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循儿童视角,让随文识字更有效

时间:2024-05-08

何丹

[摘 要]语文教学有识之士针对传统教学中识字策略的弊端提出了随文识字的教学主张,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随文识字的推进必须回归儿童视角,教师可从甄别评析,选好随文识字的对象;依需调整,更换随文识字的顺序;灵动创意,丰富随文识字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儿童视角 随文识字 甄别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回归儿童视角,以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一、甄别评析,选好随文识字的对象

低年级识字量较大,并不是所有的生字学习都能通过随文识字解决。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文本情境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生字教学适用的方式进行排查,从而将随文识字融进教学流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排查过程中,教师务必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评选的标准。

例如,在《小动物过冬》中,学生对“明、哥”两个字较为熟悉,教师无需进行专门教学。而“物、刮、钻、暖”等生字与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可以借助文本资源进行教学。

教师在选择随文识字教学对象时,除了关注生字与课文内容的契合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量并尊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实际,让随文识字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依需调整,更换随文识字的顺序

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生字置于文本的情境中,使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文识字就必须依附生字所依存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生字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在适合的时机进行生字教学。

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中的“祖”字时,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感知,对“祖国”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创造性地将此字的教学调整到课题揭示的过程中。学生在交流自己对台湾的了解后,教师顺势进行点拨:“台湾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教师点出“祖国”是祖先们生存的地方。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揭示台湾的基础上,提出了“祖国”的概念,从而使“祖”字的教学水到渠成。这种出于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语言环境的更换以及教学顺序的调整,真正以儿童的接受为基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灵动创意,丰富随文识字的路径

学生接受汉字的途径很多,不少教师误认为“随文识字”中的“文”即文本,而事实上各种语言环境、生活情境都是学生进行识字的重要媒介。

1.开掘生字的源头情境

汉字随着时间的迁移,其意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的创造方法,从汉字形成的源头寻找资源。例如,《木兰从军》中的“男”字,字形并不是难点,教师可告知学生“男子用力于田”,在和平年代常常在农田中耕作,而一旦发生战争就要参军,从而理解木兰的女扮男装。

再现汉字的构造方法,不仅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了汉字的基本意义,更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知汉字的文化意蕴,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链接汉字的生活资源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资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撑,这对识字教学而言同样适用。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将生字从课堂引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生活之源,浸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教学“龄”字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生字的左边是“牙齿”的“齿”,表示人的年龄与牙齿密切相关。而在这个年龄段,二年级的学生正是换牙的时候,对于以牙齿计算年龄的方式特别感兴趣,从而牢牢记住这个生字。

3.借助动作感知汉字意蕴

汉字是静止僵硬的,如果采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学生活跃的思维就会随着汉字的学习而僵硬。因此,教师要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本性相结合,通过动作的设计,使汉字活起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中提升识字能力。

例如,在教学《雨点》一课中的“跳”字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是“足”字旁,跟腿脚有关。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组词,学生纷纷组出了“跳跃、跳动、跳舞”等词语。而后,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尝试表演跳跃的动作。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回归课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想象落下的雨点在大河中跳跃的场景,并相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将生字的意蕴深深地镌刻在学生脑海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始终站在儿童的视角下,广泛地整合“文”的资源,找准“文”与学生认知的契合点,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感受汉字的精华和魅力,为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责编 莫彩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