一工程”的获奖作品是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需求服务的,是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相关作品中对地域形象的建构必然也必须服从服务于宣传工作的大局。

三、对西藏形象传播的建议

五个一工程”的获奖作品既然作为国家级的精品,需要在传播中发挥作用,对相关作品不能当作阳春白雪珍藏,而应该作为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应加强对涉藏获奖作品的网络推广。目前,不少涉藏获奖作品并不能通过网络搜索得到,如歌曲《故乡情怀》,文章《好班子,好班长》《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发展和稳定》等。

其次,在涉藏获奖作品中寻找网络传播契合点,使之拥有更多的交集和认同。比如援藏主题的获奖作品可能较易为网民接受。相关作品可能成为受众了解西藏、理解基层干部的好渠道,也是西藏形象传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要改变西藏在国内外受众心目中的神秘主义幻象,需要通过“五个一工程”的价值导向功能,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雪域高原上的平凡人的生活展现出来。这样西藏形象才能真正从神化的藩篱中解脱。

此外,还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优势,开拓西藏形象传播的新领域,把最真实的西藏展现在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受众面前。(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主任科员)

【注释】

[1]陆航、张翼.理性解读西藏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7(A03).

[2]文明小知识:“五个一工程”[N].人民日报.http:// www.wenming.cn/wxys/zixun/201409/t20140919_2187017.shtml

[3]温翔.《西藏天空》:隽永厚重,意义不凡[N].中国电影报,2014-6-27(025).

编 辑 万小广 wxgpeter1314@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